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春 朱恩毓
關(guān)鍵詞:《醒世恒言》 社會理想 現(xiàn)代價值
摘 要:作為“極摹人情世態(tài)之岐,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的《醒世恒言》①,生動地展示出明中后期市民的社會生活,對傳統(tǒng)價值觀、對個性解放追求的認可和民眾對清明政治的期盼尤為突出。這些對現(xiàn)代社會良好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借鑒意義。
明天啟年間,馮夢龍在廣泛收集宋元話本和明清擬話本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文學(xué)加工編成了包括《醒世恒言》在內(nèi)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刊行于世,簡稱“三言”。而作為“三言”中的代表,《醒世恒言》以浪漫主義等多種寫作手法,廣闊反映了明中后期商品經(jīng)濟條件下的民眾對清明政治的期盼。本文就《醒世恒言》所反映的民眾對傳統(tǒng)價值觀、個性解放的追求和對清明政治的理想進行探討,以期對現(xiàn)代社會良好價值觀的形成有一定的借鑒和啟迪。
一、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認可
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積淀深厚、傳統(tǒng)意識強烈、人文精神濃厚的民族。在漫長的文明發(fā)展和演化中,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積淀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逐步形成確立起一種體系完整、導(dǎo)向明確、規(guī)范細致的價值評價標準體系,體現(xiàn)了獨具風(fēng)格的東方精神。這種價值評價標準體系對于維護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民族團結(jié)及社會穩(wěn)定,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作為歷史遺產(chǎn),即使在當(dāng)代社會,傳統(tǒng)價值觀中所包含的某些思想和觀念,如果報勸善、扶弱抑強和以和為貴思想,今天仍值得認真吸取?!缎咽篮阊浴穼鹘y(tǒng)價值觀的認可,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果報勸善?!缎咽篮阊浴分写蠖鄶?shù)作品幾乎都包含著果報的宿命論思想。果報觀念在我國源遠流長,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有類似思想,最遲在先秦,“報”和“報應(yīng)”的思想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易·坤·文言》有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尚書·伊訓(xùn)》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雹诠麍笏枷胂麡O落后的一面是顯而易見的,但另一方面揚善的理想和愿望,體現(xiàn)出作者規(guī)誡教化,尤其是勸人向善,好人有好報的目的。如《大樹坡義虎送親》中的勤自勵的行為就是其中的典范。勤自勵去打獵,途中碰到一只誤陷于獵網(wǎng)之中的黃斑虎,老虎前足跪地,俯首帖耳,口中作聲,似有乞憐之意,自勵說道:“你自投落網(wǎng),不干我事?!崩匣⒀塾^自勵,口中嗚嗚不已。自勵動了惻隱之心,把黃斑虎給放了。后來,勤自勵未婚妻被家人強迫另嫁他人,經(jīng)過大樹坡時,黃斑虎叼其未婚妻而走,勤自勵參軍而回,經(jīng)過大樹坡時,黃斑虎叼其未婚妻而還。勤自勵的一絲善念,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報答,作者浪漫主義的筆法,使虎成為人性化的虎,而人也得到了善報。又如《小天灣天狐詒書》中,楊寶由于救了一只黃雀,黃雀后轉(zhuǎn)化為童子,將出玉環(huán)一雙道:“蒙君救命之恩,聊以微物相奉,掌此當(dāng)累世為三公?!睏顚毜?“你我素不相識,何有救命之恩?”童子道:“吾乃黃雀是也?!焙髼顚氉诱?明帝朝為太尉,震子秉,和帝朝為太尉,秉子賜,安帝朝為司徒,賜子彪,靈帝朝為司徒,果世世為三公,德業(yè)相繼。作為一種勸人向善的藝術(shù)手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善有善報、果報勸善的思想,表達了民眾的普遍愿望和對果報勸善傳統(tǒng)價值觀的認可。
其次,扶弱抑強?!缎咽篮阊浴穼Ψ鋈跻謴妭鹘y(tǒng)價值觀的認可,其實質(zhì)就是民眾對“俠”的期盼和認可。因為“一般民眾在受了極端的暴政壓迫之時,滿肚子堵塞著不平與憤怒,卻又因為力量不足,不能反抗,于是在他們幼稚心理上,乃懸盼著有一類‘超人的俠客出現(xiàn),來無影,去無蹤。為他們雪不平,除暴強”③。不過,許多文人墨客出于憤世嫉俗,抑郁不平的原因,也喜歡借“俠盜”之酒,澆心中之塊壘,常常以熱烈贊美的筆調(diào)來描述謳歌“俠”的事跡和為人,寄托關(guān)于世道人心的感慨。④《醒世恒言》中就有許多“俠”的形象。這些形象包括眾多神仙。小說對于眾多“俠”的描寫,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當(dāng)時社會的不公和民眾對扶弱抑強的期盼。如《灌園叟晚逢仙女》中張委不但在秋公花園中恣意踐踏眾花,且想將秋公花園占為己有時,一陣風(fēng)卻把地下這些花朵吹得直豎起來,眨眼間俱變做一尺來長的女子,女子約合眾姐妹,一齊舉袖撲來,結(jié)果張霸被梅根絆倒跌破了頭,掙扎不起,最后頭破傷重五更時死去,而張委兩腳朝天不歪不斜正好倒插在糞窖內(nèi)。作者借“仙”懲惡,實則盼“俠”懲兇,扶貧抑強。又如《李公窮邸遇俠客》中所寫的“床下義士”。當(dāng)縣令房德恩將仇報,欲殺當(dāng)年救己出獄的李勉,“床下義士”在房德的欺騙下準備殺李勉,不料在床下聽到李勉和仆人的對話,方明白縣令的險惡用心,氣沖斗牛,趕回縣衙,反將房德殺了。李勉感激萬分,問其姓名,以圖后報。他答道:“咱自來沒有姓名,日后若有相逢,以‘床下義士相呼罷了?!毖粤T,飄然而去。讓人欽佩,向往不已!
再次,以和為貴。這是我國傳統(tǒng)價值觀之一?!墩撜Z·學(xué)而》云:“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雹葸@里“和”是恰當(dāng),恰到好處的意思。儒家強調(diào)家人之間、人與人之間和氣相待,和睦相處,認為 “和”是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根本原則,即以和為貴,以和為美?!度⒘.a(chǎn)立高名》中的田氏三兄弟,本來相處一室,甚為和睦,后最小兄弟娶妻后,其妻攛掇要分家。田產(chǎn)俱好分,唯有屋前一大紫荊樹不好分,田大公正無私,商議將其砍倒,分為三截,至于零枝碎葉,論秤分開。商議已妥。待到樹邊砍樹時,本來花滿樹冠、枝繁葉盛的樹此時枝枯葉萎,全無生氣。田大把手一推,其樹應(yīng)手而倒,根芽俱露。田大大哭,兩兄弟相勸,田大道:“此樹不忍活活分離,自己枯死,我兄弟三人若分離了,亦如此樹枯死啊!”二兄弟聽后,至情感動,“何以人而不如樹乎?”遂和好如初,而那紫荊樹,卻無人整理自然端正,枯枝再活,萎花重新,比前更加爛漫。由此而知,家人相和,則樹新,萬事皆和。家人相背,則樹枯,萬事則頹。
后來的儒家把和為貴思想推而廣之,不僅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也要和諧相處,違背自然規(guī)律就要受到懲罰?!缎∷疄程旌r書》中,王臣因事去揚州,路過山林時聽見茂林中似有人聲,一看卻是兩只野狐,靠在一株樹上,手執(zhí)一冊文書,指點商榷,若有所得,相對談笑。王臣用彈弓打了一狐,奪得文書。后來野狐為了得到文書,變作各種模樣來賺取。最后把王臣弄得:“家破人亡書又去,世人千載笑王臣?!?/p>
二、對個性解放的追求
自主是個性解放的基本條件,《醒世恒言》追求個性的解放,主要體現(xiàn)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這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追求自主的愛情婚姻。愛情婚姻始終是社會生活中最敏感的話題之一。青年男女對幸福的追求與向往,是作者極力描寫的內(nèi)容之一。《醒世恒言》中的許多篇章是按照自主愛情婚姻來描寫這一古老主題的?!遏[樊樓多情周勝仙》中的周勝仙和范二郎偶然邂逅,即一見鐘情,卻被周父斷隔姻緣。周勝仙氣極昏死,葬后卻被盜墓賊救起?;卣曳抖?卻被范二郎認為是鬼,不小心扔酒器打死。范二郎因而下獄,夢中見到周勝仙濃妝而至并對他說道:“奴兩遍死去,卻只為官人,今日見官人在此,特地相親,與官人了其心愿。休得見拒,亦是冥數(shù)使然?!敝軇傧删驮诜抖蓧糁?和他做了夫妻。
自古以來,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廣大婦女沒有選擇愛情的權(quán)利,女性婚姻與情感都被限制在狹小的范圍之內(nèi)。明代中期以后,在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條件下,市民階層壯大,有了自己的審美趣味,加之王學(xué)左派思想的影響,對愛情婚姻有了自我的看法。他們要求突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自主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正是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放映了當(dāng)時女性自主意識的覺醒和個性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