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羅塞的藝術起源觀實際是一種多元起源理論,他認為,原始人的家居和身體裝飾藝術起源于兩性求偶的結果、原始造型藝術起源于對自然的摹擬、原始音樂和舞蹈起源于審美。格羅塞藝術起源觀大致存在三個問題:低估了原始人的精神想象力;高估了原始人戰(zhàn)勝自然和內(nèi)心恐懼的能力;混淆了多元藝術起源的邏輯順序。其實巫術和萬物有靈的圖騰崇拜可能是藝術最初的起源;勞動和模仿是藝術產(chǎn)生的手段;游戲和求偶創(chuàng)造了藝術產(chǎn)生的契機;而審美則應當是更晚的事,即生存危機解除之后的精神娛樂而已。
關鍵詞:格羅塞;藝術起源;多元關系;邏輯順序
中圖分類號:J11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9—0088—02
格羅塞(Ernst Grosse) ①的《藝術的起源》是藝術史和藝術學上很有影響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格羅塞對原始人的遮蔽物(即服飾)、文身、繪畫、舞蹈、音樂等藝術形式都做了探討和解釋,其中不乏天才的創(chuàng)造,但也有一些令人懷疑或牽強的地方。
格羅塞認為,原始人的遮蔽物不是衣著,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裝飾,目的為了吸引異性的喜愛?!霸夹云鞴俨糠值难诒挝锊贿^是腰帶的一種附屬裝飾,并不是用來衣蔽,只是用來裝飾?!盵1]“總之,原始身體遮護首先而且重要的意義,不是一種衣著,而是一種裝飾品,而這種裝飾又和其他大部分的裝飾一樣,為的要幫助裝飾人得到異性的喜愛?!盵2]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格羅塞認為原始人身體上的文身和劙痕(即割痕)也是為了裝飾和吸引(或拒絕)別人。在書中,他是這樣寫的,“用繪畫來裝飾身體,有一個頗嚴重的缺憾,那就是不能持久。一種自然的傾向,是歷經(jīng)苦辛另用一種可以持久的方法在身上印圖譜。幾乎在全世界的低級文化階段上,都可以找到兩種方法,就是劙痕(scarification)和刺紋(tattooing)?!盵3]“所有原始身體裝飾,都可以按照它的目的,分屬于引人的和拒人的兩類?!盵4] 說到底,格羅塞的認識就是原始人的裝飾性藝術起源于兩性的吸引,就像所有動物一樣,人生來就有追求異性的天性,藝術就起源于這樣的天性。
我們提出的疑問如下:
第一,原始人在食不果腹的原始時代,不了解世界、不認識自身,千奇百怪的萬物世界以其波瀾壯闊的變化深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和意識,異性的吸引無論如何可能還不足以令他們用割痕和刺紋等痛苦的自殘來獲得。作為原始人,他們應該已有了初步的社會性和認識世界的欲望。因為吸引異性而刺割自己,格羅塞似乎夸大了史前人類獸欲的動物性。
第二,原始身體遮護、身體裝飾,包括劙痕和刺紋不可能在人類產(chǎn)生之初就隨之產(chǎn)生,它們起碼是在人類會制造一些簡單工具后才產(chǎn)生,如割痕和刺紋所需的簡單工具。那么,在此之前,原始人又是靠什么來吸引異性的呢?為了傳種接代,他們自有更為本能的辦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痛苦難忍的自殘辦法來吸引對方似乎多此一舉。
第三,把原始人體割痕和刺紋叫做“身體裝飾”帶有了美的意味,這本身有一點想當然,是用現(xiàn)代的鑰匙開遠古的鎖。比如,我國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雕刻藝術品,是于海城仙人洞發(fā)現(xiàn)的距今四至二萬年和北京山頂洞發(fā)現(xiàn)的距今1.6萬年(舊石器時代晚期)前晚期智人的裝飾品和用于制作服飾的縫紉工具——骨針[5]。而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的陶塑人物身上刻畫的紋樣目前只能證明文身是在新石器時代(距今10 000—9 000年)才出現(xiàn)的。也就是說,文身的出現(xiàn)可能晚于服飾的出現(xiàn),即人類在能縫制漂亮的衣服之后才在衣服里面的皮膚上忍痛刺紋和割肉。如果不是出于自戀,就是出于精神層次的追求。否則,舍棄衣飾刺身只為以美打動異性是怎么也說不過去的。
第四,格羅塞的藝術起源觀是一種就藝術而藝術、就美而美的想當然。筆者以為人體文身行為成為一種藝術和美肯定是史前人類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即當人的思想認識超越了自然的束縛和得到更高級的獨立之后,美的概念和對美的追求才得以產(chǎn)生。原始人不是為藝術而藝術,主要是要達到為生產(chǎn)、生活或更高遠的意識境界而行之于藝術美的意念和目的[6]。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的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最后的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7]。格羅塞跳過社會發(fā)展直取美本身顯示了他哲學準備上的不充分,他所謂的“藝術的起源”壓根已不是起源而是早期發(fā)展的某一階段。
另外,格羅塞還談了原始裝潢藝術的問題?!霸济褡宓难b潢,大多數(shù)都是取材于自然界;它們是自然形態(tài)的摹擬”[8]。“原始的造型藝術在材料和形式上都是完全模仿自然的”[9]。格羅塞顯然沒看到過中國的原始雕刻。在河北興隆燕山中段,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1件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刻石角器柄殘段。該器用赤鹿的眉枝制成。器表大部分飾有陰刻的幾何形紋。由三部分構成裝飾畫面,中部刻紋由直線、斜線和連弧線組成,內(nèi)外側的組合分別為四至七條刻紋組成的波浪和“8”字形文,線條流暢,構圖疏密有序,美觀大方,中部的一組紋飾還涂有朱色[10]。專家分析,這樣高度抽象的雕刻藝術品絕不是最早的,為數(shù)也不在少數(shù)。而福建平和縣發(fā)現(xiàn)1件造型奇特的史前礫石石人頭雕像更是令人稱奇……上頜有6個大小差不多排列整齊的牙齒(人形牙),而下頜則僅有兩顆齒尖銳利的大獠牙(似非人形牙)……根據(jù)其面目特點判斷,此人頭雕像可能是漁獵居民驅魔辟邪之物[11]。大獠牙長在人嘴里,這絕非是對自然的摹擬。格羅塞認為原始造型藝術起源于對自然的摹擬是值得商榷的,他低估了原始人的想象和概括能力。原始人在造物上的寫實和寫意能力在新石器時代造型藝術上高度的統(tǒng)一已經(jīng)如火純青。一切藝術造型源于史前自然環(huán)境和原始人意識的互動,格羅塞極力推崇的原始裝潢藝術自然模仿說實在不堪一擊。
在《藝術的起源》中,格羅塞花了大量的篇幅談論了對造型藝術(主要是指繪畫)的揣測?!霸煨退囆g的確是在文化的初期就和宗教無關系的。原始民族的造型藝術非但不能證明是宗教的,而且也不足顯示是審美的。”[12]隨后,格羅塞繼續(xù)寫道:“原始人的造型工作是既沒有宗教意義,更沒有其他的外在目的。那許多對我們證明這些圖畫是由于純粹的樂趣而產(chǎn)生的人,我們很可以完全信任他們?!盵13]格羅塞認為,原始造型藝術的產(chǎn)生既非宗教理想又非審美追求,奇怪的是,他又認為“更沒有其他的外在目的”,那么,去追尋沒有目的、沒有原因的藝術起源還有意義嗎?格羅塞為了使自己的研究行為變得有意義,創(chuàng)造了“純粹的樂趣”證明圖畫的起因。關于“純粹的樂趣”,格羅塞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無精神信仰的理念(宗教),也無精神愉悅的享受(審美)和其他的外在目的,難道說“純粹的樂趣”就是毫無意義的無聊之舉?可是原始人卻費很大的功夫將繪畫刻在石頭上或者忍著巨大的疼痛將繪畫刻在衣飾內(nèi)的皮肉上,顯然,原始人的造型藝術包括繪畫一定另有目的,用一句“純粹的樂趣”來概括原始造型藝術簡直無稽。
關于原始舞蹈和音樂,格羅塞認為源于審美:“現(xiàn)代的舞蹈不過是一種退步了的審美和社會的遺物罷了,原始的舞蹈才真是原始的審美感情的最直率、最完美、卻又最有力的表現(xiàn)?!盵14]“音樂在文化的最低階段上顯見得跟舞蹈、詩歌接連得極密切”[15]?!耙魳返淖罡叱罴兇獾男问健蓉惗喾?Beethoven)的器樂——是離實際生活挺遠的;它沒有實際或倫理的意義,也沒有別的什么社會的意義,只有一種既不能增也不能減的審美的、音樂的意義。”[16] 在論證了人體裝飾和原始繪畫非審美源頭之后用審美目的來立論音樂和舞蹈,表明格羅塞認為音樂和舞蹈的起源晚于美術,因為精神審美應當晚于生存需要,即生命有了保障,人才會安心追求精神審美。格羅塞把音樂和舞蹈定性為審美需求,顯然是認為原始人在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才產(chǎn)生音樂和舞蹈,這又產(chǎn)生出矛盾。根據(jù)生命的正常行為來看,聲音和動作的發(fā)出是人最方便和最直接的本能行為,嬰兒一出生就會“哇哇”大哭、手舞足蹈,在表達情感時,口的發(fā)聲和叫喊是最方便而直接的,照理音樂和舞蹈更加接近本能行為。繪畫和裝飾作為思想成熟時的創(chuàng)造自然需要一個陣痛的過程——思想和手頭技術的熟練??梢哉f,原始音樂和舞蹈的產(chǎn)生只能早于繪畫與文身以及雕刻,絕不可能相反。格羅塞的矛盾之處在于為了避免藝術起源一元化的單調(diào)卻陷入了多元起源簡單化的羅列組合,當組合的邏輯順序出了問題,破綻也就難免。
筆者認為,藝術的起源可能還是源自原始人在進化、成長過程中對遠古世界萬物的恐懼、敬畏和認識,自身思想意識的萌芽狀態(tài)是一切行為創(chuàng)造的源頭,而自身生存和繁衍的危機成為了原始創(chuàng)造的根本動力。具體說來,巫術和萬物有靈的圖騰崇拜可能是人類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世界包括藝術產(chǎn)生的根本源頭;勞動和模仿不過是創(chuàng)造藝術的手段;游戲和求偶不過是創(chuàng)造藝術的契機;而審美則應當是更晚才獨立出來的意識,即生存危機解除之后的精神娛樂而已。原始人最大的生存障礙不是求偶和繁衍、不是勞動和模仿、不是游戲和戰(zhàn)爭,而是對環(huán)境的不了解和恐懼,他們寄希望于宗教和神靈,這恐怕才是人類文化和藝術最初和根本的源頭。
注釋:
①格羅塞(Ernst Grosse,1862—1927)——德國藝術史家、社會學家,現(xiàn)代藝術社會學奠基人之一。曾任弗賴堡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藝術的起源》(1894)、《藝術學研究》(1900)等。
參考文獻:
[1][2][3][4][8][9][12][13][14][15][16][德]格羅塞.藝術的起源[M].蔡慕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52-232.
[5][6]吳詩池.中國原始藝術:序言[M].紫禁城出版社,1996:3.
[7][法]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7.
[10]尤玉柱.舊石器時代的藝術[J].文物天地,1989,(5).
[11]曾五岳.福建發(fā)現(xiàn)史前礫石人頭雕像[J].文物天地,1990,(4).
(責任編輯/吳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