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績效管理作為政府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和有效管理工具,已成為各級政府改革的突破口。從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出發(fā),當前必須確立正確的績效管理理念,構建科學的績效管理體系。要發(fā)展電子政府和打造效能政府。
【關鍵詞】 公共服務型政府;績效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這些戰(zhàn)略目標的提出為我國政府管理和改革確立了基本方向。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服務理念的確定、服務主體的擴展、服務體制的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的設計、服務標準的制定等多個政府管理與服務的領域和層面。然而,當前理論界的研究成果在啟迪人們思維的同時,仍然存在盲點和弱項。在研究領域上,主要從政治學、行政學角度詮釋公共服務型政府及其建設,缺乏管理學、經(jīng)濟學等其他學科的引入,學科交叉融合不足;在研究方法上,多局限于宏觀的理念層面,在政府履職績效方面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
績效管理是世界各國政府改革的“突破口”和“利器”。所謂績效管理就是:“利用績效信息協(xié)助設定統(tǒng)一的績效目標,進行資源配置與優(yōu)先順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維持或者改變既定目標計劃,并且報告成功符合目標的管理過程?!彪S著我國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績效管理作為行政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和有效管理工具,越來越受到重視。認真研究、制訂全面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構建以正確政績觀為導向的績效管理模式,是行政管理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需要。把績效管理作為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構建的“總抓手”,能夠促進公民民主參與,改進政府組織,改變經(jīng)驗式的主觀績效評價,調(diào)整過程監(jiān)控與結果評估、可量化因素與不可量化因素評估、專門管理機構與公民評價、效率與公平等重要行政關系,促進政府運作民主化、法治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
一、公共服務型政府語境下的績效管理考量
1、公共服務型政府導向下績效管理的發(fā)展變化
公共服務型政府語境下的績效管理應與公共服務型政府所特有的價值維度相契合,由于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多元目標和對民主價值、服務意識的強化、衡量政府行為標準的復雜化,績效管理的價值導向就不能僅僅是行政效率。從這個角度來說,績效管理價值取向從傳統(tǒng)管制型政府到公共服務型政府發(fā)生鮮明的變化:在政府發(fā)展方式的評估上,從單純注重經(jīng)濟增長,唯GDP論到經(jīng)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diào)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政府與公民,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上,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績效評估價值從政府本位轉變?yōu)槊癖姳疚?在政府職能定位上,從無限政府轉變?yōu)橛邢拚?在評估方法上,從要素評估轉變?yōu)橄到y(tǒng)評估。
2、績效管理對公共服務型政府管理質量提高的促進作用
績效管理為政府導入顧客至上、責任意識、結果為本等管理理念,有利于改善公共服務水平,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責任;有利于增進政府的回應性,強化公眾的知情權;有利于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改善服務提供過程,提高服務質量。
3、以績效管理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管理理念創(chuàng)新
日趨復雜的政府管理使得傳統(tǒng)行政模式下的政府組織難以適應公眾要求,政治經(jīng)濟的交織、效率公平的權衡,傳統(tǒng)的官僚層級機構疲于應對這些問題。績效管理在分權化管理、責任機制、結果導向、顧客服務導向等方面有效地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管理理念創(chuàng)新。
二、我國當前政府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績效考評唯上是從
在相對集權化的政治架構下,一些地方政府績效管理主要由黨政主要領導承擔發(fā)起和操作責任,而開展的績效管理也會更為明顯地體現(xiàn)領導的意志。推行方式是由上至下,評估角度是上對下。主要領導在推行這一新的管理模式的背后,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政績”,績效考評“政府本位”模式必然會導致政府部門及其成員唯上是從,只重視上級領導的意見和看法,忽視社會各界和群眾的意見。
2、創(chuàng)新與形式主義并存
當前一些部門采用的績效管理和評估活動,多數(shù)都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缺乏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政策的依據(jù)和保證,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和指導,評估程序和方法有很大的隨意性,有的甚至完全流于形式。這種形式主義既可表現(xiàn)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消極抵制,也可表現(xiàn)為轟轟烈烈卻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
3、規(guī)范化水平較低
一些地方政府績效管理的制度化程度相對較低,評估手段的量化性、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足。制度化程度偏低不僅表現(xiàn)在法規(guī)等層面的欠缺,各地各部門自身在建章立制方面也存在種種缺陷,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4、績效評估結果實質性應用價值不高
對評估體系缺乏深入研究,目標界定不清,評估標準比較單一,指標設置過于籠統(tǒng),評估方法不夠科學,評估手段落后。
5、部分領導干部認識有偏差
部分領導干部對績效管理認識不到位,甚至有抵觸情緒,致使績效評估工作停滯不前。
三、創(chuàng)新績效管理機制,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
1、確立正確的績效管理理念
一是樹立根本價值取向——以人為本。二是確立服務理念,強化服務功能。三是確立責任理念和公共責任意識。四是確立效能理念,質量意識和公正意識,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效能。
2、構建科學的績效管理體系
(1)制定績效管理法律法規(guī)。將政府績效評估納入法制管理的軌道,使政府績效評估法律化、制度化,成為各級政府一項常規(guī)性工作。
(2)建立政府績效評估的指標體系。政府績效管理的對象包括政府、政府職能部門和公務員,據(jù)此建立三個層次的指標體系。第一層是對公務員個人業(yè)績的評估。第二層是對政府職能部門的業(yè)績評估。第三層是對政府工作效能評估。
(3)建立完善的績效評估信息系統(tǒng)。將政府績效評估與發(fā)展電子政務結合,利用信息網(wǎng)絡技術,建設電子政府來管理公共事務和提供公共服務。
(4)績效測評主體多元化。要堅持內(nèi)部測評和外部測評相結合,強調(diào)公民導向,形成多層次的地方政府績效測評體系。
(5)實現(xiàn)績效管理制度化。大膽探索績效管理和考評的新模式,總結經(jīng)驗,加強交流學習,互相借鑒,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
(6)重視專家對政府績效管理的智力支持。
3、選準切入點打造效能政府
由于思想認識、體制制度、監(jiān)督管理、社會歷史等諸多原因,一些機關和單位仍然存在不依法行政、執(zhí)法不公、不履行或不及時履行職責、辦事推諉、態(tài)度蠻橫等問題,這些問題既是機關效能建設中迫切需要根治的核心內(nèi)容,也嚴重影響著政府績效管理的進程。因而選準切入點,切實打造效能政府,將其作為推進政府績效管理的當務之急。
4、發(fā)展電子政府
電子政府是為政府績效管理提供了可資利用的載體。一方面,電子政府的信息網(wǎng)絡使得行政信息的傳遞更為迅速及時,反饋渠道更為暢通。政府能更好地體察民情、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在第一時間內(nèi)進行反饋,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實現(xiàn)民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電子政府為政府績效管理朝科學化、標準化、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持。
【參考文獻】
[1] 張成福.黨秀云.公共管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 郭慶松.多重博弈下的中國政府績效管理.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01.
[3] 李玉春.關于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現(xiàn)狀的分析.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2008.7.
[4] 高小平.美國政府績效管理的實踐與啟示——“提高政府績效”研討會及訪美情況概述.中國行政管理,2008.09.
【作者簡介】
張微巖(1977-),碩士,現(xiàn)工作于開封市委黨校,研究方向:中國政府與政治與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