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夢
(浙江省永嘉縣上塘鎮(zhèn)東岸小學,浙江 永嘉)
一、背景說明
《快樂合作的事》,是人教版二年級第三冊第五單元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本單元以“團結合作”為主題,教育學生之間要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由于二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缺乏信心,依賴性重,合作意識淡薄,因此,我將這節(jié)口語交際內容安排在了一個又一個的情景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傾聽、表達與交流。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在口語交際的諸多特點中,交際性是其最本質的特點。離開了交際性,口語交際的實施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本節(jié)課緊緊圍繞上述要求,力求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景,通過游戲、介紹、交流、評價等形式,激發(fā)學生交際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大方、有禮貌,能認真傾聽的聽說態(tài)度,提高學生聽話說話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誘發(fā)興趣
例如:玩“抓繩”游戲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zhèn)€咱們都很熟悉的小游戲。
(學生有些激動,眼中迸發(fā)出亮光,蠢蠢欲動)
師:(拿出繩子,事先用雙手架好繩子)大家會玩嗎?
“會。”學生異口同聲,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師:不過,老師想請你們用一只手來玩,可以嗎?
一些學生面有難色,一些學生踴躍舉手,老師讓他們一一上來,可每個人只抓住了繩子一頭,失敗了,他們抓著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師馬上發(fā)出命令:用兩只手一起試試!他們馬上雙手合作,較輕松地把繩子從師手中“抓”回到他那里,并換了另一種樣式。這樣,師生玩了一個回合,學生顯得很高興,心滿意足的走回座位。
師:從剛才的活動中,你有什么體會和收獲?
生1:一只手玩很難!
生2:兩只手一起做比一只手容易,快多了。
師小結導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左、右手需要互相幫助、分工合作,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更是如此,需要與人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農村孩子對“抓繩”“捉石子”等游戲耳熟能詳,能對此津津樂道,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極大地誘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的意識。)
(二)合作拼圖,展示才華
1.情境設計
課前老師為每一組學生準備各種形狀的小圖片,在提供圖片時有意識地少放幾種,為課堂拼圖設置一定的困難,為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口語交際情境做好鋪墊。
2.情境展開
3.學生自愿組合成幾個小組,每一組分一袋混亂的圖板。
4.師:我們來個拼圖比賽,看哪組最快地把自己的圖拼完整。比賽規(guī)則:(1)袋中一些是自己需要的圖板,但不完整,需要到別的組去尋找。(2)時間五分鐘,動作要快,老師的音樂一停,你們就得停下。
5.(放背景音樂)學生合作拼圖:在小組里以對話方式進行交流,聽的人可隨時插話。學生在拼圖的過程中發(fā)現缺少圖片,很自然地產生了疑問:
生:老師,我想拼雪娃娃,可是缺少大圓。
師:哎呀,少圖片了,你說該怎么辦呢?
生:我可以拼別的圖。
生:我可以向同學借。
師:向同學借圖片還有些講究呢,你能說說嗎?
生:向同學借圖片要有禮貌。
生:別人如果不愿意借,不要硬借。
生:借的時候,要把自己為什么需要圖片的原因告訴別人。
師:是呀,借圖片的講究可多了,希望同學們注意這些問題,也相信你們一定能憑借自己的甜嘴巴借到你需要的圖片。
課堂現象:缺圖片的同學有的向周圍的小伙伴借圖片,有的離開座位向其他小伙伴借圖片,有的一次就借到了圖片,有的頗費了一番周折才借到圖片,有的沒有借到圖片,同組的小伙伴商量換一種圖形……
6.實物投影,展示各組成果。老師適時給予評價,以表揚、鼓勵為主。
(低年級小學生天真無邪,善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如果能在教學時激起他們感情的波浪,觸動情感的深處,他就會翻出美麗的浪花。這環(huán)節(jié)設計正是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動機為目的,促使兒童在新鮮、好奇、緊張、喜悅等積極情緒驅動下,有感而發(fā)。)
三、交流分享,體驗成功
1.師: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別人合作,成功地完成了剛才的兩個游戲。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肯定還有許多跟別人合作過的事情,你們愿意把它們說出來,與大家有福同享嗎?
(孩子們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歷,三個一群,四個一伙地開始練說了,教室里熱鬧非凡。)
師提示:其他同學可以提問、插話,但是要注意禮貌以及說話的語氣和表達方式。
2.交流分享
有的小組同學說:有一次掃地去提水時,我提不動,幸好婷婷同學幫忙,我們一起把水抬到了教室。
有的小組同學說:在家里,我?guī)蛬寢屜赐?,不一會兒就把碗洗得干干凈凈?/p>
有的小組同學說:早上起來梳頭,我一個人扎不起來,媽媽幫了我。
她的話剛說完,有一部分學生就笑了,老師馬上抓住這一契機,明知故問:“同學們,你們笑什么呀?”
有一位同學迫不及待地搶著回答:“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
(老師站在一旁沒有說話,只是用眼神鼓勵著同學們。)
“我們人太小,自己扎得不好,當然要媽媽來幫忙嘛。”
“但總不能老叫媽媽做吧。”
“我們首先要自己干,不會做的再向媽媽請教,學著做?!?/p>
在此受啟發(fā)后,學生努力回憶,從平時的生活、學習點滴中挖掘出一個個小故事,清楚地表達出來。
(四)總結頒獎,拓展延伸
1.師:我們每個人不是獨立的,都需要與別人合作才能做成某一件事。在這節(jié)課中,有些小朋友做得多棒?。栐捰卸Y貌,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能夠很好地團結別人進行合作。我們是不是該給他們表揚、鼓勵呢?
2.師生評議,評選最佳:“百靈鳥”(說得最清楚、明白的學生)、“和平鴿”(團隊意識強,善于合作的學生)。
3.放音樂,給選出的“百靈鳥”和平鴿“佩戴小紅花。
4.拓展活動:課外收集有關團結合作的詞語、諺語或小故事,共同交流分享。
(口語交際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鍛煉,體會才能獲得,僅靠教學中的時間是不夠的。此環(huán)節(jié)架起了孩子們走向課外的橋梁,這正體現了口語交際的開放性。)
四、教學反思
教學中,將“學生合作拼圖,組內對話的方式進行交流,聽的人可以插話”作為教學重點,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一是在玩“抓繩”游戲中,老師不是指揮者或旁觀者,而是和學生一起游戲,主動活潑地作為其中一員積極參與,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讓學生拼合圖板,在困難中請求幫助、協調,在雙方合作下,完成任務。從上述兩個游戲中體會到,只要老師關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就會主動進入角色,不斷產生共鳴,形成師生間配合默契的勢態(tài),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三是交流分享,小組合作互聽互評,鼓勵學生敢于交際、樂于交際,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鼓勵,更是對交際禮儀的一種無形滲透。如此循序漸進,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更能體會到與人合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