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華
英國著名作家羅素在他的《我為什么而活著》一文中寫到:“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闭沁@樣的一種人生信念讓羅素一生的事業(yè)都在熱忱地為公眾的良知辯護。愛因斯坦也曾說:“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睂τ谶@樣一篇飽含激情的文章,我想它一定會引起學生的共鳴。出于這樣一種想法,我讓學生寫了這篇以“我為什么而生”的話題作文。結(jié)果某些學生的想法讓人有些吃驚。下面我把這幾篇想法“特別”的文章拿出來供大家一起參考分析:
學生甲:“我為了享受而活著。地球是這么的大,有太多的東西等待你的探索,你不知道多活一天你能知道多少新的事物,你不知道有多少美好的東西等待著你的享用,可在你一切都沒準備好的時候,如果突然死去了,那些美好的事物就變得可望而不可即了,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痛心!因此我要更好地享受生活。我想要很多很多的錢,因為它是我享受生活的物質(zhì)基礎。有了錢,我可以到世界各地;有了錢,我可以買平日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誰說‘金錢是糞土,錢可以讓我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我活著,為了享受生活而活著,為了讓我的生命更加美麗而活著?!?/p>
學生乙:“好希望以后可以去環(huán)游世界,好希望以后可以住在一幢大房子里,房子要裝修成我喜歡的風格,還要有一個游泳池,還要養(yǎng)一只可愛的牧羊犬。當然,這一切不是靠幻想得來的,更何況我沒有阿拉丁神燈,所以只能去創(chuàng)造。盡管我現(xiàn)在最想做的不是讀書,可我一直相信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力更為重要。我熱愛物質(zhì),不代表我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
當然,這兩篇文章只是代表少數(shù)學生的看法。但至少透漏了一個信息,那就是部分學生在這樣一個物質(zhì)化的年代太急功近利,過于羨慕物質(zhì)生活,沉迷于享受,缺乏創(chuàng)造性。也許他們沒有被羅素的博大而寬廣的胸懷所打動,沒有為其無私的愛心所鼓舞。在他們心中,更多的是對物質(zhì)生活的追求。
與此相反,大部分學生擁有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能用一顆善良而博大的胸懷去審視周圍的世界,感知大千世界的美好。他們追求知識,渴望進步,富有愛心。他們從偉人身上看到了閃光點。比方說雙希同學在作文中這樣寫道:“史鐵生為了拼搏而生,貝多芬為了扼住命運的咽喉而生,魯迅為了引導我們追尋光明而生……人生是一道佳肴,有甘甜也有酸苦;人生是一部雜集,有精華也有糟粕;人生是一譜旋律,有高潮也有低谷。然而正因為它普普通通才更具有真實感。它就像一顆水晶,純凈透明,一塵不染。這樣的人生足以吸引我的靈魂。我為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而生!我將努力用自己的熱情打造一方屬于自己的天空,讓生命散發(fā)最具魅力的光芒……李宗霖同學寫道:“莫扎特曾說我為了音樂而活著;愛迪生曾說科學是我活在這世上的源泉;安南也說過世界的和平與安寧是我工作的動力和生活的動力。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活在這世上的原因,正是有了這個原因,人們?nèi)コ砷L,去奮斗;也正是有了這個原因,才有了人類的輝煌和夢想。對于我來說,這個原因就是愛……現(xiàn)在的我,對祖國充滿了愛,這種愛,使我有勇氣去面對一切挑戰(zhàn),使我有自信去戰(zhàn)勝一切。還記得神州六號遨游太空,讓世界為之喝彩;還記得中星微電子在紐約上市,讓世人永遠記住了中國芯的名字;還記得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讓世界為中國的創(chuàng)新買單;還記得……這一切的一切,讓我為中國驕傲,讓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祖國充滿了愛……”
看著這些熱情洋溢的文章,我覺得大多數(shù)的學生還是被羅素的那顆博大的愛心所打動了,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對社會,對他人無私的愛。他們努力地追求知識,刻苦學習,為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而奮斗著。這樣的一種精神境界是偉大的,寬廣而無私的。而那些在思想上還存在著享樂主義的學生我們也沒有必要一味地去指責他們。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18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緊要關頭,很容易受身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的影響,如果外界的導向不正確的話都會對他們的身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通過這次作文批改,我覺得在我們學生中間還要加大力度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讓他們真切地去感知生活的美,并為創(chuàng)造美而不懈地去拼搏努力,激發(fā)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充實的人生理想中渡過自己的一生。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