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 季 萍
摘要由于水路運輸貨物運輸量較大,且有些貨物由于其自身物理特性不便準確計量,因此貨主一般會采取讀取運輸船只吃水線的方式進行運輸。有的承運人利用這一便利,反復多次盜取貨物。司法實踐中,一般案件再加上承運人是懸掛外國國旗的船舶等情形,使案件處理意見分歧較大。本文以實際案件作分析,以期對同類問題的合理解決有所助益。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D9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109-02
一、案情回放
2008年6月2日,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某化學工業(yè)有限公司簽訂了3000噸苯乙烯液體化工原料的訂貨協(xié)議,并由上海某化學工業(yè)有限公司指示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等人將其經(jīng)營的掛巴拿馬旗的危險品化工船承運送往南通港碼頭。6月6日,該危險品化工船到達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碼頭,上海某某技術服務公司會同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驗貨工作人員及船方對該批原料交貨量進行了檢測,與實際委托承運量基本一致。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沒有提出異議,根據(jù)交易慣例,表示該批原料已經(jīng)交付,并在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監(jiān)管之下,船方接下來的義務就是配合收貨方接受海關例行檢查并卸貨。劉某某等人向碼頭上謊稱機泵出現(xiàn)故障,要進行維修。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考慮該船是危險品船,就叫該船到下游某某碼頭臨時停泊。6月7日,劉某某等人乘小船靠上該危險品化工船,抽了23.26噸苯乙烯(價值302380元),賣給他人,得款23萬元。犯罪嫌疑人劉某某歸案后,對從船上盜化學品的行為供認不諱,并且表示,從船上盜取部分貨物是承運人通行做法,否則按照運輸合同的價格,其利潤極其微薄。
二、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爭議焦點
從懸掛外國國旗的輪船上竊取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應如何適用法律。
三、主要分歧意見與評析
第一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在簽訂和履行運輸合同的過程中,對于外輪上部分貨物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有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的行為,因此犯罪嫌疑人劉某某構成合同詐騙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的行為構成侵占罪。理由是:雖然涉案船舶系外輪,但我國刑法規(guī)定犯罪的行為和結果有一項發(fā)生在我國國內(nèi),則我國對這一刑事犯罪具有管轄權。根據(jù)船舶運輸交易慣例,只要第三方會同收貨方、船方對貨物數(shù)量進行了檢測,而收貨方又未提出異議的,視為貨物已經(jīng)交付,為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所有。船方只是基于承擔配合收貨方卸貨的義務而合法保管這批貨物。因此,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等人將代為保管的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符合侵占罪的構成要件,應該以侵占罪論處。
第三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的行為構成走私罪。走私罪是指個人或者單位故意違反海關法規(guī),逃避海關監(jiān)管,通過各種方式運送違禁品進出口或者偷逃關稅,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劉某某等人不經(jīng)海關批準,私自從外輪上向國內(nèi)運送危險化學品,其行為符合刑法第153條第3款的規(guī)定,構成走私罪。
第四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理由是: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自認為不使財物所有者發(fā)覺的手法,秘密竊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
筆者同意第四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本案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不構成合同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為應該發(fā)生在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根據(jù)船舶運輸交易慣例,只要第三方會同收貨方、船方對貨物數(shù)量進行了檢測,而收貨方又未提出異議的,視為貨物已經(jīng)交付,為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所有,則驗貨并通過之后,劉某某所有的船只的運輸合同已經(jīng)履行完畢,船方和收貨方不在具有運輸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船方只是基于承擔配合收貨方卸貨的義務而合法保管這批貨物,這一行為未經(jīng)簽訂合同,只是原運輸合同的附屬義務,在此過程中偷盜裝載貨物的行為顯然不構成合同詐騙罪。
第二,本案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不構成侵占罪。盜竊罪的基本特征,是違反被害人的意志,使用平和的方式,將他人占有的財物轉(zhuǎn)移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而侵占罪的基本特征,是將自己占有的他人財物轉(zhuǎn)移為自己所有。因此,區(qū)分盜竊罪與侵占罪的關鍵,在于判斷作為犯罪對象的財物是否脫離占有以及由誰占有。行為人不可能盜竊自己事實上占有的財物,對自己事實上已經(jīng)占有的財物只能成立侵占罪。但是,行為人在法律上占有的財物而事實上由他人占有時,仍然可以成為盜竊罪的對象。侵占罪則不僅可能侵占自己事實上占有的財物,而且可能侵占法律上占有的財物。因為侵占罪的特點是將自己占有的財產(chǎn)不法轉(zhuǎn)變?yōu)樗?因此,只要某種占有具有被處分的可能性,便屬于侵占罪中的代為保管,即占有。不動產(chǎn)的名義登記人完全可能處分不動產(chǎn);提單或有價證券的持有人也完全可能處分提單等記載的財物。所以,侵占罪既可能侵占自己事實上占有的財物,也可能侵占自己在法律上占有的財產(chǎn)。該案中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等人因負有協(xié)助卸貨的義務而在法律上占有該批貨物,但該批貨物事實上卻是由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占有并在其監(jiān)管之下,因此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自認為不使南通市某某有限責任公司發(fā)覺的手法,秘密竊取數(shù)額巨大的財物,其行為仍然成立盜竊罪。此外,侵占罪應當以自己所有侵占之物為目的,而盜竊則不然,盜竊以實際控制物和擁有處分物的可能為目的,本案犯罪嫌疑人劉某某顯然沒有所有化學品的故意,其只是以控制化學品和變賣其獲利為目的。
第三,本案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的行為不構成走私罪。雖然劉某某等人從外輪船上偷盜化學品的行為觸犯了國家關于貨物進出口的管理法規(guī),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每個國家,不論是沿海國或內(nèi)陸國,均有權在公海上行駛懸掛其旗幟的船舶。每個國家應確定對船舶給予國籍、船舶在其領土內(nèi)登記及船舶懸掛該國旗幟的條件。船舶具有其有權懸掛的旗幟所屬國家的國籍。國家和船舶之間必須有真正聯(lián)系。每個國家應向其給予懸掛該國旗幟權利的船舶頒發(fā)給予該權利的文件。在公海上行駛的船舶,必須而且只允許懸掛一個國家的國旗,而且除國際條約或本公約明文規(guī)定的例外情形外,在公海上應受該國的專屬管轄。除所有權確實轉(zhuǎn)移或變更登記的情形外,船舶在航程中或在停泊港內(nèi)不得更換其旗幟?!睆耐廨喩媳I取化學品表面上看符合走私罪的構成要件,但事實上,劉某某的行為構成走私罪還是盜竊罪形成了想象競合。根據(jù)刑法理論通說:“一個行為觸犯一個法條就必然觸犯另一法條時,屬于法條競合;一個行為觸犯一個法條并不必然觸犯另一法條時,屬于想象競合犯”。就本案而言,觸犯走私法條,并不必然觸犯盜竊罪的法條,因此,本案是走私罪和盜竊罪的想象競合犯。從犯罪數(shù)額看,偷盜的物品總價值達30余萬,以盜竊罪定罪量刑顯然較重。因此,根據(jù)想象競合犯從一重處斷的原則,應對犯罪嫌疑人以盜竊罪定罪量刑處理。
四、建議
對南通公安局長江航運的刑事案件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有大量案件與本請示所列舉的案件相類似的情形。蓋水路貨物運輸運輸量大,有的貨物,又不便計量,對此類物品較為普遍的運輸方式是貨主封艙,船方原船原交。一些不法分子抓住這一計量上的漏洞,反復多次盜取其所承運的貨物,而其在所謂“保管”義務的保護下,往往逃脫重罪之責,而且其免于重責之后,依然從事航運業(yè)務,繼續(xù)犯罪,其所具有的社會危害性不容忽視。需要注意的是,應當將船主對于船裝貨物的“保管”義務與侵占罪中行為人對于貨物的“保管”權能相區(qū)別,由司法解釋做出特別規(guī)定。
建議:對于船主竊取“保管”的貨物作出特殊規(guī)定:“船主竊取船上裝載的運輸合同標的物,以盜竊罪論處”,以便司法機關在實踐中正確掌握尺度,確保不枉不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