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行車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重要“財產”之一。但目前高校自行車被盜案件高發(fā)或為突出治安問題,本文以四川農業(yè)大學為例對自行車被盜案件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了一些解決自行車被盜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自行車;安全防范;管理措施;憑證管理
我國是舉世聞名的自行車大國,目前我國的自行車保有量已達4.7億輛。自行車是百姓出行常用的代步工具。由于它數量大,單個價值不高,不好管理等原因,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盜竊的目標,也成為公眾關注的問題。去年3月至7月,為認真解決社會各界和廣大群反映強烈的自行車被盜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諧,公安部、中央綜治辦、建設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治理自行車被盜問題專項行動,取得了積極成效,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反響。
自行車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特別是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空間廣闊,缺少則寸步難行)。也是重要“財產”之一,更是同學生活中的一部分。據抽樣調查,90%以上的大學生都曾經擁有過一輛以上的自行車。自行車的頻頻被盜不僅給學生帶來財產上的損失,增加額外的生活負擔,而且?guī)碓S多負面的影響,或者抱怨社會,或者仇視他人,甚至有的發(fā)現有利可圖產生轉移心理,也打起別人的車的注意,于是偷車、買贓、銷贓的“產、供、銷一條龍”惡性循環(huán)鎖鏈就產生了。這個地下市場的形成還滋生了其他治安案件,為被盜贓物提供了銷售渠道,隱藏著巨大的治安隱患。據了解,某大學校區(qū)70%以上的學生有被盜自行車的經歷,30%以上的學生有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以我校為例:從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在這期間平均每天被盜2、3輛自行車,更有甚者一天之內被盜多達7、8輛。我們破獲了一個盜車團伙,據該團伙成員交代,他們半年之內在學校共盜竊自行車400余輛,現已追回200余輛,這是一串觸目驚心的數據。針對校園自行車被盜問題,各高校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自行車失竊在高校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頑癥,犯罪分子氣焰十分囂張,發(fā)案率不僅居高不下,而且還有越演越烈的趨勢。讓我們感到治理高校自行車被盜問題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由此可以說,為大學生創(chuàng)建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保護包括自行車在內的財產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大學生民生工程。
一、自行車在校園被盜的主要原因
1 高校是開放型校園,自行車資源豐富(自行車近萬輛),特別是每年新生入學是自行車被盜的高發(fā)時期,這個時期學生對自行車的需求急劇增加,加上新生防范意識薄弱,容易被不法分子鉆空子。
2 各高校對自行車的管理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種種實際情況各高校保衛(wèi)處對自行車的保護措施十分有限,校園內有自行車停放點但不集中,學生為圖方便隨意就近停放,無法進行有效的集中管理,這給了不法分子許多可乘之機。同時由于公安部門不熟悉校內情況,加之此類案件取證較難,公安部門對此打擊也困難,所以頂多登記了事。而保衛(wèi)處熟悉校內情況但無偵查權,許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形成了管理真空,最后只有學生們自認倒霉。
3 自行車連續(xù)被盜的惡性循環(huán)是由于消費水平和心理原因許多同學傾向于在二手車市場“淘”一輛廉價的自行車用于代步,正因為有這一巨大的消費市場,許多犯罪分子就將黑手伸向了校園盜竊車輛。同時自從國家取消了自行車管理制度后,自行車的辨認難度加大,收贓、銷贓的危險性減小,這就進一步助長了二手車市場的火爆。有的同學發(fā)現這個市場潛力如此之大,便加入到收售贓車的行道中來,甚至還有的同學自己偷車、自己銷贓。這樣一來,二手自行車市場在需求旺盛與供應充足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的畸形繁榮。學生們的財產安全也因此遭受到了更多的威脅。
二、解決自行車被盜問題重點
自行車被盜問題成為高校保衛(wèi)工作長期以來的重點和難點,如何解決此類問題,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心之一。為此,我們建議:
1 進一步加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學??梢越柚鞣N傳媒渠道向學生宣傳自行車防盜的知識,如購買合格的鎖具、停放在指定區(qū)域、不到非法市場購買贓車等。
2 進一步加強校園內自行車管理措施。根據實際情況,校園內自行車被盜案發(fā)生后,往往是失主發(fā)現車輛被盜,到保衛(wèi)處報案,這時犯罪分子早已逃逸,偵查人員很難獲得有價值的線索,偵破難度很大。因此防范和打擊這兩方面的工作必須雙管齊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設立有專人看管的停車點,或者在停車點加裝技防設備。同時在偷盜行為經常發(fā)生的區(qū)域加強巡邏。另一方面要主動出擊,憑借我們對校內情況的熟悉,加大對信息的收集力度,以“先發(fā)制人”的模式有目的對可疑人員和車輛進行盤查,再根據案、人、車、罪四要素尋找證據和線索,有機地開展以案找人、以人找車、以車串案、以案定罪的查處活動。深挖細查,努力凈化校園治安環(huán)境。
3 對校園內自行車施行注冊登記制、購車實名制和牌照管理制度。學校管理部門將根據車主自愿的原則給車輛打鋼號、安裝分合式車牌,并建立健全車輛人戶信息系統(tǒng)、被盜車輛信息系統(tǒng)、車輛案件信息系統(tǒng)及涉車人口信息系統(tǒng),整合自行車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將校內自行車的使用、銷售和購買納入規(guī)范管理,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管。該信息系統(tǒng)建成后,將使我們更方便快捷的查詢到車輛的基本信息、更準確的核實車輛情況、更有效的打擊涉車犯罪活動。
在工作中我們發(fā)現校園內的自行車大多沒有合法的憑證,這就給打擊、取證、追贓、認領、管理等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有的車輛因無法找到失主而不能定性,致使一些犯罪分子未受到應有的懲罰;有的車輛因被多次盜賣,在認領的過程中出現幾名失主而相互扯皮的現象。這些情況耗費了工作人員大量的精力而毫無成效。
4 要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出臺新的舉措。如設立公用自行車停放點,下發(fā)公用自行車(在車上安裝電子防盜設備,增強車輛的防盜性)。或引進自行車服務管理公司等。減少學校的管理壓力和成本。
5 加大打擊力度。加強與地方各部門的聯(lián)系,特別是與公安機關密切配合,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偷盜自行車的行為,學校對偷盜、非法收售自行車的學生加大處理力度,嚴格管理二手自行車市場。杜絕盜而能用、偷而能銷的源頭。形成多頭并進,齊抓共管的局面。
責任編輯 杜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