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尼采是19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從提倡非理性的作用、上帝死了、精神三變、超人誕生到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強調藝術和審美的人生,最后到達永世輪回,尼采為人類精神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財富。他對崇尚知識科學的理性主義以及基督教的無情批判,更是站在了時代的前列,為我們重新開啟非理性主義的人類創(chuàng)造之門,開創(chuàng)了先河。
關鍵詞:沖創(chuàng)意志;超人;審美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8—0087—02
一、尼采人生哲學產(chǎn)生的背景
費里德里?!つ岵?1844—1900年)是19世紀下半期德國唯意志主義哲學家的主要代表[1]。叔本華對尼采的哲學思想有深刻的影響。叔本華開創(chuàng)非理性主義的先河,強調意志作為世界的本質,決定著人們的生活。尼采繼承了叔本華的這一思想,并將叔本華的生存意志學說發(fā)展成為強力意志(thewilltopower)學說,我國尼采研究專家陳鼓應將其譯為“沖創(chuàng)意志”。他認為,“尼采的Power 是指Creative Power (創(chuàng)造力),而不是指World Power(世俗的權勢)?!彼?,把“The Will to Power ”譯成“沖創(chuàng)意志”也許是最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尼采關于意志是人類本能的一種沖力,而非外力強加的思想[2]。
尼采哲學的產(chǎn)生,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的。理性主義是西方哲學的一種基本思想傳統(tǒng),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該傳統(tǒng)的始作俑者。蘇格拉底首創(chuàng)概念辯證法,并將其推崇為認識事物本質、獲得理性知識的唯一正確途徑。由此西方哲學崇尚科學和理性的傳統(tǒng)就產(chǎn)生了。理性主義經(jīng)過康德和黑格爾的發(fā)展,走向了巔峰。它一方面極力貶低感官的價值和作用;另一方面又過分的強調理性,把理性絕對化為至上的東西。由此得出,理性是通往不變之物的道路,是唯一可靠的東西。不但如此,理性主義又從根本上抹殺了人在世界中的主體地位,人不再是積極主動的、有無限創(chuàng)造力的人,而只是一個消極被動的接受者,成為概念的載體。由此,缺乏了創(chuàng)造性的人和動物無異,這貶低了人的主體作用和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的飛速發(fā)展,科技帶來物質生活的變化,使人們沉浸在對物欲的不斷滿足中,忘記了對心靈和生命本身的關注。
時間發(fā)展到尼采所處的時代,理性主義的弊端隨著資本主義矛盾的爆發(fā),顯現(xiàn)出來。尼采抓住了這個契機,開始無情的批判傳統(tǒng)理性主義和科學至上的思想,揭開了籠罩歐洲很久的理性主義黑幕,使人們開始重視自己本真的、非理性直覺的感受。他強調人的本能、潛能,要使世界和人生具有意義,必須得靠人的創(chuàng)造。他把人生問題置于知識之上,人們不是為了知識而探求知識,而是為了人生而探求知識。
尼采哲學的產(chǎn)生和他個人獨特的人生閱歷也有很大關系。尼采從小就多愁善感,并患嚴重的偏頭疼和眼疾,但他勤奮好學,特別具有語言和音樂天賦。尼采的兩次戀愛則皆因他的笨拙和羞澀而失敗。在他人生的最后階段,精神已經(jīng)完全混亂。他的哲學思想并不被當時學術界理解和接納,但他卻堅定不移的認為自己是天才,在《查拉斯圖拉如是說》中,他說:“即使把許多偉大心靈的優(yōu)點集中起來,也寫不出他這本著作?!盵3] 不幸的人生際遇,沒有擊垮尼采的信心,反而大大激發(fā)了他的生命意志,讓他爆發(fā)出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驚世的哲學觀點。他說:“一個在本質上屬于病態(tài)的人根本就不能變成健康的……對于一個內在健全的人而言,疾病甚至可以作為生命的有力刺激品?!?/p>
二、“上帝死了”和“重估一切的價值”
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全能的神,是至善和一切價值評判的標準。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人從祖先亞當、夏娃開始,便背負著原罪。為了贖罪,必須信仰上帝,向往天國,只有到達天國人類才可以擺脫無限的痛苦、磨難。基督教只承認天國世界,否定現(xiàn)實世界的意義,杜絕人的欲望,貶低人的生命價值,人的創(chuàng)造性成了僵死的東西。尼采說:“否定上帝,否定對上帝的責任,借此我們才能拯救世界?!彼阅岵纱蠛簟吧系鬯懒恕?,他要重估一切價值,賦予人以創(chuàng)造性,讓人創(chuàng)造出世界的意義。
尼采說:“‘上帝死了’,基督教的上帝不可信了,此乃最近發(fā)生的最大事件?!彼岢觥吧系鬯懒恕钡恼摂啵歉从谖鞣叫味蠈W的思想傳統(tǒng)的。彼岸世界作為人們不懈追求的方向,從一開始就具有否定自身價值的內在傾向。啟蒙運動的發(fā)生,上帝的價值被完全的否定,也就意味著人對自身信仰的否定,虛無主義開始泛濫。德國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雅斯貝爾斯說:“上帝何以死了,這一問題得到象征性的回答后,便作為問題而獲得了非象征性形態(tài)?!比藗円獮樽约旱男袨椋_立最終的價值意義,用信念的支撐過富有價值的整體生活,“彼岸世界富有價值,值得敬仰,但卻是杜撰的;此岸世界是現(xiàn)實的,我們自己置身其中也是現(xiàn)實的,它決定著人們的存在意識。”[4]
尼采認為,“利己主義的東西已使我們興味索然了(即使在認識到非利己主義的不可能性之后);必然之物使我們興味索然了(即使在認識到一種自由裁決和‘可以理解的自由’之后) 。我們看到,我已經(jīng)把我們的價值置于其中的那個領域還根本沒有獲得價值。相反,我們疲憊了,因為我們失去了主要動力?!駷橹苟际峭絼谥e’?!睘榇?,尼采提出要“重估一切的價值”,每個人都要成為自身價值的立法者,“上帝死了”,“超人”就要誕生。
三、從“精神三變”到“超人誕生”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面,描述精神的三個發(fā)展階段“我告訴你們精神的三種變形:精神是如何變成駱駝的,駱駝是如何變成獅子的,最后獅子如何變成孩子?!焙⒆铀淼木褚庀虮闶浅?。
駱駝把一切重負背在肩上,“堅毅、容忍的精神,蘊涵誠敬,接受無數(shù)重荷?!比司窬辰绲某跫壭螒B(tài)就像駱駝,有很多重負壓在其上,人默默忍受著,久而久之便不以其為重負,反而對其充滿了崇敬之心,就像駱駝馱著重擔不停在沙漠中走著。這些重負是什么呢?裝的謙卑是為了隱藏驕傲、表現(xiàn)出癡狂而忘記了智慧、為了真理追求知識卻忽略了提升高貴的靈魂等等。求生的欲望,使駱駝在沙漠里尋找自己得以生存的東西,他深深感到,“你應該”里充滿了對生命的幻謬與暴虐,如人的忍耐到了極限,便要求擁有自由,成為自己的主人。自由的駱駝“削去奴籍”,空前的解放感喚起了他應有的野性,成為反叛的獅子。
獅子的形象是對一切價值的背離,他用“我想要 ”,回答“你應該 ”。獅子的最大作用在于摧毀精神的舊居,使精神處于一種無家園狀態(tài)。經(jīng)過獅子的暴虐性摧毀,舊價值土崩瓦解。獅子的作用自然會喪失,它若想屬于未來,就得改變自己的破壞性,重新創(chuàng)造世界新的局面,于是,獅子變成孩子。
“小孩是天真與遺忘,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原始的動作”?!疤煺妗?、“遺忘”、“新的開始”指在新的起點人不受任何傳統(tǒng)束縛,可以任由生命的本真力量來揮灑?!霸嫉膭幼鳌?,指人自然天性的、滿足自己最本真愿望的活動,不是進入天國或求知。它的最大特點在于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世界,創(chuàng)造自己的家園。人類重建已經(jīng)被獅子毀掉的家園,不是基督教的天國,不是形而上學的虛無,而是,“以水潔身,以火增力,以酒助興,以樂溝通,以舞神交的圣地”,是人們生活的現(xiàn)實的世界。孩子的出現(xiàn)意味著超人的雛形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這里的“超人”,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所稱的天才或至善至美的“完人”。它的核心在于超越,是一個尋求生命意義的過程,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超越了自身的局限性,重新確立自身的價值,是自我的不斷誕生和創(chuàng)造。超人精神倡導熱愛生命,從現(xiàn)實和自身出發(fā),自我創(chuàng)造、發(fā)展、完善,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強者。德國尼采研究者安彼珀在《動物與超人之維》[5] 中對“超人”作了精辟的解釋?!俺耸且环N內在的進步”?!俺嗽谟诔阶晕业倪\動中,這個運動并不是離開自身而去,而是在自身之中?!薄俺恕崩碚撌侨藢ψ陨碚J識上的一個重大轉折,人的意義建立在了生存體驗基礎上的對自我生命價值重新估價。尼采認為,“人們想看見超人,因為他們完全沒有理解,超人是無法看到的,而是必須做出來的?!?/p>
四、“超人”之于“日神和酒神”
超人的意義在于確認了自我存在的意義,要擁有這種自信,他就必須有藝術家的氣質和陶醉于超驗之感中的魄力,并把這種魄力外化。尼采在古希臘神話中,找到了這種魄力的載體——日神和酒神。
尼采認為,希臘悲劇有兩個淵源:造型藝術和音樂藝術。這兩種藝術分別以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為代表,兩種藝術的對立融合就產(chǎn)生了悲劇。日神象征夢幻、造型藝術、道德、自制,酒神象征醉狂、激情、音樂、生命、本能。人既要有日神冷靜而理智的統(tǒng)一性,又要有酒神激情的生命力,超人必須是酒神和日神的完美和諧。酒神表征著人身上一種巨大的原始生命力,酒神精神是生命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對生命的最高肯定方式,它給人以鼓舞,教人敢于面對人生的苦難,勇于抗爭,在苦難和抗爭中展示生命的力量、肯定生命意志,這是酒神精神的精華,更是為什么說人生是悲劇美的原因。但是,蘇格拉底以后,悲劇演變成了理性的說教,日神精神得以發(fā)揚,極富激情的酒神精神則遭到貶抑。
五、人生的解救:藝術和審美
尼采認為人生是悲劇,但是他思考的重點是如何從痛苦中擺脫出來,給世界和人生創(chuàng)造出意義。他的答案是:藝術和審美。他認為,人生過程本身就是藝術品??茖W將人生視野局限在“真”的必然性范圍之內;而功利使人緊緊盯住物質利益,成為一群靈魂空虛的流浪漢,因此,不能用科學和功利的眼光來審視人生,應對人生持一種審美的態(tài)度,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
尼采認為,藝術是對人生命本能和強力感的激發(fā)和肯定。雖然藝術不是真理,是幻想,甚至是欺騙,但沒有藝術,人就難以生活。面對冷酷痛苦的世界和人生,人可以通過審美和藝術活動,賦予人生以審美的意義和價值,獲得快樂和幸福的滿足感。審美人生并非一種對人生的靜觀境界,而是生命激情熱烈奔放,充分展現(xiàn)的狀態(tài)——是沖創(chuàng)意志的完美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放桐.現(xiàn)代西方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陳鼓應.悲劇哲學家尼采[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4.
[3]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
[4]卡爾·雅斯貝爾斯.尼采其人其說[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安內瑪麗·彼珀.動物與超人之維[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吳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