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梅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薄皩W習錯誤”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教學資源,教師如能合理利用、開發(fā),不但能變“錯”為寶,還能激起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一、“學習錯誤”資源浪費的現(xiàn)狀透析
“學習錯誤”是小學生學習成長必然出現(xiàn)的客觀產物,“錯誤”中隱藏著許多能巧撥妙引、變錯為對的教學良機。但當下的數(shù)學課堂,絕大多數(shù)教師唯恐對“錯誤”避之不及,浪費了“學習錯誤”這一動態(tài)資源。
1害怕“錯誤”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種種錯誤。但是,事實卻是許多教師害怕學生出現(xiàn)錯誤,奢望學生沒有錯誤。作業(yè)本上的“錯誤”成了學生聽課不認真的有力證據(jù);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更成了打亂教學預設、影響課堂流暢的“罪魁禍首”。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緊張、害怕,不敢暴露出錯狀況。
2掩蓋“錯誤”
“掩蓋錯誤”的現(xiàn)象在教師公開課上表現(xiàn)尤為突出。教師為了課堂不出錯,不在自己同行面前“出洋相”,打造了一個個精彩的“無錯課堂”。課堂上,學生表演式的一猜就中、一試就準、一列就對、一驗就靈,思維過程全部掩蓋。即便有學生偶爾不幸發(fā)言錯誤,教師大多采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以權威的姿勢加以“糾正”;或是用一個“請坐”的姿勢來掩蓋,再走馬燈似的換學生回答,直至答案正確為止。
3拖延“錯誤”
許多教師對待“錯誤”,采用了延緩處理的辦法。他們采取課外大量補課的方法,不厭其煩地給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講解。乍看起來,問題得到了解決,可當后來一旦遇上同類題目時,學生又會出錯,如此惡性循環(huán),教師教得精疲力竭,學生學得心煩意亂。
二、“錯誤”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和利用
如何在教學中科學處理學習錯誤,變學習錯誤為教學的寶貴資源,及時地、有針對地幫助學生認錯、糾錯,增強課堂效益,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富有動態(tài)生成性呢?
(一)積極嘗試“錯誤”
1營造寬松氛圍,允許學生出錯
如教學乘法簡便計算24×25,學生搶著說出以下解法:
①24×25=6×4X25=6×100=600
②24×25=(20+4)×25=20×25+4×25=600
③24×25=3×8×25=3X200=600
④24×25=12×2×25=12×50=600
一位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學生也舉了手,于是老師請他回答,他剛開口說“24×25=20×4×25”時就引起同學的一片哄笑。教師冷靜地對大家說:“大家不要笑,課堂是你出錯的地方,如果每個同學都已經學會了,還要我這個老師來干什么?”學生聽后都靜下來參與討論,尋找錯誤原因,探究正確方法。正是有了“課堂是你出錯的地方”這張“保險單”,讓學生在錯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在錯中不斷成長。在如此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們學得更快樂,也最容易進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
2優(yōu)化處理教材,暴露學習錯誤
如教學“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應用題”,如果按照課本編排,教一個例題,再相應練習,不管理解還是不理解,學生都能用除法夾列式計算,乍看上去,效果很好,可到綜合練習,就搞得稀里糊涂。針對這種情況,例題教學后,可穿插一題求幾倍數(shù)的應用題:音樂興趣小組有8人,美術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是音樂興趣小組人數(shù)的2倍,美術興趣小組有幾人?讓學生初步理解題意后嘗試練習。果然很大一部分學生因思維定勢或審題不清等原因列出8÷2=4的錯誤算式。
通過充實教學內容,將潛在的錯誤及時呈現(xiàn),然后通過比較、思辨,可以幫助學生從對錯誤的反省中引出對知識更為深刻的正面思考。
3提供嘗試機會,經歷學習錯誤
如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在學生學會這一方法后,教師讓學生嘗試解答:金龍魚每桶售價35元,媽媽帶了100元錢能買多少桶?
解答此題,學生往往出現(xiàn)可以買2桶油的錯誤做法。這時,教師不要急于評價,要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來檢驗。他們會發(fā)現(xiàn),購物時錢不夠就不能買東西。100元錢可以買2桶油,還剩30元,而30元不夠買一桶,買油的數(shù)量應該是整數(shù),取近似數(shù)時要把2.9桶末尾的9舍去,不要進1。這就創(chuàng)造出了用“去尾法”求近似數(shù)。
(二)即時捕捉“錯誤”
捕捉錯誤信息,需要師生的有意注意,及時捕捉“錯誤”,抓住錯誤中蘊藏的“閃光點”,將“錯誤”轉化為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源。
1在傾聽中捕捉“錯誤”
要想捕捉“錯誤信息”,教師需要學會傾聽,并及時分析整合信息,讓學生參與到辨錯、改錯活動中來。學生既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更要傾聽同學發(fā)言,同學間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鳴。這樣在思維碰撞中悟出正確解法,印象更為深刻,同時培養(yǎng)學生聽的敏捷性。
2在巡視中搜索“錯誤”
如教學三步計算應用題:體育老師去商店買體育用品,每個足球42元,每個排球30元,買了3個足球和2個排球,共花多少元?教師邊讓學生嘗試解答,邊巡視捕捉信息:生1:(42+38)×(2+3)=80×5=400(元)生2:42×3+38×2=126+76=202(元)請不同解答的兩人板演。這時,有學生叫起來:兩種結果不一樣,第一種是錯的。師:哪里錯了?生3:足球和排球單價不同,數(shù)量也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生4:足球是3個42元,排球是2個38元,合起來不是5個80元。這樣的學習比教師直接講解效果更佳。
3在改作中捕捉“錯誤”
教師在平時的改作中要注意井及時搜集、整理、記錄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并想出反饋矯正的對策。教師可擬定如下“收集卡”,記錄學生出現(xiàn)的學習錯誤,然后加以科學分析、歸類,設計各種形式的對比練習、強化訓練,這樣能提高辨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收集卡(教師填)
制表人________
(三)有效處理“錯誤”
1“亮”錯
“亮錯”是指教師或學生把學習錯誤充分展示出來,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辨錯、悟錯、改錯。
其一、抓準時機,課內亮錯
根據(jù)學生發(fā)生錯誤的規(guī)律,估計學生學習某項知識時可能會發(fā)生哪些錯誤,在學生未錯之前,先把這些錯誤亮出來,引導學生找錯、認錯和改錯,把錯誤消滅在將發(fā)而未發(fā)的萌芽狀態(tài)。
其二、設置平臺,課外亮錯
在班上以四入學習小組為單位,成立“錯誤診所”,選一位同學任所長,負責批改每天的課后作業(yè),并幫助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輔導他們得出正確答案。
為體現(xiàn)資源共享,可在墻角設置“錯誤信息發(fā)布臺”。展示“錯題卡”,做反面教材,反例正用。
2“評”錯
呈現(xiàn)錯誤信息,需要及時評價,既有學生之間的評價,又有師生之間的評價。如判斷“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學生形成兩種不同的意見,正方認為是對的,反方認為是錯的。是對還是錯教師及時組織“互辯”。正方:“三角形有三條邊,它不是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嗎?”反方:“光由三條線段組成是不對的,如果這三條線段不是封閉的呢?”邊說邊在黑板上畫圖讓正方來分辨。就這樣。學生在“互辯”中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3“糾”錯
在課后學生把自己作業(yè)中的錯題編制成錯題卡(如下表)。
學生通過建立錯題卡,學會了把知識進行歸類,并嘗試變式訓練,由做一道題到會做一套題,同時尋找出自己學習上的不足,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然后采取適當措施,彌補不足,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