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俊玲
關鍵詞:自主探究;切入點;探究能力;探究范圍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0X(2009)09-0042-01
所謂自主探究,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即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切實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養(yǎng)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的習慣。
一、找準自主探究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提問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教育本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產生新問題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常引導啟發(fā)學生發(fā)問。盡管學生最初的提問可能不盡如人意,顯得膚淺、幼稚,但是教師一定要給予適當?shù)目隙?有意識的鼓勵學生敢提問題,愛提問題,以此為榮、為樂。同時教師還要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如,對不懂的詞句提問,對不明白的現(xiàn)象提問……使學生的提問水平逐步提高。讓學生不僅愛問,而且善問。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由學生提出,也要由學生解決。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暫時的困難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師不用急著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應注重疏、引、撥,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和激勵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1.樹立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學生只有對解決問題充滿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過程中不論成功或是失敗,都能精神振奮,勇往直前,不斷克服探究的障礙,取得探究的成功。可讓學生積累探究成功的體驗。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探究的問題,應根據(jù)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年齡特征,給予必要的探索時間,教師可作適當?shù)奶崾?。例?學習《月亮上的足跡》時,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講起,介紹有關月球的知識、人類登月全過程以及很多的神話傳說、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讓學生想象未來登月的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說……這樣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培養(yǎng)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又可與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結合起來。讓學生有話就說,大膽表達。教師應盡量地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做出評價,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見解被肯定、被鼓勵、被信任時,探究問題的信心就會不斷地在一次次成功的實踐中樹立起來。
2.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正確的指導不但不會限制學生的探究思路和自我發(fā)現(xiàn),而且能保證學生明確目標,更加自信地進行探究,避免他們陷入任憑自己盲目的探究方式,教師正確地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對探究的進程和解決問題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同時可運用一些手段。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討論學習時,可以對問題發(fā)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從問題出發(fā),追溯解決問題的各種先行步驟,從而解決問題;學生還是無法解決時,則要進行適當?shù)狞c撥。如教學《最后一課》,要解決“作者為什么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zhàn)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xiàn)?”這個問題時,之前一定要分析韓麥爾先生與小弗朗士的形象。可點撥: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xiàn)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三、拓展探究的范圍:讓探究走進生活
新課改下的新教材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因而可以把學生的學習輻射到其生活的各個方面,引導學生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實踐,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如思想品德課上講到環(huán)保,可以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調查環(huán)境污染的情況,以增強環(huán)保意識。再如“三·八”婦女節(jié)到了,建議學生們給媽媽送件禮物或做件有意義的事……以此來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擴展視野,增長知識,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自主的探究者,在探究未知領域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自主探究教學模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群體學習的作用,充分體現(xiàn)課堂的自主性、開放性、拓展性。教師要為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提供足夠的素材、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和相互之間的交流提供多樣的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并用,積極探究,自主發(fā)展。
【責任編輯 韓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