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春
[摘要] 高中生物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生正確了解身體,了解人和植物、動物、微生物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一個渠道。其中的內容并不深奧,且與周圍的現(xiàn)象、生活中的經驗密切相關,那么,怎樣才能學好生物?首先,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其次,做好生物學習方法的指導;再次,樹立學生學好生物的信心。
[關鍵詞] 基礎學科 培養(yǎng)興趣 方法指導 樹立信心
生物是一門基礎學科,是正確了解身體,了解人和植物、動物、微生物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一個重要渠道。其中的知識并不深奧,跟周圍的現(xiàn)象、生活中的經驗密切相關并能用于對這些現(xiàn)象和經驗的解釋。例如,我們一直說早餐吃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的原理在學過與營養(yǎng)代謝有關的生物內容后我們就明白了:經過一夜睡眠,前一天天吃下去的食物都已經在胃腸道中消化吸收,胃腸基本排空,身體急需要補充熱能及各種營養(yǎng)素。高中在校學生,學習負擔較重,上午一般都有四節(jié)課,學習消耗大量能量,所以,早餐吃與不吃,吃的什么食物就顯得格外重要。
那么,怎樣才能學好生物?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1.讓學生明確:有了學習興趣才會積極而愉快地投入生物學習
萬事成功興趣先,學習文化需要學生持續(xù)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要想有所收獲的堅持下來,必須保持一定程度的興趣。
2.教師要做好對學生興趣的持續(xù)引導
這就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基礎,并能及時聯(lián)系當前的生活生產實際等熱點問題,例如,講解DNA結構之前可以把DNA的重要性與DNA親子鑒定、DNA指紋鑒定、DNA基因身份證等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先聯(lián)系一下。
3.做個學生喜歡老師
親其師信其道,要善于和學生溝通。由于生物課時較少,與學生見面時間較少,又不可能占用過多課下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課上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要根據(jù)課上的提問情況及時的利用課間時間或作業(yè)批改對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指導。
二、做好生物學習方法的指導
高中生物學作為是一門基礎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學習上文科的同學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覺得是偏理的學科,望而生畏;而理科的同學覺得有些偏文,以為背背就可,很多考前臨時磨刀效果當然好不了。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此我想結合學得好的學生的方法簡單地總結以下幾點:
1.先記憶后理解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可能沒有讀百遍的時間,所以,我們要選擇合理的記憶方法。記憶是學習的基礎,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在眾多的記憶方法中,最實用的是對比記憶法和衍射記憶法。在高中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易混淆、難記憶的相近名詞,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采用對比法記憶法。對比記憶法就是將有關的名詞單獨列出,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這樣反差明顯,容易記憶。
例如,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絲分裂與減數(shù)分裂等等。比較時應注意全面了解比較對象,然后確定比較項目,并做到簡單明了,如可從生物、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聯(lián)系等方面全面了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通過比較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比較是區(qū)別兩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衍射記憶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fā)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lián)系。這種方法多用于章節(jié)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jié)中的相關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以DNA為核心要衍射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脫氧核苷酸、DNA的空間結構、DNA的分子特性、DNA的復制、基因、染色體、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2.掌握事物本身的聯(lián)系
生物有自身的規(guī)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哺乳動物的成熟的紅細胞扁平的圓盤狀,無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就是與其運輸氧相適應;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折迭形成嵴,擴大了膜面積,有利于有氧呼吸酶在其上有規(guī)律地排布)、局部與整體相統(tǒng)一(如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等。掌握這些內在聯(lián)系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光合作用的學習就應緊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規(guī)律:葉綠體有雙層膜使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相對獨立;類囊體擴大了細胞內膜面積,有利于光合作用有關酶和色素在其上有規(guī)律地排布,內部還有基質,為光反應和暗反應提供不同的場所,因而,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場所。這樣較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3.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guī)
我們一直在講減負的問題,又怕減了學生的負擔不出成績,其實,有一個我們一直視而不見的方案就是引導學生真正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guī)。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guī),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下落實等步驟。一是課前預習:我認為用事時不宜過長,知道知識大概即可,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必深究,可用鉛筆標記一下;預習內容時如果發(fā)現(xiàn)新內容較強的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點可適當?shù)淖鰪土?例如我們學習光合和呼吸作用,前面學習的關于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我們要先翻翻筆記復習一下,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課上聽講: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提高生物成績的關鍵。很多優(yōu)秀學生的經驗都說明學生的主要功夫應下在課堂上,課堂上要重點做到“兩聽”,即聽思路、聽聯(lián)系。老師上課前都經過精心備課,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聽課時要注意聽老師是怎樣承前啟后的引出課題的,又是如何把新課題展開并條理化的,以便在自主復習時可以借鑒;老師講課時,一定會很重視知識間的聯(lián)系——新內容知識點的聯(lián)系、新舊知識點的聯(lián)系,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lián)系,不但可以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對于學習新知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三是抓好課下落實:課上時間有限,對知識的掌握屬于瞬間記憶或簡短的短期記憶,很容易遺忘,所以,課下要做好以下幾點復習:(1)仔細了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結合自己的理解整理筆記,使內容更加充實和條理化(2)先記憶,后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3)對于單元復習要綜合歸納并合理構建知識網(wǎng)絡,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后,再進行整理和理解。
三、樹立學生學好生物的信心
我們常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干任何事情只有滿腔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持之以恒、不怕困難的信心。在學習第二冊的過程中,每一級都會有很多學生因為減數(shù)分裂和遺傳定律的難度而大大降低學習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提前打好預防針并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