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紅
【摘 要】自主閱讀,是自主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閱讀介質的反映。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己讀書,強調讀出自己的感想,才能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閱讀。
【關鍵詞】自主閱讀 閱讀能力 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敝挥兄匾曌灾鏖喿x,方能使閱讀教學返璞歸真,擔負起構筑人們“精神家園”、重塑學生人格、凈化心靈的多重任務。自主閱讀,課堂教學永遠都是實施自主閱讀的主陣地,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己讀書,強調讀出自己的感想,才能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閱讀。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有利于自主閱讀活動的課堂氛圍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絕不能越俎代庖,要給學生增加閱讀空間,要讓學生有時間讀、有心境讀、從而讀出感覺來,讀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自然地產(chǎn)生或喜或悲、或愛或憎的情感體驗。要給學生提供說出自己閱讀體驗的機會,交流時只有師生雙方的地位沒有高下之分,進行平等的“心靈對話”,學生才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使閱讀成為他們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以課文為例,通過自主閱讀教學設計,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每個文本,都有其內在的文本意義和獨特的言語表現(xiàn)形式,在閱讀文本時,不管融入多少個人的經(jīng)驗,還是要從特殊的言語形式入手,通過對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間的聯(lián)系的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義。教師應該以課文為例,在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語言認知規(guī)律和閱讀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平等地提出閱讀要求,精心地設計閱讀對話,通過不露痕跡的閱讀提示,把自己閱讀、研究教材時的發(fā)現(xiàn),巧妙地換成學生自主閱讀中的感悟,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伴隨著自主閱讀的那種豁然開朗似的快樂。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體現(xiàn)自主性、完整性和多元性。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學習采用批注式閱讀。批注式閱讀,是一種以問題研究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核心的閱讀實踐活動。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根據(jù)研究的專題,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主動地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設身處地地與文本進行廣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對話,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釋、發(fā)現(xiàn)和點評,并直接在課文中圈點勾畫,注明自己思維的軌跡,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的過程。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師還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步驟以及鑒賞的水平,為學生深入地探究文本,開展批注式閱讀提供內在的物質支撐,以激發(fā)學生閱讀批注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運作狀態(tài)。
要使自主閱讀教學設計的指導有效,教師一定要根據(jù)課程目標,尊重文本意義,關注言語形式;一定要體現(xiàn)尊重學生的差異,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一定要有多元的預設;一定要選擇多種閱讀方法的互融;這樣課堂教學才能靈活多變。
三、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教無定法,學無定式,課堂閱讀教學更無普遍適應的模式。課堂閱讀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生學”的主體,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1.激情導趣,促進學生感受體驗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激情導趣,增強感受,喚起體驗,深化理解,觸發(fā)創(chuàng)意,促進自主閱讀。例如,語言性強的課文,安排學生自編自演朗讀;篇幅短小,文質兼美的文章,巧用多媒體,根據(jù)內容選配背景音樂圖畫等,拓展愉悅空間;內容較為淺顯的文章,讓學生互學互教互評等;這樣的多樣化閱讀教學不會使學生感到厭倦,相反,學生們伴隨著音樂、影像等進入學習情境,智慧的火花會不斷被引燃,思維發(fā)散的廣度和深度不斷遞增,能真正喚起學生的感受體驗,變被動的接受為能動地自己學習,從而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以充分激發(fā)。
2.互動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
課堂閱讀既能進行個體的獨立思考,又會受到群體的閱讀制約。課堂閱讀教學必須重視互動對話,以推動自主閱讀。課堂互動對話包括“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時空互動”。
“生生互動”的課堂應是流動的、鮮活的、生機的課堂。自主閱讀結論的開放交流,暢所欲言,可充實彌補完善優(yōu)化自我結論,提升閱讀質量?!皫熒印奔磳W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笛卡爾說:“閱讀所有好書好比同歷代最出色的人交談?!蔽谋緜鬟_的信息,作者要表達的觀點、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讀者面對文本所存在的時空差異,從而導致代代讀書人對原著作出各自不同的闡釋。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產(chǎn)生了,讀者憑著自我生存環(huán)境和所處的時代社會特征,審美趣味,直覺經(jīng)驗,追尋作品的原初意義,尋找契合點,默默進行著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這一互動過程,其樂無窮。
3.巧設探究點,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
自主閱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斷發(fā)問,提倡主動思考的質疑態(tài)度和批判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維的廣闊舞臺,巧設探究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深層次挖掘文本內涵,使學生的理解與文章的主題充分融合,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挖掘教材中可質疑之處,精心設疑,通過設置連續(xù)性的、有層次的問題,或開放性的,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組織和引導使學生更明確地突擊重點、直擊難點、撞擊疑點。借此把思考引向深入,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審視。
此外,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質疑問難,大膽提出自己的困惑;要善于鼓勵學生提出追問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質疑釋疑中激起認識的沖突,促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這樣,學生閱讀的創(chuàng)造力便能得到最好的鍛煉。
四、大膽整合教材,引進難度適宜的課外時文進行課堂閱讀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從語文與生活的關系看,也需要我們及時為學生提供鮮活的、具有較強時代氣息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對現(xiàn)行教材進行大膽的整合,在不打破教材原有的編排體系的基礎上,從每單元的文章中挑選一篇比較典范的文章作為精讀范本,另選兩篇作為略讀,其余的作為自讀,以騰出時間,引進難度適宜的閱讀文本進行遷移訓練,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閱讀的快樂不在于人家告訴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靈得以舒展開來。積極引導學生博覽群書,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成為“發(fā)現(xiàn)者,思想者、探索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個體心智,促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品質。同時,教師自身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