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肩負著陶冶崇高情操、塑造美好心靈、錘煉高尚品質(zhì)、健全健康人格、傳授科學知識的歷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zhì)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素質(zhì)魅力、高尚的思想道德魅力、深厚的專業(yè)理論魅力和精湛的教學藝術魅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師;素質(zhì);魅力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8—020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當代大學生系統(tǒng)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培養(yǎng)大學生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成長為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方面,發(fā)揮著重大作用。而要充分發(fā)揮好這一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科學、正確的引領是關鍵。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高低直接影響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效果。本文就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必備的素質(zhì)魅力進行闡述。
一、堅定的政治素質(zhì)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其理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自始至終貫穿著德育理念,思想政治課教師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更加明確、鮮明。在當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沖擊下,其政治素質(zhì)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思想政治課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大學生靈魂的塑造者、青年學生道德價值的示范者,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素質(zhì)。首先,必須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保持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鑒別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樹立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面對國際風云變幻、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要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蝕,經(jīng)受得起各種政治風波和經(jīng)濟利益的誘惑。堅信科學的理想和信念,明辨是非、善惡、美丑,注重把握原則,講政治,講正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對本專業(yè)理論“誠教之,篤信之,躬行之”。嚴格遵守政治紀律,模范遵守黨紀國法,做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自覺擁護、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關鍵時刻要克服從眾心理,旗幟鮮明的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注意自己的思想、言論與行動的統(tǒng)一,時刻捍衛(wèi)思想政治課的嚴肅性和導向性。其次,要具有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的時政情結。追蹤時政熱點,捕捉敏感話題,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師有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必備的專業(yè)特點和職責。必須時刻關注國際、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形勢,加強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以及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深入研究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深刻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善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來解析大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用科學的理論詮釋當前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形勢。高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旗幟,激發(fā)大學生對時政的關注和愛國熱情,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用實際行動書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再次,在教育教學中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課教師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傳播者,又是大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在課堂上,既要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授,又要對大學生進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世界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更要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引導學生,提高其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對國內(nèi)外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要予以全面分析和正確判斷。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和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貼近大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實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滲透對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對大學生中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模糊的認識,要堅決予以澄清。要敢于正視大學生思想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用黨的政策以及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加以分析,關注他們成長中出現(xiàn)的困惑,及時做好疏導,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二、高尚的思想道德魅力
1.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教師職業(yè)道德行為具有強烈的示范性,教師職業(yè)道德影響具有廣泛性、深遠性和長期性。思想政治課教學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講授者理想、信念、情操和教養(yǎng)等人格力量的真實外化和表現(xiàn)。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以理想情操、智慧才華、意志品格及其儀表神態(tài)、言談舉止等影響和陶冶大學生。因此,自覺按照師德要求規(guī)范自己,贏得同行的尊重和學生的信賴,是高校思想政治課取得良好教學效果,乃至高校整個思想政治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工作中要達到以下要求: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guī),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課堂內(nèi)外都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志存高遠,勤懇敬業(yè),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zhì)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淡泊名利,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guī)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xié)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崇尚科學,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嚴謹治學,潛心鉆研業(yè)務,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傊咝K枷胝握n教師作為品德行為和價值的示范者和捍衛(wèi)者,既要言傳更要身教,既要用淵博的學識教人,更要用高尚的品格教人。只有通過自身對職業(yè)的無限熱愛,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激起大學生的敬佩之情和對政治理論的信服,提高自身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2.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素質(zh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安身立命的基礎。教師的個人道德形象不僅直接影響學生,還影響著家庭、親友、鄰里以及社會一般人際交往關系,影響家庭和諧與社會穩(wěn)定。因此,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傳播者,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應該率先做全社會的表率。必須加強道德修養(yǎng),陶冶道德情操,錘煉道德意志,確立道德信念,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坦蕩的胸懷、正直的為人去感染周圍的人們。在社會和家庭中,時刻注意樹立好自身形象,模范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在社會中,要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助人為樂,弘揚正氣,遇難相幫,見危相救。言談舉止文明得體,待人接物講文明,有禮貌。敬老愛幼,尊師親賢。誠實守信,正直友善。遵紀守法、熱心公益、保護環(huán)境,造福后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承擔著多方面的社會職能,對社會整體的存在和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因此,家庭美德也應該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家庭生活中率先遵循的行為準則。在家庭生活中,要堅持男女平等、男女人格獨立。夫婦雙方對感情專一。尊敬老人,孝順父母。關心并教育好子女。勤儉持家,與鄰里團結互助,為創(chuàng)設團結和睦、文明禮貌、積極進取的家庭環(huán)境而努力,使教師魅力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放異彩。
三、深厚的專業(yè)理論魅力
1.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古語云:聞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不能解,非師也。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成為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成為學生政治上的指路人,首先必須具備扎實、過硬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廣博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內(nèi)容極其豐富的科學體系,其理論品質(zhì)就是基于實踐的與時俱進和不斷創(chuàng)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是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必須刻苦研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要熟練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zhì),準確把握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當前特別要深入學習和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思想,掌握黨的建設和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在理論學習和研究中,既要站在思想先賢們的肩上,又要站在當代理論學術前沿,更要有異?;钴S的理論思維,善于對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進行理論思考。這樣才能以堅實豐厚的理論功底和令人嘆服的邏輯分析去說服崇尚真理的大學生,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煥發(fā)出強烈的理論魅力,實現(xiàn)“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的教學目的。
2.廣博的知識儲備。教學是一門包含語言表達、教學設計、課堂管理、教育機智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藝術,需要教師具備廣博的多學科知識。隨著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周期的縮短,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理念,保持自身知識的動態(tài)發(fā)展,不斷調(diào)整和更新知識結構,及時進行知識重組,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在教學中,要善于從多角度、多側面去啟發(fā)學生和論證問題。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及時汲取當代科技發(fā)展的新知識,積極了解與本專業(yè)有關的各種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中間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基本內(nèi)容。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并運用到具體的教育和教學實踐中去。具體說,除熟練掌握本專業(yè)的知識外,應具有較廣博的現(xiàn)代科技知識、人文知識和美學知識,在哲學、經(jīng)濟學、文學、歷史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美學等領域應當有一定的修養(yǎng),對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學領域也應有所了解。要時刻關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方向,具備基本的生活常識和審美情趣。要熟練掌握現(xiàn)代教育知識和網(wǎng)絡應用技能,能熟練應用網(wǎng)絡獲取教育信息,利用網(wǎng)絡教學的交互性與協(xié)作性,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界限,開辟天空教室,把教學變成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創(chuàng)新提高的過程。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呈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圖表、圖像、文字、聲音,增強教學效果的形象性和思想道德建設的生動性、實效性。
3.較強的教科研能力。教學和科研是相互聯(lián)系、彼此統(tǒng)一的整體,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基礎,使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要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防止出現(xiàn)一手硬一手軟的現(xiàn)象,特別在當前科研已經(jīng)成為制約教學瓶頸的情況下,要突出強調(diào)科研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課的科研范圍十分廣泛,命題豐富多彩,要加強所授課程的基礎理論研究和與之密切相關的教學研究。根據(jù)自身的基礎條件和特點,朝“以教學為側重點的教學—科研型教師”或“以科研為側重的科研—教學型教師”兩個方向努力。要做好扎實的理論準備和翔實的資料準備,確定研究方向,捕捉科研命題,進行深入研討,力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積極關注本學科的理論動態(tài)和學術信息,以開闊的理論視野,關注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關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積極追蹤學科前沿,吸收反映理論研究的最新成就,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和學術水平。積極關注時事政治,增強政治敏銳力和洞察力,提高政策水平。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調(diào)查研究,觸摸時代脈搏,找準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增加感性認識,提高理性認識,充實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科學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四、精湛的教學藝術魅力
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對教師的教書育人水平、能力與技巧要求更高。教師的理論水平、知識水平、思想境界、文化氣質(zhì)、語言藝術、交往技巧、人格修養(yǎng)等比其他課程更直接、更強有力地影響著教學效果,尤其要求講究教學策略和教學藝術去吸引學生。一堂高質(zhì)量的思想政治課應該達到以下要求:入耳,引人入勝,具有吸引力;入腦,使學生心悅誠服,具有說服力;入心,發(fā)人深省,具有感染力。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精湛的教學藝術是知識不斷積累和長期實踐的結果,它涵蓋了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教育親和力、教育機智等綜合素質(zhì)。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在綜合考慮教材、學生、教學時間、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因素的基礎上,對教學目的、內(nèi)容、課程、方法等進行整體構思。講解過程注重因材施教,大量穿插時代氣息濃厚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從總體框架的勾勒、闡述層次的展開、重點難點的剖析、背景知識的引用、典型事例的穿插到情感世界的激發(fā)、人格力量的感染以及精神世界的升華等必須精心設計、胸有成竹,將學生在情理美的享受中帶入一個崇高完美的精神境界。要達到這一境界,教師的授課應是觀點鮮明、推理嚴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論證充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講解中要富有激情、灌注真情、文辭優(yōu)美流暢、語言生動清晰、抑揚頓挫,能做到深入淺出、舉一反三、旁征博引、觸類旁通,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聽課熱情,使思想政治課煥發(fā)出強烈的藝術魅力。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是指對課堂紀律、氣氛、意境、學生心理、感情的調(diào)控能力。要求教師善于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和心理,烘托氣氛,渲染感情,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加強過程管理,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捍衛(wèi)課堂紀律。要具備較強的洞察力、人際關系協(xié)調(diào)能力、管理能力,洞察學生的興奮點,增強課堂教學的調(diào)控能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時效性。教育機智是教師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和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綜合運用。它要求教師能隨機應變、靈活自如地按照教育、教學規(guī)律,機智有效地發(fā)現(xiàn)和處理各種教育、教學問題,具有較高的教學技巧。濃郁的教育親和力是思想政治課教師進入學生內(nèi)心世界產(chǎn)生預期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只有實現(xiàn)心靈的交流和情感的溝通,才能使受教育者心悅誠服。工作中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交朋友,視學生為親人。對學生一視同仁,既要了解、尊重、信任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又要嚴格要求學生。不能漠視或輕視學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能采取不當?shù)拇胧┘せ芑騻W生。主動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心理活動、學習和生活情況,不回避矛盾和問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指導他們有效解決學習、生活、成才、交友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問題,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善于進行換位思考,對學生中萌發(fā)出來的大膽設想和新的思想觀念及合理化建議要重視并予以支持和鼓勵。尊重學生的大膽設想,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支持學生大膽探索。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fā)展和完善。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融合師生的情感,提高教學效果。要注意保護和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積極健康的氛圍中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宜靜,王明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及其提高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2]李嬌萍,唐宏.角色、 素養(yǎng)、 人格——談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職業(yè)形象[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2).
[3]王秀梅.淺談高校思想政治課師資的培養(yǎng)[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5).
[4]吳瑞賢.試談高?!皟烧n”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6).
[5]鄧介曾,方綱.高?!皟烧n”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培養(yǎng)提高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