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安刑法教學中,案例教學是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比較法運用于刑法案例教學有助于區(qū)分罪和非罪,此罪和彼罪的界限。比較法案例教學主要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堂評價三個階段,其中課堂教學是最重要部分,文章以搶劫罪為例,介紹了課堂教學中比較法案例分析的開展。
[關鍵詞]比較法 案例教學 刑法
作者簡介:羅朝輝(1970-),法律碩士,湖南瀏陽人,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主要從事刑法教學研究。
公安專業(yè)學生所學課程中,刑法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同時刑法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可以讓學生學會分析案件,掌握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刑法實踐性教學中,案例分析教學課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案例教學中,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對具體案件的分析,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表達水平和臨場應變的能力。
筆者在進行刑法實踐性教學中,運用了比較法開展刑法案例分析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較教學法是法律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手段,在刑法教學中,我們通常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比較:罪與非罪的界限;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在刑法案例教學,特別是刑法分則的案例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運用比較式教學方法。比較法案例教學包括三個階段:課前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課堂總結(jié)階段。
一、課前準備階段
課前準備對于案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應當注意適當收集案例,其次是做好充分的事前準備工作。教師選擇案例,應當從教材和大綱出發(fā),前提是否有利于課堂教學,即要求案例具有啟發(fā)性、有一定的疑難性、針對性與代表性。良好的刑法教學案例應當有一定的難度,問題深入才能啟發(fā)思考。留有較大的思維空間給學生,讓學生有發(fā)揮余地的同時,還必須有針對性,結(jié)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學生能夠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加深對課程中難點和重點的理解,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案例所涉及的問題。所以,案例要求知識點集中,針對性強。同時要做好充分的事前準備。組織討論與總結(jié)述評應當并重。
二、課堂教學階段
(一)比較搶劫罪與綁架罪的界限
搶劫中采取劫持受害人的方式找其索要錢財,與綁架罪非常相似。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一到兩個劫持受害人,并索要錢財?shù)陌讣矸治鰞勺锏慕缦?。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兩個案例:案例一,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將私營業(yè)主丙從工廠綁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內(nèi),將丙的雙手銬在窗戶鐵欄桿上,強迫丙答應交付3萬元的要求。約二小時后,甲、乙強行將丙帶回工廠,丙從保險柜取出僅有的1.7萬元交給甲、乙。甲、乙的行為構(gòu)成何罪?案例二,王某懷疑其妻與其表兄劉某有不正當關系,遂于某晚跟蹤其妻至劉某住所。將劉某騙至其姘婦葉某的住所(當時葉不在家),并對劉某進行毆打、捆綁,讓劉先后三次給家人打電話,要家人將30萬元放在某公園指定場所,拿到錢后逃跑。以上兩個案例中,行為人均有勒索錢財?shù)男袨?但是關鍵區(qū)別是案例一是向綁架者本人要錢,案例二是向被劫持者以外的第三人要錢,案例一應當以搶劫罪定罪,案例二以綁架罪定罪。組織學生討論時,要重點把握住搶劫與綁架這一關鍵的區(qū)別。
(二)比較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的界限。
搶劫罪與敲詐勒索主要有以下區(qū)別:(1)客觀方面行為不同,搶劫采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敲詐勒索罪使用威脅或者要挾的辦法勒索財物。(2)威脅的內(nèi)容不同,搶劫罪以對人身實行暴力為脅迫內(nèi)容;敲詐勒索罪以暴力威脅或揭發(fā)隱私等方法脅迫(3)威脅的方式不同。搶劫罪必須當著受害人的面,以當場實行暴力相威脅,敲詐勒索罪威脅的方法既可以當面進行,也可以不當面進行。(4)取得財物的時間不同。搶劫罪必須當面取得財物,敲詐勒索罪既可以當場,也可以事后取得財物。
針對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別,筆者選用了一個案例讓學生討論。甲到乙的餐館吃飯,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準備好的蒼蠅,然后以砸爛桌椅進行威脅,索要精損失費3000元。乙迫于無奈付給甲3000元,乙的行為構(gòu)成何罪?本案例中,主要讓學生圍繞搶劫罪的威脅必須是對受害人的人身實行暴力威脅為著眼點。而案件中乙是針對財產(chǎn)實行暴力威脅,因此應當以敲詐勒索定罪。
(三)比較搶劫罪和搶奪罪
兩搶犯罪是司法實踐中常見犯罪,兩罪很容易混淆,筆者重點是讓學生把握在飛車搶奪中,有哪些情形以搶劫罪定罪,依據(jù)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以下情形以飛車搶奪以搶劫罪定罪:(1)駕駛車輛,逼擠、撞擊、或者強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機奪取財物的(2)駕駛車輛強搶財物的,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強拉硬拽方法劫取財物的(3)行為人明知其駕駛車輛強行奪取他人財物的手段會造成他人傷亡的后果,仍然強行奪取并放任造成財物持有人輕傷以上后果的。
針對以上司法解釋規(guī)定,筆者布置了以下討論案例:案例一:丁騎摩托車在大街上見婦女田某提著一個精致皮包在行走,即起歹意,從背后用力拉皮包帶,試圖將皮包搶走。田某頓時警覺,拽住皮包帶不放。丁見此情景,突然對摩托車加速,并用力猛拉皮包帶,田某當即被摔成重傷。丁構(gòu)成何罪?案例二:乙在大街上見趙某一邊行走一邊打手機,即起歹意,從背后用力將其手機搶走。但因用力過猛,致趙某絆倒摔成重傷。乙應當如何定罪?兩個案件中受害人都受傷,但是案例一中,行為人的行為符合解釋中的第二條規(guī)定,屬于強拉硬拽的方法搶奪財物,所以應當以搶劫罪定罪。案例二受害人受傷時行為人的過失行為所導致,所以應當以搶奪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數(shù)罪并罰。在這個案例的比較中,主要啟發(fā)學生從受害人受傷是否為行為人有意造成這一點來區(qū)分兩罪的界限。
三、課堂總結(jié)階段
第一個方面的總結(jié),教師應當強調(diào)以下問題;(1)學生在案例中提到的問題,教師要總結(jié)一下重點和難點問題,以達到加強記憶的效果。(2)對于同學提到案例中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教師需要重新講解。(3)在案例討論中學生沒有涉及的問題,教師在總結(jié)中,要把遺漏的問題指出,并進行細致的比較。第二方面的課堂評價主要有教師評學生、學生評案例兩個部分,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學生集體評價,讓學生評選出在比較案例教學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教師予以肯定,并計入平時表現(xiàn)分。(2)教師評價學生,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對好的要予以肯定、鼓勵,對于不到位的地方要讓學生明白,不對在哪里,教會學生運用比較法開展案例分析的方法,對于積極思考,敢于發(fā)言的同學要及時提出表揚,并將課堂表現(xiàn)計入平時成績一欄,在期末總評成績中予以體現(xiàn),以調(diào)動同學參與討論和發(fā)言的積極性。教師還應該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和案例,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通過師生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學生、學會學習,開拓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周婭《 刑法教學若干問題之淺議》,載《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
第1期84-87頁
[2]呂途《刑法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載《科技信息》,2007年第33期,472頁
[3]鄧中文,張波《提高刑法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探討》,載《現(xiàn)代教育》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