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珍
“互文”,又稱“互辭”、“互言”、“互用”、“互見”、“互體”或“互文見義”。它是指古詩文中前后詞語在意義上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是單句互見和對句互見。單甸互見,即一個句子里某些詞語的互見。例如:
①“心折骨驚?!?江淹《別賦》)“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驚”。
②“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煙”、“月”是互文,即“煙氣、月光,同時籠罩著河水、沙地”。
③“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卑拙右住堕L恨歌》)
“太液”、“未央”是互文,即“太液、未央的芙蓉,太液、未央的柳”。太液、未央,漢代池名、宮名。這里借指唐代宮掖中的池苑。
④“奴溫婢飽身晏起,致茲快活良有因?!?白居易《雪中晏起偶詠所懷,兼呈張常侍、韋庶子、皇甫郎中》)
“奴”、“婢”是互文,即“奴、婢溫,奴、婢飽”。
對句互見,也叫復句互見。這是作者將意思比較復雜的話,分開來說,即上句隱含著下旬,下句隱含著上句,它們之間在意念上是一個整體。例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歐陽修《岳陽樓記》)
——“不因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悲傷?!?/p>
②“觸風雨,冒寒暑。”(柳宗元《捕蛇者說》)
——“觸犯風雨寒暑。”
③“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
——“當窗對鏡理云鬢、貼花黃?!?/p>
④“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雜詩》之三)
——閨中少婦和軍中良人為著早日團聚,年年夜夜都在想著同一件事:“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p>
以上例句兩句意思是一個整體,起“強調(diào)”、“分說”、“互補”的作用。
互文的運用,可以收到文字精練、新奇和渲染氣氛的表達效果。
文字精練者,如:
①“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官賦》)
——“燕趙、韓魏、齊楚六國的金石、財寶是六國君主所經(jīng)營、收藏積累起來的精英?!?/p>
不用互文,就要說成:“燕趙之經(jīng)營,燕趙之收藏,燕趙之精英”(其它四國亦復如此寫)。那就顯得拖沓累贅了。運用互文,不僅文字十分精練,且句式整齊,朗朗上口。
②“西和諸戎,南撫夷越?!?《隆中對》)
——“西和撫諸戎。南和撫夷越。”
為強調(diào)安撫之策而分說,文筆簡練,意思互補。
③“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p>
——“開東閣門、坐東閣床,開西閣門、坐西閆床。”簡潔行文,有利于突出木蘭歸家的歡樂情懷。
④“戰(zhàn)城南死城北,野不葬烏可食?!?《漢樂府·戰(zhàn)城南》)
——“在城南城北都打了仗,都有戰(zhàn)死的人。”
簡約文辭,狀戰(zhàn)爭的殘酷。
詞語新奇者,如:
①“主人下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客人下馬,主人、客人在船?!?/p>
單句交錯濡墨,狀主客之間的親昵情境,新穎別致。
②“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
——“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蓬門不曾為客開,今始為君開?!?/p>
對句交錯互補,以突出厚愛友人的眷眷之心,構思新奇。
③“陵陽佳地昔年游,謝眺青山李白樓?!?陸龜蒙《懷宛陵的舊游》)
——“謝眺、李白登過的山,謝眺、李白登過的樓?!?/p>
單句互見,青山和樓均屆李、謝二人,構思奇妙。
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趁著春色宜人,春日融融的太好時光,放聲歌唱,縱情飲酒,結伴回到勝利后的故鄉(xiāng)去吧!”
“白日”、“青春”;“放歌”、“作伴”交互使用,狀夫妻歸鄉(xiāng)的喜悅之情,錯綜新奇。
渲染氣氛者,如:
①“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叫囂隳突于東西南北?!?/p>
通過“叫囂”“隳突”?!皷|西”“南北”對應互文,渲染了悍吏來到鄉(xiāng)間,到處狂乎亂叫打逼人交稅的緊張氣氛。
②“岸芷汀蘭。”(《岳陽樓記》)
——“岸上、小洲上都長著小草和蘭花?!?/p>
“岸”“汀”,“芷”“蘭”交互成文狀“郁青青”的浩瀚氣勢。
③“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將軍、都護連角弓都拉不開,鎧甲也難披掛。”
把“將軍”、“都護”分開寫。以渲染邊塞的嚴寒。
④“公人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左傳·隱公元年》)
賦。賦詩。融融、泄泄:快樂的樣子。一言“人”、言“中”,一言“出”,言“外”,其實二人都有進有出,先在隧中,后在隧外?!叭谌凇薄ⅰ靶剐埂?,“出、人”“中、外”,參互成文,以渲染母子和好如初的歡樂氣氛。
諳悉互文,有助于正確理解古代詩文的含義,不辨互文會導致誤解文意。例如:
①“泉香而酒冽”。(僻翁亭記》)
——“釀泉水香又清,酒也既香又清?!?/p>
這是單句互見,“泉、酒”,“香、冽”在意義上交錯補充,文筆新奇,翻出了奇妙而嶄新的意境,突出了山水之美,游人之樂,具有感人的魅力。
而《初中文言文評點譯釋》(最新初中語文課本配套用書,長春出版社,96年9月第4次印刷)對譯成“泉水清澈,酒味芳香。”
如此一譯,便失卻了文詞互補的新意,平淡無奇。
“秦明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秦漢時的明月、關塞”。
用語新奇。如果把“秦”和“漢”孤立地分開理解為“月”專屬秦代,“關”專屬漢代,那就索然寡味了。
《唐詩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誤釋為“月亮還是秦朝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薄短圃娙偈自斘觥?中華書局出版)誤析為“此地在漢是關塞,明月猶是秦時”。如此注譯,割裂了“秦”“漢”,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難以領會該詩氣勢浩瀚、雄渾高遠的意境。
上書的編審者把互文與錯綜相混淆了。其實互文與錯綜從上下文意關系看,區(qū)別是分明的。
互文上下文,詞語的意思是相加的;錯綜上下文詞語的意思是相等的。
例如:
①“趙女侍前,齊姬奉后?!?枝乘《七發(fā)》)
——“趙女、齊姬侍奉在前后。”
即“趙女”加“侍前”、“奉后”;“齊姬”加“侍前”、“奉后”?!笆糖啊焙汀胺詈蟆笔窍嗉雨P系。
②“林寒澗肅”。(《林經(jīng)注·江水》)
——“樹林和山間既清冷又寂靜?!?/p>
這里的“寒”、“肅”是相加關系。
③“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林蘭詩》)
——“將軍和壯士經(jīng)歷了十年。打了百戰(zhàn),犧牲的犧牲了,沒有戰(zhàn)死的終于凱旋了。”
這里的“將軍”、“壯士”也是相加
關系。
④“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別》)
——“(他)在思家或憶弟時都是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p>
句中的“思家”、“憶弟”亦是相加關系。
以上四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手法。
⑤“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史記·屈原列傳》)
——“忠臣賢士都沒有被重用。”
這里的“以”即“用”,重用。它們之間是相等關系。
⑥“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jīng)·氓》)
——“淇水隰水都無邊際?!?/p>
這里的“泮”通“畔”,邊:“岸”,岸邊?!鞍丁薄ⅰ般币彩窍嗟汝P系。
⑦“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過秦論》)
——“追逐敗逃的士兵?!?/p>
這里的“亡”、“北”都指(逃跑1的士兵,其關系也是相等的。
⑧“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
——“(我)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關頭奉命(出使東吳)?!?/p>
這里的“際”、“句”都指時候,也是相等的關系。
“上這四句則用的是錯綜的修辭手法。錯綜主要是為了避免文詞重復、板滯,強調(diào)的是異;而互文則是為了文詞精練、勻稱,意在互補。例如:
①“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報任安書)》)
同是“寫作”的意思,卻分別用“演”、“作”,“賦”等,使文詞錯落有致,用的是錯綜的手法。
②“故夫知(智)效一官,行比4庇)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能)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游》)
句中用“效”、“比”,“征”等意思不同的詞相互補充,以陳述主語“知”、“行”、“德”、“而”,其文精練,句式勻稱。用的是互文的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文論史上曾因不辨互文引起了一場“落英”之爭?!短一ㄔ从洝分械摹奥溆⒗_紛”;“落”有訓“始”者,有訓“墜”者,參與訓“落”為“始”的。涉及到歐陽修、王安石、史正志、洪祖興等名家,近代亦有高正緒《“落英”是剛開的花》(《中學語文》94年第5期)、鄭欽南《“落英”別解》(《語文月刊》94年第六期)。而郭在貽《“落英繽紛”辨析質(zhì)疑》(《語文戰(zhàn)線》1980年第12期)、唐遇春《落花之爭可休矣》(《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6期)則訓“落英”為“墜花”?!奥溆ⅰ币辉~源于屈原《離騷》:“朝飲目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蓖跻葑ⅲ骸坝?,華也。言旦飲木蘭之墜露,暮食芳菊之落華。”王注為確注?!皦嬄丁?、“落英”是互文,對舉為文,相關取義。游國恩《離騷纂義》:“此二句墜露、落英,本為對文,詞旨顯然,無待深求?!彼鲥X鐘書《管錐篇》:“‘落英與‘墜露對稱,互文同訓?!薄对姟冯m有‘落訓‘始之例,未嘗以言草木,如《氓》:‘桑之來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落,隕落。上文日:‘唯草木之零落兮,下文日:‘貫薛荔之落葉,亦然?!皽噬献糇C“落英”系“墜花”?!俺嬆咎m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本渲小皦嬄丁?、“落英”是互文故可同訓。訓“落英”為“始花”者,不識互文而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