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及考查,體現于操作中,有文本類別的區(qū)分。原先的分類有社科文、科技文及文學文,又調整為論述類、實用類及文學類。大致還是對應的,只不過側重及范圍有別而已。三分法中,既有功用的區(qū)分,又有表達的側重,不無混淆。其實文本的三分法,仍可縮為兩類,即實用類與文學類。換言之從功用上看,仍舊是實用類與文學類。若要強調表達的側重,也可表述為論述類與非論述類。
換個角度,文體分類之上,不見得再要有分類。文體分類既是教材中現有的,也較符合相沿的習慣。考察的文體及文本,只要不超出教材范圍即可。再說現代文中有這樣的類別區(qū)分,古詩文中卻不作區(qū)別,好似也不很在理。其實對應于閱讀的思維,也可簡化為形象文本與抽象文本。形象文本重在感知,可把握主要的形象內涵;抽象文本重在理解,可抓主要的概念或問題。形象文本與抽象文本的區(qū)分,大致也對應于文學類及實用類?,F代文閱讀中,形象文本與抽象文本二者各具其一即可,也就無所謂必考與選考了。同樣,文言文閱讀古詩文也是各一即可。
閱讀能力的層級之分,便于明確能力趨向及層次關系,但結合文章或文本,又有一個分布問題。能力層級,大致是由低到高的。先說識記,即識別與記憶,其對象是字詞,可給漢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理解,即領會與解釋,能理解文中重要詞語或概念的含義,再就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即分解與剖析,可分析重點難點,也可分析文章結構及把握思路,還可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綜合,即歸納整合,可歸納內容要點及概括中心意思。鑒賞,即鑒別與賞析,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即評說或評論,主要是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此外又增設了探究,其實篩選也可獨立為一個層次,而不必從屬于分析綜合。篩選是按要求來提取,大都可從文本中落實。如何篩選,先要確認文中的出處,并關聯上下文,從而定下閱讀的有效區(qū)間,再將有關的信息提取出來。比如人物形象的內涵,在文中有哪些表現,就可逐一提取。篩選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既需要有足夠的注意,又得分清主要與次要、有效與無效等。至于探究題,文本閱讀中對某個問題或某個方面較有認識,就可有所探究。探究除了把握文本外,還可聯系相關的背景知識。探究中為便于把握,也可有所側重,而不必面面俱到。換言之,對某方面問題較有認識,就可使之深化。
這些能力層級還可進一步合并。大體上說,識記與理解為一個層次,分析與綜合及篩選為一個層次,鑒賞與評價及探究為一個層次。朱熹說:“讀書之法,有大本大原處,有大綱大目處,又有逐事上理會處,又其次則解釋文義?!卑粗祆涞恼f法,也是分了幾個方面或層次。小而言之,是詞義的解釋和句子的確認。逐事上理會,就是要會從文中篩選相關的信息。大綱大目,需要分析并歸納。至于大本大原,還要著眼于整個篇章,把握全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對應于題目,多是鑒賞與評價及探究。這些個層次的題目,大體上是由小而大地排列的,也可分為小、中、大三種題。若是排列順序有所調換,也要能夠加以區(qū)分。這樣解題中不管由小而大還是由大到小,都較有頭緒可尋?,F代文閱讀及解題,要能分清題目的大小層次。
現代文中注重能力考查,方向自然是明確的,但面對文本,先要有整體把握。若只為做題而在文中找信息,可能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其有所疏忽而言,則近于買櫝還珠。文本是一個整體,因而閱讀理解及鑒賞等,都要能在整體上加以把握。如何做到整體把握,方法是多樣的??上瓤礃祟},標題往往可提示對象或內容。再就是了解相關背景,即知人論世,也有助于整體感知。就程序上說,閱讀之后可先回想一下,留下了什么印象。一般來說,閱讀了一個文本之后,都會留下一些印象。若不加以留意,很可能就會忽略過去,但用心捕捉,也可在大體上把握文意。接下來才是歸納要點及概括中心,韓愈說過:“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蔽恼聦懽鳠o外乎記事記言,而提要鉤玄,才便于領會。這提要鉤玄表現于語句層面,則又要抓住一些關鍵的句子。還可分析思路及結構。思路是內在的行文過程,這方面的分析,可重抓線索。結構層次的安排,則可落實到段落上。且就段落的組合關系來看,有并列、承接、層進、對照、總分等。從段落入手,分析其層次組合關系,也有助于把握結構,從而做到整體感知。
再說一說題目設計。既然有了能力的層級分布,則題目設計就要與能力層級相對應。命題中始終要有此種意識,能力方向才明確,同時也避免了模棱兩可。閱讀及考察中,文本不妨減少一些。但文本減少了,題目則可適當增加。一篇文章的閱讀,不能只考兩三題,也可考五六題。而今的試卷中,考得較多的是理解與篩選及探究,就能力的覆蓋面來說是不夠的。能力層級中,還有表達運用。表達運用不只體現于寫作中,更不只是語用題,閱讀題中的表達也是表達運用。聯系題型來看,有選擇題與文字表述題。而文字表述題,又有文字的少與多之分,如填空、簡答、闡述等。選擇題,主要靠比對或比照原文。先要看清題干要求,即問的是什么,要求答什么,以免答非所問及偷換概念,從而大可排除干擾項。再就是對照原文,比較說法上的出入。至于原文中無相關信息的,屬節(jié)外生枝或無中生有。而今現代文閱讀中的選擇題越來越少,自然是看重了文字表達能力。但文字表述題,理當涵蓋字句的理解、思路及結構的分析、內容及主旨的概括、信息篩選與問題探究及鑒賞評價等。這些不同層面的題目,反映到文字上會有不同的要求。文字表述的多少,可視情況而定,但要盡可能簡潔,即以關鍵詞與要點為主。再就是切忌表述不清,如錯別字及病句之類,都有礙于表達的通順。
(吳永福 福建省長汀一中3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