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英
【摘 要】 要寫好供材料議論文,首先得讀懂材料,看清要求,然后依材立意,按式成文。這是寫好供材料作文應該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
【關鍵字】 讀 看 想 寫
供材料作文,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材料,確定論文的論點、論據,然后選擇恰當的論證方法,寫出既能夠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又符合要求的文章。那么怎樣才能寫好供材料議論文呢?
供材料議論文的寫作是有序可循的,循其序操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供材料議論文的寫作程序有如下四點:
一、讀懂材料
閱讀材料是供材料議論文寫作的第一步。在考查寫作能力之前,先考查閱讀能力,這是供材料作文的特點之一。讀材料是寫文章的基礎,只有讀懂才能寫好。要讀懂先讀細,一絲不茍地讀,讀出材料中對作文提出的種種限制條件。如1992年高考作文“候車亭前發(fā)生的故事”的續(xù)寫,就連那些登在報刊上的考生優(yōu)秀作文,都忽略了材料中的“雨停了,我回家拿了掃帚和鏟子,又回到原地一看:碎玻璃已經打掃得干干凈凈,不留意連那灘黑糊糊的痕跡也看不出來了”這一細節(jié),把清理碎玻璃的時間放在了“雨中”。由此可見,讀材料不可不細,稍一粗心就會出現(xiàn)紕漏。
要讀懂,更要讀透,用心去理解,悟出材料中潛在的思想內涵。如1979年高考作文材料“畫蛋”,只有認識到這則名人軼事旨在說明“基礎與提高”的辯證關系,才能算是讀懂了材料。沒有基礎不能提高,提高可以加強基礎,這就是反復畫蛋所蘊含的哲理。就畫蛋說畫蛋,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二、看清要求
作文要求有明、暗之分。材料后面以“作文要求”或“注意”的形式提出的對作文的限制是顯性要求,題干中表述的對作文的限制是隱性要求,后者易被忽略。它們涉及命題意圖,對寫作內容和形式所作的提示,對題目、文體、結構、表達方式、字數等提出的具體限制。這些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必須按要求作文,不能有任何的隨意性??梢赃@樣說,“要求”就是分數,一個要求就是一個給分點,對“要求”重視程度的高低就是分數意識的強弱。如1993年的高考作文,題干上的要求是“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不少于500字”;作文要求提出:1.對環(huán)境和氣氛加以具體描寫。2.寫出女兒、兒子的具體話語和父親未說完的話,寫出人物的神態(tài)。
綜合上面的要求,可以看出對作文提出了五點限制:a.文體必須是記敘文;b.題目,要求自己擬定;c.內容,續(xù)寫人物對話;d.表達方式,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神態(tài)描寫;e.字數,不少于500字。在這五點要求中,對體裁的限定是較為重要的,舍此就會滿盤皆輸;對字數的限定雖不關系全局,但也明文規(guī)定每少50字扣一分,或模糊規(guī)定“酌扣”。
三、依材立意
文以意為主,意高則文勝。立意好壞決定文章的成敗。那么,供材料議論文如何立意呢?供材料議論文的“意”要從所提供的材料中立出。材料之于立意有著客觀的、不可更改的限制性,決不能置材料于不顧,隨心所欲地亂貼標簽。一個材料由于審視材料角度和聯(lián)想焦點的不同,立意就會是多種多樣的,正所謂“一樹梅花萬朵詩”。如1990年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是“母女游玫瑰園”,其意要立在這個寓言故事所蘊含的思想上,聯(lián)系社會制度可以引出“不要因社會主義制度不完善就否定它”,聯(lián)系改革開放可以引出“不要因改革有失誤就走回頭路”,聯(lián)系當前形勢可以引出“不要因社會上有陰暗面就否定大好形勢”,聯(lián)系傳統(tǒng)文化可以引出“不要因傳統(tǒng)文化有弊端就拋棄它”,聯(lián)系對人才的使用可以引出“不要求全責備”等。
四、按式成文
奕師有譜,曲工有節(jié),為文不可無法。一般的說,供料議論文有八個寫話點,即“引材開篇”、“亮出論點”、“擺出論據”、“分析論據”、“議聯(lián)過渡”、“聯(lián)系現(xiàn)實”、“議論聯(lián)系”、“點材收篇”。從章法的角度可以把八個寫話點組合成這樣的一個基本公式:引材開篇+(亮出論點+擺出論據+分析論據)+(議聯(lián)過渡+聯(lián)系現(xiàn)實+議論聯(lián)系)+點材收篇。從公式中可見,可合成四段,即引材開篇,立論明理,聯(lián)系現(xiàn)實,點材收篇?!八亩伟它c”這個寫作公式是全方位的?!八亩巍贝蚱评先蔚慕┗窬?體現(xiàn)了結構的完整性;“八點”擺脫了無話可說的困境,保證了內容的充實性。它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操作性強,易記易寫。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寫話點如同積木,可以重新組合,從而出現(xiàn)各種變式。
總之,讀懂材料是基礎,看清要求是前提,依材立意是關鍵,按式成文是捷徑。
(責編 李 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