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言文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著客觀的時空差距,同時也因為對學生的文言學習能力信心不足,大部分教師在文言文教學時往往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著眼于教師的言傳“聲教”,忽略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存在;著眼于字詞句的逐項翻譯,忽略了學生文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于是,有的文言文課堂,教師講而學生記,教師眉飛色舞而學生昏昏欲睡成了一道“亮麗”風景。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語文教師要注意“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yǎng)審美能力、探究能力”,改變傳統(tǒng)的“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各種現(xiàn)代教育理論也都在呼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命主體,體現(xiàn)學生的教學主體。文言文教學更加需要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思維,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教學。
為了引導學生全過程深度參與文言文教學,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近兩年,筆者嘗試開展“古文四步教學法”實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古文四步教學法”,即在教授一篇古文時,教師采用“句讀課文,概述原文,推斷詞句,擬制試題”四大步驟。
一、句讀課文
古文原本是不加標點符號的,所以古人讀書首先要“明句讀”,也就是首先要自己斷句。何謂“句讀”?《說文解字注》說:“句,曲也。段注: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鉤乙之意?!薄白x,諷也。段注:漢儒注經,斷其章句為讀?!笨梢?“句”和“讀”都是斷句的工具,而斷句也是文言文閱讀的基本功之一。
為了有效訓練學生的斷句能力,不少的老師在絞盡腦汁地四處搜尋可供斷句訓練的材料。其實,教材所選的每一篇文言文本身何嘗不是很好的斷句素材、例題甚至經典呢?
秦孝公據(jù)肴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過秦論》
課文節(jié)選的《過秦論》第一段去掉標點后就是一段非常經典的斷句材料,可以完整地考察和訓練諸如根據(jù)句式、“者”“也”等語氣詞、上下文等進行斷句的常用技巧和能力。
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大可以在上新課前恢復“明句讀”這一傳統(tǒng),先把文言文的局部甚至全篇的標點符號去掉,印刷出來或通過平臺投影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或集體或個人,以或朗讀或書面的方式開展斷句訓練。如此,我們就再也無需為尋找斷句材料而發(fā)愁了。
二、概述原文
基于即便掌握五六成的字詞人們也可以概括文章大意這一生活常識,在完成“句讀課文”之后,“古文四步教學法”的第二步是讓學生用150字左右的個性化語言(當然可以根據(jù)原文篇幅的長短靈活處理)簡要概述課文大意。通過書面概述尤其是口頭概述課文,學生們在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實現(xiàn)了從語言知識到語言技能的轉化,有效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和駕馭語言的能力。
在本環(huán)節(jié),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鑒賞傳記作品的人物性格與形象,歸納論述文的論證結構與方式,分析游記散文的景物特點與游蹤等。
與傳統(tǒng)做法有所不同,“古文四步教學法”把概述原文、鑒賞形象、分析結構等環(huán)節(jié)提前到疏通字句前完成,將更加有利于學生篩選、概括與推斷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推斷詞句
從“句讀課文”和“概述原文”兩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古文四步教學法”非常強調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對于文言文教學割舍不去、躲閃不了的諸如特殊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句子翻譯等字詞句教學,“古文四步教學法”注意引導學生遵循“字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八字箴言去揣摩、推斷、尋找和歸納規(guī)律,解決問題。所要推斷的內容既可以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集合,也可以是教師勾畫的教學重點,當然也可以二者兼容。
如此,每一篇古文都將成為訓練學生字詞推斷能力的有效平臺。一般的傳記文不在話下:
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項羽本紀》
“逝”有“死”“消逝”“離去”等義項,項羽的“時不利兮騅不逝”中“逝”字很明顯和“死”“消逝”無關,只能推斷為“跑”“快跑”等意義;而根據(jù)下文的“數(shù)行下”推斷,“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中的前一個“泣”和后一個“泣”不同,應該解釋為“眼淚”。
較為難懂的《論語》,同樣也可以作為推斷詞句訓練的材料。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p>
——《季氏將伐顓臾》
依據(jù)前面的“舍曰‘欲之”我們可以推斷出“而必為之辭”的“辭”應該和“借口”“托詞”有關,再根據(jù)“為之”二字可以推斷“辭”字應該為動詞“找借口”;而依據(jù)前句“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來之”,可以推斷成語“既來之,則安之”中的“來”和“安”同樣為使動用法;“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句中的“來”也應該是使動用法,而且“來”和后句的“守”字后面都省略了賓語“之”,因此這兩句是省略句。
明白了字詞要放在文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疏通“關節(jié)”后再去翻譯句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需要提醒的是,在本環(huán)節(jié)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即時給學生答案,而是再次發(fā)揮學生的集體智慧,盡量讓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尋找答案。只有當學生“集體啞火”時,教師才因勢利導,展示思路,啟發(fā)思維,共同尋找答案。
四、擬制試題
教學的最大潛力在于學生,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核心指導思想。教師在適當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同時,要敢于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大膽賦權給學生。除了積極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文言文課堂教學外,我們甚至還可以把擬制高考仿真試題引入文言文教學。
為了讓學生盡快領悟和歸納出高考試題特點和規(guī)律,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做法:
(一)把最新考綱和考試說明發(fā)給學生,讓學生上課有目標,擬題有依據(jù)。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再有意識地展示文言文教學的課程標準,自然更能增加教與學的針對性。
(二)把近兩年文言文高考真題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分析、歸納,然后根據(jù)考試說明和高考真題模仿出題。
(三)鑒于學生開始擬制試題時可能會走不少彎路,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印制試卷模板(見附件),讓學生直接在文言實詞和虛詞、句式或古今異義、文段概括和分析、斷句和翻譯等題干下的留空處直接根據(jù)課文語料擬制試題,從而規(guī)范思路,提高質量。在模板的引領下,學生自然可以很快上手,從而提高擬題教學效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既可以作為課堂練習,也可以布置為課外作業(yè),擬制仿真試題對于引導學生理解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全面深度把握課文,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乃至應試能力都有著無可比擬的效果。
充分利用課文文本讓學生斷句、概述、推斷和擬題,“古文四步教學法”的教學著力點為“依靠學生,調動學生”;內容著眼點為“立足課文,用足課文”;能力培養(yǎng)點為“整體把握,局部推斷”,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推斷能力、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依托四大步驟讓學生深度參與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學習能力,從而大大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附件:
文言文閱讀高考仿真命題模板
命題人信息:班級 姓名 評檔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是()
A、B、C、D、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組是()
A、B、C、D、
3.①下列選項中(能或不能)直接表現(xiàn) (主角)(性格)的一項是()
②下列各句與“ ”句式(相同或不同)的一項是()
③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或不同)的一項是()
A、B、C、D、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是()
A、B、C、D、
5.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劃線部分斷句。(5、6兩題請在背面出題)
6.翻譯下面的句子。
(張東升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勒流中學52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