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靜亭
“人之初,性本善”。我想,從走入校門的那一刻起,每一個學生都是為了做一名優(yōu)秀學生而來的,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從一開始就是“后進生”或愿做“后進生”。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家庭環(huán)境、學習態(tài)度、個人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才逐步產(chǎn)生了所謂的“后進生”。特別是升入初中以后,從生理和心理角度講,正好處于青春期和逆反期,所以他們的不良表現(xiàn)顯得尤為突出。那么,作為班主任,如何轉化這些“后進生”呢?我個人認為,作為班主任要對這些學生做到“三心”——愛心、責任心、耐心。
一、愛心——抹去惡劣的家庭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不少的孩子被錯誤地“定位”:有的孩子被當成父母的“下級”,一切必須聽從父母的安排;有些孩子被父母當作“商業(yè)伙伴”,考得好獎勵,考不好處罰,這種唯成功論往往導致孩子們的智力畸形發(fā)展;有的孩子是父母的“儲蓄所”,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要給自己光耀門楣,否則就白養(yǎng)了,這種交易性的教育使孩子感到壓抑;還有些孩子則淪為父母的“出氣筒”,甚至成了許多心理不健康的家長發(fā)泄的對象,這樣的孩子則是最悲慘的,他們身心備受摧殘;還有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難以獲得全部的父母之愛而造成情感人格上的殘缺,導致自卑、自閉。這些錯誤的“定位”,往往會讓孩子在學校中被推向差生的行列中。由于家庭而導致學習品德差的學生,往往有一種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常常主觀地認為教師輕視自己,當教師去接近他們時,他們也會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對老師時時戒備,處處設防。作為教師,我們應全身心地去愛這些學生,不去想怎樣才能把這孩子塑造成什么樣的人,而是時時琢磨孩子們需要什么,然后真心實意地去幫助他們,在生活中使他們體會到教師的真心,把教師當成知心人。我班的劉嘉同學,父母多年前就離異了,到現(xiàn)在他都不知道母親的名字,剛上初一的時候把左腿摔了,每天由他爺爺接送上學,不能參加體育鍛煉和劇烈活動,前任班主任特批他不用上操。由于長時間不參加集體活動,使他與同學之間格格不入,再加上他長期不運動,身體狀況也是每況愈下。為了使他盡早融入到集體當中,我找到了班干部和一些表現(xiàn)好的學生,讓大家一齊動腦筋、想辦法,使全體同學不要嘲笑他、孤立他;每天課間操,我都親自帶他一起下樓,到樓下的空地走幾圈;有時上體育課我也要抽出時間陪他到操場上走一走。另外,還經(jīng)常跟他聊天,從各個方面給予他關心和愛護。慢慢,他的性格開朗了許多,和同學也有說有笑了,有一天課間操的時候,我竟然看到他跟同學們一起站到了班級的隊列里。通過一系列的關愛行動,使我班幾個家庭環(huán)境有瑕疵的學生走出了陰影,有了樂觀的心態(tài)。
每一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在性格、年齡、體質、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教師自然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們,應區(qū)別對待,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以愛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調皮、任性、學習落后等各種不盡如人意的缺點,他們一定會成長為有用之才。
二、責任心——端正他們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
所謂學習態(tài)度,是指學習者對待學習比較穩(wěn)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活動中可得的一種內(nèi)部狀態(tài),這是學習的開端。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話確實不錯。例如一個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就是說他對學習的意義有明確的認識,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中能夠不斷體驗到取得進步的愉悅心情,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其他分心的事情時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和目標。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是多么重要。因此,要想轉化差生就必須糾正其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必須以極強的責任心,及時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通過相應的活動去改變原有的態(tài)度。
班主任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職責,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生活的指導者和道德規(guī)范的引導者。大家都知道,老師干的是良心活,既然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手里,也就意味著把孩子們的將來交給了我們,我們的塑造將決定孩子的明天,任重而道遠,強烈的責任感促使我們必須盡職盡責,一刻都不能放松。目前,我們面對的學生思想比較復雜,他們并不喜歡說教,要想改變他們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光靠口頭的三言兩語是絕對行不通的??鬃釉?“知之學不如好之學,好之學不如樂之學?!蔽蚁?要改變他們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這就必須由興趣入手,因為興趣是我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動力。因此,我利用班會課和活動課的時間,精心設計了各種主題讓學生討論,鼓勵每位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我表現(xiàn)的非常尊重他們的意見。如“談談你的理想”“說說你的假期生活”“談談嫉妒”“我看抄作業(yè)現(xiàn)象”“生活與挫折”“我最喜歡什么樣的同學”等,我發(fā)現(xiàn),這些話題十分切合他們的生活,對他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當每位學生都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無論講得怎么樣,我都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他們也愿意別人看到他的進步和成功,知道的人越多他越高興,他們的自信心也就越強,學習的興趣也就越大。只要學生“樂學”,他學習的積極性肯定會提高,他的人格與情感也會隨之改變。
三、耐心——彌補他們在學習方面智力上的不足
由于我班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隨著課程越來越深,盡管學習態(tài)度有了很大轉變,但還是有部分學生感到學習很吃力,應付不了正常的學習。特別是那些由于智力不足而趕不上的學生,他們倍感自卑,因此,我對他們多給予了一些理解,一點溫暖,對他們的要求堅持“低起點、小步走、勤反饋”,對他們的教育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從不認為他們智力如此,就算如何努力也跟不上的。相反,對于這樣的學生我付出了更多的耐心。
為了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在英語教學中,我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法,因材施教,從基礎抓起,深入淺出地講好每節(jié)課,并對個別學生從音標開始進行單獨輔導。工夫不負有心人,到初二年級下學期,我班后進生的英語成績有了很大提高,使我班總成績排在了普通班第一名。
我相信,只要你用你的愛心、責任心、耐心,去認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那么,我們的學生將不會有“先進”“后進”之分,取而代之的必將會是一批即將走入社會的、具有不同特點、不同特長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海港區(qū)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