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卡夫卡的《城堡》猶如迷宮一般,引誘著眾多學者去探究,本文從K的生活空間由封閉性到半封閉性,再到開放性和隱匿性的變化來闡釋,作為一個普通人是怎樣一步步被逼向生存的邊緣。
【關(guān)鍵詞】城堡;生存;邊緣;生活空間
一
近些年來,中國學術(shù)界出現(xiàn)了卡夫卡熱,他的作品《美國》、《訴訟》、《城堡》等為我們研究“卡學”提供了新的視野和思路??ǚ蚩üP下的文本直接或間接都與空間有著不解之緣,“這些空間或是私密的,或是公共的;或是封閉的,或是開放的;或是安全的,或是令人不安的;或是可以進入的,或是永遠無法抵達的??臻g……它們本身就是主人公存在狀態(tài)的一種象征。”[1]??乱舱f“空間是任何形式公共生活的基礎(chǔ),空間是任何權(quán)利運作的基礎(chǔ)?!盵2]烈斐伏爾曾把時間分為:空間實踐、空間再現(xiàn)、再現(xiàn)空間。所謂再現(xiàn)的空間即生活空間,也就是居住者的空間,是外圍的,邊緣化的……“在卡夫卡的小說中,空間明顯體現(xiàn)出了與人類生存緊密相關(guān)的特征:疏遠的、親切的、私密的、安全的、敵意的、充滿危險的,等等?!盵3]小說《城堡》中的主人公K就是隨著生活空間的漸變,從一個普通人淪為一個非人,直至死亡。
《城堡》是卡夫卡三部長篇小說中的最后一部,作品的主人公K,是一個沒有絲毫特征的普通人,連姓名也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沒有實際意義,可以說,K是一個被截斷的人,沒有歷史和過去,只有現(xiàn)在和未來。
二
小說主人公K在大雪紛飛的深夜抵達城堡管轄的客店,企圖第二天進入城堡。盡管客店沒有空房,深感意外和惱火的店主還是愿意讓他睡在店堂的草墊上,K也想隨便將就一晚,但因“未經(jīng)伯爵準許,誰也不得在此地居住或過夜。[4]”的特殊規(guī)定,來自異鄉(xiāng)的K遭到了嚴厲的拷問。想到深雪掩埋的屋外,歷經(jīng)長途跋涉后又冷又餓又累的K,道出了他是伯爵老爺請來的土地測量員真相,這時客店里所有的人誠惶誠恐,試圖說服他搬到店主的房間,但K拒絕了。
K之所以選擇只有老鼠愿意來打擾的店堂,是因為此時此地這個環(huán)境是寧靜的、令人神往的。“法國哲學家巴什拉在《空間詩學》中指出,一座屋子中的每個角落,一個房間中的每個轉(zhuǎn)角,我們想隱身于其中,或退回自我的每寸僻靜的空間,都是想像力創(chuàng)造出來的孤獨的象征?!盵5]孤獨的K依舊沉浸在短暫的屬于自己領(lǐng)地里。畢竟這里他有自己的隱私和生活方式,不用害怕世俗的外界打亂自己生活規(guī)律,也不必刻意去適應別人,忍受別人侵占自己生活空間的痛苦。
三
在村莊轉(zhuǎn)了一圈的K,回到客店發(fā)現(xiàn),兩位不認識的“老助手”在等他。K盡力想擺脫他們,直至卡夫卡的信差巴納巴斯出現(xiàn),才使得他得以脫身。隨后K跟著巴納巴斯到了他家,熱情的巴納巴斯執(zhí)意要K留下用餐并用美酒款待他,K感覺自己被騙,于是趁機溜到了被戲封為“貴賓飯店”的客棧。這時的“貴賓飯店”其實是一種權(quán)力的象征,更是接近城堡的捷徑,也是城堡里的老爺來村莊辦公居住的地方。身份卑微的K無權(quán)居住,只能呆在酒吧,然而他卻心滿意足,因為在他看來,酒吧是“貴賓飯店”的一部分,住在這能幫助自己實現(xiàn)早日進入城堡的愿望,同時也能讓自己擺脫被騙的事實。
住到酒吧后,他結(jié)識了克拉姆老爺?shù)那閶D弗麗達,這時他感覺城堡觸手可及,于是千方百計博得弗麗達的好感,最終兩人在無人的酒吧瘋狂了一個的夜晚進而確立了情人關(guān)系。K覺得自己通過弗麗達和克拉姆老爺建立了關(guān)系,也就是和城堡建立了關(guān)系,心中無限的高興。此時他的生活環(huán)境,白天是一個公共場合,有城堡的老爺和跟班,還有莊稼漢以及飯店里的工作人員。而夜晚的酒吧則是一個隱匿了白天特征的封閉生活空間,在這個空間盡管沒有臥室的必備設(shè)施,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將之定性于一個封閉性的空間,因為在這里除了弗麗達和K以外并沒有別人,加之這個地方是村莊里最高貴的地方,所以K以為自己與城堡確立了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自認為躋身于貴人的行列。
四
當他們回到客店,弗麗達、兩個助手以及客店老板娘都在,“這間小屋子里幾乎沒有片刻安寧,穿著男靴的女仆也時常噔噔噔地走進來送這取那”[6]?;杷惶煲灰沟腒醒來后,發(fā)現(xiàn)兩個助手也躺在屋里,想和弗麗達說知心話都不可能,于是他用“去村長家辦事”的理由把兩位助手騙出房間,得以和弗麗達親熱。在他們睡著后,女仆進來扔出一條被單蓋在他們身上,他們醒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兩個助手蹲在角落里,老板娘在緊挨床的地方編織襪子。
至此K的二人世界被打破,人類最隱私的生活空間陡然變成半封閉性、半開放性,身為一個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空間一步一步被吞噬、剝奪。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有人監(jiān)視,雖然行動自由,可以隨便到村子里任何地方,但始終邁不進城堡半步。偌大村子除了巴納巴斯一家勉強接收他,其他一概不歡迎,這時助手也寸步不離左右。[7]
沒有容身之地的K被通知去學校當雜役,但是K拒絕了。當他被弗麗達拉到?jīng)]有窗戶只有兩面墻的閣樓時,K的生存空間變成了像閣樓一樣沒有出口。K來到飯店門前等克拉姆老爺,卻在鋪著毯子、軟墊、毛皮的雪橇里睡著,雪橇的門是敞開的,這似乎也是一個半封閉的空間,依靠雪橇的門與外界聯(lián)系,盡管雪橇是能移動的,空間可以隨時隨地改變,這時他的生存狀態(tài)看似固定實則不固定,另一方面也象征了他命運的不可琢磨性和不固定性。
五
K被迫到學校任職,孑然一人住在空蕩蕩的大屋子里,陪伴他的只有一個草墊,一條羊毛披肩,兩條又粗又硬的毯子和教學用的體操機械。由于供暖的木柴不足,K只得把柴房門劈開,拿柴取暖。他干著最卑微的活,忍受著鄙視的目光,被那些教師揮來指去,助手還趁虛而入勾引他的未婚妻。這個時期,K的生活空間是開放性、流動性,沒有固定的住所,如果上課要用教室,K就不得不搬到另一間教室。K的住所白天是學生上課的地方,晚上有兩位助手陪伴左右,他徹底失去了屬于自己的私人空間。K自認為是“貴人”支架轟然倒塌。
K想盡一切辦法解決自己的困難,便去巴納巴斯家探個究竟,好盡快進入城堡。通過巴納巴斯一家的遭遇使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城堡里任何人的意志都是不可違背的,如果違背,命運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后誤入比格爾的房間,聽他講述關(guān)于城堡機構(gòu)的繁瑣以及特殊的辦事方式和辦事時間K竟然坐著睡著了。這個房間里,只有一張床和盥洗東西,類似于一個消解了辦公室特征的房間,蛻化成純粹的臥室。這時的K連躺著睡覺的權(quán)利也沒有了,只能在聽別人講話時,坐著睡覺。他現(xiàn)在不得不侵占別人的生活空間來滿足自己生理的需要。
無助的他見到培枇,她愿意幫助無處安身的K,條件是“……你和我們在一起過時,當然也得謹慎小心,除非我們認為安全的地方,那也別去,處處都得聽我們的勸告……”[8]當然這一切還要瞞著店主和老板娘,不允許任何人知道他在這,更不能去城堡老爺住的地方,甚至連過道也不許去,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K像只耗子一樣可以走出來小范圍的活動,此時K隱匿了自我和人性。K在這里是消解了存在性,變成隱匿的“非人”。
在這個迷霧似的被城堡統(tǒng)治的村莊里,K試圖通過各種途徑來抗爭自己的命運,由于其身份得不到認同,失去了人生存在意義,無法在城堡轄區(qū)內(nèi)合法地工作、居住和生活,變得異常孤獨、痛苦和焦慮,只能淪落為任人宰割的命運,最終走向生存邊緣,無望死去。
六
在一定程度上,K作為普通人的代表,他的生活空間變化直至走向生存邊緣與作者卡夫卡生活年代和人生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
《城堡》寫于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也是奧匈帝國的末期??ǚ蚩ǖ墓枢l(xiāng)——布拉格,一個災難深重的城市,近300年間,屢遭侵犯,解放和被統(tǒng)治輪回上演,各種思想、政治、文化沖突空前激烈;上卡夫卡的一生都在追求家庭的幸福、愛情的甜蜜、事業(yè)的成功、永恒的友情。他對一切充滿希望,全力以赴,但都以失敗告終,在家庭中,他覺得自己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在愛情中,三次訂婚,三次退婚,特別是與菲里斯?鮑威爾兩度訂婚;事業(yè)上,他深愛寫作,可臨死前卻要求布羅德把作品付之一炬;他試圖追求友情,想幫助弱小,卻沒有權(quán)利,得不到朋友理解,一腔赤誠之心,面臨的卻是冰冷的世界,正如他說:“巴爾扎克的手杖上刻著,我摧毀一切障礙,在我的手杖上則是:一切障礙摧毀了我?!盵9]。另外,卡夫卡是一個猶太人,猶太教賦予他虔誠本性。眾所周之,在世界各國中,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和居住地,四處流浪,受盡了歧視和排斥,盡管他們努力奮進,但是卻總被各種外來力量所限制。在《城堡》中就有模仿猶太人被排擠的情節(jié)——K被城堡和村莊的驅(qū)逐。[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社會處在轉(zhuǎn)型時期,世界的混亂、道德的崩潰,戰(zhàn)爭的連綿不斷,疾病的多樣,使人們感到生存的危機,另外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淡漠以及各種文明帶給我們的沖突,使我們作為普通的個體,難以應對現(xiàn)實的復雜局勢,一步步逼向生存的邊緣。
【參考文獻】
[1][3][5]張德明,卡夫卡的空間意識[J]浙江大學學報.2004(4) 137、138、138
[2]福柯.空間、知識、權(quán)力[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3—14
[4][6][8]卡夫卡.高年生譯.卡夫卡精品集[M]作家出版社1997,2、43、48
[7]昂智慧.倔強的靈魂的獨語——論卡夫卡的人生求證[J]二十世紀外國文學1996,(6)
[9]葉廷芳編.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五卷[M]合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53
[10]穆艷秋.論卡夫卡《城堡》的猶太文化背景[J]文學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