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怡
摘要:農村初中的作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的現狀時常困擾著我們。筆者通過教學雜志和網絡媒體等途徑學習、借鑒并結合教學實際,在作文教學中嘗試創(chuàng)新方法。積累以下八法: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賞法;“說”作文法;一文多次訓練法;提綱訓練法;互批互改法;仿寫法;不同體裁訓練法。收到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作文素質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農村;初中;作文教法
大多數學生苦于作文難,一提到作文就頭疼,寫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學習寫作的興趣更無從談起。作文在語文中占據重要的位置。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yè)作家。長期以來,在作文訓練中,大多數教師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學生,甚至為了應付考試,在考前背誦作文,這樣的訓練輔導方式又怎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呢?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素質就必須沖破寫作模式的禁錮,改革作文輔導訓練的方法。
目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存在這樣的問題:(1)學生家長、社會及學生本人的評價系統(tǒng)決定了作文教學的落腳點只能是應試。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這實際上成了當今教學的主旋律,作文教學也跳不出這個怪圈。(2)封閉單調的學生生活不適應作文內容的開放性和豐富性的要求。現在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對未來的安排都是父母一手包辦的,生活閱歷、學識都較淺薄,他們很難寫出具有一定生活厚度的作文來。(3)學生在作文中的主體常被老師代替,學生常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積極性、主動性被束縛,作文練習完全成了一份苦差事。(4)忽視了作文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的本質特點。表現在作文中,往往是不會選題、不會集材、不會謀篇、不會措詞。
我認為,教師只有充分了解班內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那怎樣才能靈活多樣,因材施教呢?
我在實踐中進行了思考,采用了一些以學生訓練為主的不同形式的作文教學方法,明顯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一、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學生手頭的、能找到的各種資料,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讓他們自由閱讀,互相交流,搜集寫作材料,并有意識地進行分類整理,為作文預備充分的寫作材料。
為了很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也要參與其中:提供新鮮素材、交流思路心得等。還可每月開展一次與“素材積累”有關的各種形式的競賽。
二、佳作欣賞法。指導學生在自由閱讀和搜集材料的過程中,把佳作選出來,每人每周選一篇,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賞析交流。此法不但拓寬了學生的寫作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揣摩學習寫作的技法。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視對學生自創(chuàng)的佳作進行賞析,這既有利于激發(fā)小作者本人的寫作激情,還有利于調動全班學生“比、爭”的勁頭,對調動學生寫作興趣是很有應用價值的。
三、“說”作文法。我校每天早晨都有固定的5分鐘演講時間,學生按每周語言訓練的題目,分題材、分階段地進行口頭表達訓練。每到雙周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引導學生思考某一材料或話題,想想自己會從哪個角度立意,說一說、比一比誰的立意最新穎、獨特。此法可以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作文素質差的學生也會在聽的過程中得到啟發(fā)、有所收益。
四、一文多次訓練法。很多作家都認為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我采取一篇作文多次訓練的方法,一是不斷提高學生自改水平;二是增強學生的分析和辨別能力;三是讓學生在反復地訓練中,磨練學生的意志,不斷提高學生對字、詞、句、段、篇的把握和領會,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提綱訓練法。此法目的是增加訓練密度、節(jié)約訓練時間。例如訓練議論文時,專題是一事一議,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擬出一些作文題目,然后篩選最好的幾個,要學生只擬提綱,不求成文。但是必須擬寫開頭、過渡語及結尾。此法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準角度立意思考,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快速思維,又在寫作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互批互改法。每隔兩周,我都會讓學生進行一次互批互改訓練。但在學生活動中,我絕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事先做好批改指導。告訴學生首先要縱觀全篇,整體評判,包括體裁、中心、選材、結構、抄寫等。其次著眼局部,重在推敲詞句,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的運用及標點的選擇等。這樣的具體指導,使學生有步驟地、有目標地進行修改,減少了修改時無從下手的被動局面,降低了學生活動的難度,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作文課的趣味性。同學之間還增強了團結,加深了理解和友誼。評改的步驟如下:首先是同桌互改,接下來小組互評互改,擇優(yōu)拿到全班念,師生共同評判,讓大家充分發(fā)言,說明應該怎樣,不該怎樣,作者在評判基礎上再補充刪改,最后教師擇優(yōu)出專欄或投寄報社。這樣,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搞下去,就不愁文章改不好了。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不僅都切實學到了別人的長處,而且也把自己的觀點以評語的形式傳給了對方?;顒臃秶?知識交流面廣,給了他們一個展示能力的機會,也就鼓起了他們的信心,激活了他們的興趣,下次作文,一定會寫得更好,這是不言而喻的了。
七、仿寫法。此法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聽力、記憶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師先讀一遍范文,然后讓學生去仿寫。仿寫時注意引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切忌機械模仿。可以變換人稱,可以變換敘述角度,可以變換主要人物、獨具特色的事物,甚至可以變換表達主旨,等等。
八、不同體裁訓練法。此法意在訓練學生選擇合適的文體,并嚴格地按照所選文體的要求作文,避免將文章寫成“四不象”。訓練時確定某一話題,讓學生用不同的文體寫作。要求學生,寫記敘文就要做到敘述具體、描寫生動、感情真摯,寫議論文就要做到論點鮮明深刻、論證嚴謹有力。寫說明文要做到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運用合理的說明方法,準確縝密介紹。同時鼓勵學生選擇訓練非常見文體,如小說、寓言故事、童話、采訪錄等,并揣摩這些文體的寫法,使所寫文章不但符合該文體的規(guī)范,而且獨具特色,從而為考場創(chuàng)造更多的選擇文體的余地。
從教學實踐效果上看,這些方法對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頗為有效,較大程度地解決了學生在寫作時“皺眉頭”、“啃筆頭”的“老大難”問題,并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的嘗試與摸索,給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觸,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取得明顯的成效,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對作文教學的地位、重要意義及其艱巨性有明確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要在教法上悉心鉆研,不斷地探索、開拓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改革與實踐.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科技信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