報紙上的長篇連載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自晚清連載小說問世以來,連載便深受人們的歡迎與喜愛,其文化生命力經(jīng)久不衰。很多小說家是由連載培養(yǎng)出來的,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最初也都是借助連載與讀者見面的。報紙的繁榮與大眾化普及,連載功不可沒。
連載是副刊的“后花園”。除了“五四”時期的連載有馬克思主義著作、學術演講稿、新俄通訊等體裁,及文革期間副刊連載有過中斷以外,20世紀90年代以前,副刊連載一直以文學作品為主。進入新媒體時代,過去人們像期待物質(zhì)必需品一樣期待看報紙連載的熱度一去不返,但是連載依然是報紙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隨著報紙本身的成長和讀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連載也有了新的發(fā)展和壯大。綜觀當前我國各大報紙副刊的連載,除一些文藝性副刊連載還在堅守文學作品的路線,大部分綜合性副刊的連載在保留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已經(jīng)開始擴大版面,細分大眾的閱讀口味和需求,增加了多樣化的體裁和風格。這種套餐式的服務,彰顯出報紙連載的實用化趨勢。
文學作品的連載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
連載小說一般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節(jié)奏較快。每天刊登的章節(jié)相互扣得很緊湊。尤其是舊時的章回小說,每天在情節(jié)上自成起訖,有頭有尾,有個小標題,末了有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式的“關子”。讀者讀了上回還想讀下回,欲罷不能,因此使讀者對報紙的興趣從橫的(一天報紙的各個版)發(fā)展到縱的(一個時期的報紙),吸引了讀者堅持天天讀報。有些人看報紙先看副刊,看副刊先看連載。民國時期,張恨水的小說《春明外史》在《世界晚報》連載過程中,曾出現(xiàn)每日下午讀者在報館前排成長龍等待購買報紙的場面。
報紙連載成就了一大批炙手可熱的作家、作品。張恨水、張愛玲、蘇曼殊、冰心、金庸、梁羽聲、倪匡、高陽等作家都是由報紙連載而聲名鵲起的。報紙的社會滲透力和傳播效力遠勝于書刊,這的確為作家的成長、成名提供了良機和沃土。最近出版的張愛玲的《小團圓》一書中顯示,1975年9月,《小團圓》寫完后,張愛玲曾兩次寫信給她的好友宋淇夫婦,希望這部小說在港臺的報紙上同時連載,報紙連載在作家心目中的地位可略見一斑。
早期的報紙連載多屬于消閑性質(zhì),用趣味性的文字吸引讀者,旨在增加報紙的銷路。也有一部分反映社會熱點的“實錄文學”,晚清的諷刺小說如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清末民初,副刊的消遣、游戲色彩更見濃厚,各報連載幾乎被迎合市民興趣的鴛鴦蝴蝶派作品和黑幕小說所壟斷。張恨水的章回小說家喻戶曉,最紅火時,有7部長篇小說同時連載,《金粉世家》連載長達7年之久。
“五四”時期,報紙連載雖出現(xiàn)了一些介紹西方學術界新思潮的作品,但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依然是主流。這個時期,小說大量產(chǎn)生,社會地位也不斷提高,在語言形式上,實現(xiàn)了由文言文向白話文的轉變。此時的連載小說雖然是脫胎于過去的章回小說,但與傳統(tǒng)小說在結構上大不相同?!冻繄蟾笨飞线B載魯迅的《阿Q正傳》及冰心的一系列 “問題小說”,表現(xiàn)出對社會改造的積極參與。與此同時,產(chǎn)生了報告文學體連載,如瞿秋白的《俄鄉(xiāng)記程》、冰心的《寄小讀者》、范長江的《中國的西北角》。這種集新聞性、思想性、知識性、文學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連載,摒棄了以往那種脫離時代、消愁解悶、逗人一笑的消閑趣味或黃色言情的低級趣味,給讀者帶來了智慧的啟迪、精神的陶冶和修養(yǎng)的提高。這種小說和報告文學同時連載的形式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
抗戰(zhàn)期間,張恨水的抗戰(zhàn)題材代表作《八十一夢》在《新民報》連載?!督夥湃請蟆愤B載《呂梁英雄傳》《新兒女英雄傳》等,都采用了章回體的結構方式。這些作品引起了極大反響,成為抗日運動的重要側面。此時,香港報紙副刊的連載既有鴛鴦蝴蝶派作品,又有一些進步作家的作品。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香港的《華商報》很重視長篇報告文學連載,如鄒韜奮的《抗戰(zhàn)以來》、茅盾的《蘇聯(lián)游記》、范長江的《祖國十年》、艾蕪的《故鄉(xiāng)》、薩空了的《兩年的政治犯生活》。1947年—1948年《華商報》的長篇連載——黃谷柳的《蝦球傳》和郭沫若的《抗戰(zhàn)回憶錄》曾轟動一時。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人民日報》當時的連載小說是《黑石坡煤窯演義》。直到1956年,《人民日報》的副刊還有連載。1950年~1952年,上?!兑鄨蟆愤B載張愛玲的長篇小說《十八春》《小艾》,署名梁京。
1957年“反右”斗爭展開以后,由于政治運動的影響,副刊的人文化色彩日益消退?!拔母铩遍_始后,各報的副刊幾乎都被取消,連載也隨之消失了。
與此同時,20世紀50年代初的香港,報紙副刊興起武俠小說熱,梁羽生的《龍虎斗京華》、金庸的《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和《大公報》連載,引起轟動。金庸與梁羽生成為新武俠小說的代表,名利雙收。金庸還收購了《明報》,成了報界的實業(yè)家。香港報紙副刊上的武俠小說一直盛行不衰,并且影響到南洋一帶的華僑報紙,也紛紛刊登武俠小說。而20世紀60年代,臺灣《聯(lián)合報》因連載瓊瑤的一系列言情小說,引發(fā)了“瓊瑤熱”。
副刊是社會的晴雨表。從近代報紙連載的產(chǎn)生,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報紙副刊版面重回文化本位,文學作品的連載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培養(yǎng)了大眾的文學品位。
多樣化的連載貼近讀者的日常生活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報紙副刊逐漸恢復、發(fā)展和繁榮。報告文學烽火一時,副刊的文學光芒遠遠蓋過了新聞。
20世紀90年代,在激烈的報業(yè)市場競爭和大眾化浪潮中,各大報紙競相辦副刊、專刊、特刊。一位老報人說:“一個辦得好的副刊,如果沒有幾個好的專欄和連載,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連載的“留客”功能被副刊重視?!督夥湃請蟆贰缎旅裢韴蟆贰堆虺峭韴蟆贰段靼餐韴蟆返让刻煊?至2個連載,通常是1篇小說,1篇報告文學或人物傳記,還有一些圖文故事連載。
進入21世紀,新的連載媒介出現(xiàn)。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天下霸唱的《鬼吹燈》,以及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將我遺忘》等小說都是在網(wǎng)絡連載而暢銷的,劉心武、易中天、于丹的作品是經(jīng)電視連載而家喻戶曉的。這些媒介比報紙傳播更廣泛、便捷,打破了以往單靠報紙連載捧紅一部作品、一個作家的神話。
盡管新媒體連載吸引了一部分受眾的眼球,但報紙和報紙連載還是有自己相對穩(wěn)定的讀者群,報紙連載與自己的讀者一起日益成長起來。今天的讀者顯然不會邊看張恨水的《啼笑因緣》,邊淚如雨下、黯然神傷。新世紀呼喚新副刊,報紙連載開始相時而動,博弈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新的形式與內(nèi)容,以適應和滿足大眾的閱讀需求。“讀者調(diào)查”顯示,一般讀者讀報,最感興趣的是與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知識。副刊連載開始出現(xiàn)一些服務性、實用性強的文章,同時注重科學性和相宜性。由此,連載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多樣化。表現(xiàn)如下:
一是體裁多樣化。今天的報紙連載,不再是文學作品這一枝獨秀。除了一些文藝性副刊的連載還保持著文學特色外,大部分綜合性副刊的連載已經(jīng)擴大了版面,增加了體裁和種類:中醫(yī)健康養(yǎng)生類,心理情感分析類,獲獎影視劇原著,成功育子經(jīng)驗談,勵志類,財富類,哲理類,書摘……林林總總、雅俗共賞。當下,《廣州日報》有4個連載,1個“新小說”,1個獲獎影視劇作原著,1個性別心理分析類,1個勵志類書摘。《揚子晚報》有2個連載版,“大連載”版整版連載新聞性、揭密性的紀實文學;另一個連載版上1個是婚姻情感分析類的,1個是育兒飲食科學方面的?!缎峦韴蟆酚?個連載,1個時政小說,1個紀實文學,1個偵探小說。《北京晚報》有2個連載,1個新銳小說,1個生活養(yǎng)生類的?!洞蠛訄蟆酚?個連載,1個小說,1個報告文學,1個武俠傳奇。
二是更具時鮮性。目前的連載關注社會熱點,瞄準新書好書搶先連載。以《西安晚報》和《廣州日報》的連載為例:與作家和出版社聯(lián)系緊密,一些精品力作在出書前或剛一出書就開始連載,如《西安晚報》連載畢飛宇的《推拿》;奧巴馬競選總統(tǒng)期間,《廣州日報》連載奧巴馬的傳記;金融危機襲來,兩報同時連載沃倫·巴菲特的傳記;《我的團長我的團》電視劇還在宣傳預熱,《西安晚報》已經(jīng)搶先連載了;改革開放30周年、建國60周年,各大報紙在連載上都有相應題材的作品。這種時效性強的連載是新聞的有機補充和延伸,彰顯了報紙的品位與活力。
三是更趨實用化。隨著報紙連載時鮮性的增強,新小說,紀實文學,人物傳記,婚姻家庭情感心理分析,中醫(yī)養(yǎng)生,財富、教育指南……多樣化的連載內(nèi)容如同剛剛出爐的面包,讀者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各取所需。最近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由于社會的競爭壓力,現(xiàn)在的年輕讀者讀書功利化。報紙連載的都是最新出版的書,而且更加精練,讀者不用買書就可以獲知此書的精華,從而使閱讀變得更快捷。今年春天,H1N1流感病毒席卷全球,《廣州日報》雪中送炭,馬上推出紀實文學《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介紹1918年大流感的過程及防治經(jīng)驗。另外,《揚子晚報》連載的《愛情醫(yī)生》輕松有趣,有案例及心理分析,頗受都市女性讀者的歡迎,這部分讀者常常面臨工作與情感的雙重壓力,閑暇讀報時就能為自己答疑解惑,舒解心中之塊壘。白領階層和老年讀者關注養(yǎng)生類連載;學生和家長關注勵志、教育類連載;愛好文學的關注小說;關心時政的愛看紀實和財富類連載。由此可見,報紙連載開始細分讀者群,最大化地貼近讀者的日常生活。
實用化不等于功利主義
著名報人梁衡說:“我國的報紙副刊,過去以文藝為主,這就逼得我們要增加品種……副刊的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的報紙副刊要走出困境、化蛹為蝶、有所突破,關鍵要順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發(fā)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并結合自己的定位與特點,尋找與之相適應的表現(xiàn)模式?!蔽覈膱蠹堖B載,由最初標榜的消閑娛樂,逐步走向兼具文學性與紀實性共存,發(fā)展到現(xiàn)如今日趨實用和多樣化。其實用化的趨向,目的是向大眾提供更加細致貼心的服務,這反映報紙副刊正適應時代發(fā)展,在實踐中逐步進行有益的探索。這是一個進步。
需要注意的是,實用不等于功利和媚俗。要區(qū)分實用和功利的界線:實用體現(xiàn)的是一種貼近性、服務的姿態(tài),功利則表示出以實際功效或利益為行為準則的價值取向。要警惕浮躁情緒和狹隘的功利思想。功利化的連載難免陷于流行文化的庸俗與膚淺。例如,清末民初的一些連載迎合某些趣味低下的小市民口味,遭人詬病。連載既要滿足受眾的需要,同時也在引導著受眾的文化趣味,而不能變成刻意迎合大眾的文化快餐。實用化、多樣化的連載提供的應該是營養(yǎng)健康的套餐而非快餐。
不管是文學化還是多樣化,希望報紙連載在繼承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之上,多推精品力作,積極、實用而不媚俗。在喧囂快捷的現(xiàn)代生活中,給大眾留下一塊怡情益智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姚福申、管志華:《中國報紙副刊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董巖:《與梁衡談報紙副刊》,《現(xiàn)代傳播》,2003(1)
(作者系西安晚報社副刊連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