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清
[摘 要]高校圖書館建設中的特藏建設和地方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應該成為建設的重點項目,各高校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本文就此作了有益的探討,談了富有意義的做法,很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圖書館 本校特藏 地方文獻 館藏建設
就現(xiàn)階段來看,各高校圖書館建設在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方面較為關注,而且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高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那就是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高校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對于本校特藏建設和當?shù)匚墨I資料的整理方面還做得不夠,或者說還是一個空白,對此急需加強。
我們知道,對于一個高校圖書館圖書收藏建設來說,它的質(zhì)量好壞的重要標志之一,就在于是否具有自己的藏書特色?!吨腥A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第四條就規(guī)定“逐步形成具有本校專業(yè)特色的藏書體系”。那么如何建設一個具有本校特色的藏書體系呢,就應該成為圖書館努力探討的課題。我們認為:本校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地方文獻特藏是高校圖書館圖書收藏建設的特色之一,應該成為高校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這也是有成功經(jīng)驗借鑒的,例如一些省、自治區(qū)級公共圖書館都建立了以地方文獻為主的特藏,制訂了一整套地方文獻收集、保管和利用的辦法。高校圖書館收藏本校文獻和地方文獻資料,可以作為建設本校專業(yè)特色的藏書體系。其一,高校圖書館特藏系統(tǒng),所體現(xiàn)的學術思想、學術體系,對師生進行學風教育、愛校教育,提供服務,為本校學術體系逐步自成派別奠定基礎。其二,高校所在地往往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具有燦爛輝煌的地方文化,孕育出大批熠熠奪目的英才人物,這份遺產(chǎn)極為珍貴,作為高校圖書館有必要與義務搞好以其為重要內(nèi)容的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與開發(fā)利用,對社會學術交流,促進社會進步也有益處。
一、本校文獻特藏和地方文獻收集的內(nèi)容
高校特藏建設和地主文獻資料的收集,就其內(nèi)容來說,主要由本校和地方的相關特色所決定。第一,為教學服務;第二,構成本館藏書特色;第三,限于本校文獻,反映本校發(fā)展史和其學術影響;第四,的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第五,為本校和地方的發(fā)展服務。為此,特藏建設所收文獻范圍主要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本校師生及本校校友所著述的公開或未公開發(fā)表、出版的譯著、編著、論文、調(diào)查報告和畢業(yè)論文等;本校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學報、講義、教材、教學參考書等;國內(nèi)外報刊關于本校的報導、評論。地方文獻收集內(nèi)容主要有地方志(綜合性地方志和專業(yè)地方志);地方歷史名人著作(縣域和外地名流、作家、學者、專家、知名人士等撰述本地域歷代人物、事跡、傳記、手稿、墨跡、大事記、地名錄、名人錄、傳說、詩歌、文集、家譜、寺觀、店堂字號、科研成果以及散見于各類報刊上反映著述有關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考古等);地方出版物(正式地方出版物和非正式地方出版物);地方革命史料。以上只是筆者的粗淺想法,至于實際情況還要由高校圖書館根據(jù)本校的特藏宗旨而定。
二、本校文獻特藏和地方文獻收集的方法
本校文獻特藏和地方文獻收集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視各高校的特藏規(guī)模和服務宗旨而定。這里筆者只提供可供借鑒的一些方法。高校應該為保證文獻的完整收集行文公布收藏內(nèi)容開展征集活動; 圖書館工作者登門求訪收集相關文獻;復制無法獲取原本的文獻;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便于檢索和利用的加工;對斷續(xù)、殘缺、流失的材料給予填補;建立地方文獻專藏書庫,實行收集、整理、登記、分類、編目、著錄、排架等管理;建立地方文獻征集制度,收集本地出版的文獻資料和流落在當?shù)孛耖g的有關歷史文獻、孤本、善本、手抄本等地方文獻。
三、本校文獻特藏和地方文獻使用及服務要求
應該說,高校圖書館的特藏文獻和地方文獻的珍貴財富,在使用和服務要求上要做一些特殊規(guī)定,也就是既要便于讀者使用,也要能完整系統(tǒng)地長期保存。這就要求圖書館就服務條例做出規(guī)定。例如服務對象、服務范圍等,做出相關規(guī)定,特別是一些珍貴的文獻,要有計劃地編印專題文獻索引、專題文摘、專題叢書,最好能夠復制成副本形式,借閱副本,保存正本,以便交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個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特藏文獻和地方文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能夠發(fā)揮重大的作用。例如以這些文獻開辦校史展覽,把建校以來有杰出成就的師生的豐姿、科學著作及這些著作在國內(nèi)外的影響,他們的成長史,進行專室展出,并把參觀這一展覽作為入學新生的第一課。這其中就應該充分注意一些珍貴的實物的保管,能夠復制的盡量復制,不能復制的要制成影像資料,最大限度地保護實物的原有狀態(tài)。對地方文獻,要建立健全數(shù)據(jù)庫,對收集來的地方文獻全部按照標準編制分類目錄、書名目錄、著者目錄以及專題書目索引,讓讀者了解服務條例,在實現(xiàn)文獻資源共享的同時,提醒服務對象注意愛護文獻資料。高校圖書館也要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利用特藏文獻推薦等形式,使館藏地方文獻全部開放,讓它充分發(fā)揮功能,為廣大學生進一步了解當?shù)氐奈幕峁┳畲蟮膸椭?為教師和學生科研定題、項目論證、成果查詢等方面提供大量的文獻信息;同時要完善電子閱覽室功能和網(wǎng)上文獻閱讀下載服務,為更大范圍地擴大服務群提供可能。例如地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相關保護和開發(fā),就可以充分發(fā)揮特藏文獻的價值,為地方文化發(fā)展做貢獻:古建筑的重修,歷史文化街區(qū)建設、老字號重現(xiàn)工程;根據(jù)地方文獻中的民間傳說、史料記載,對地方戲曲的起源、表演方式等進行挖掘整理。
高校要努力建設好本校文獻特藏和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開發(fā)工作,為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提供動力,為高校的科學研究增添親活力,為當?shù)氐奈幕聵I(yè)的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教育部1981 年11月頒發(fā))
[2]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