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英
摘 要:新課程的綜合化、社會化和民主化使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成為必然,多方面之間相互合作學習關系著新課程實施的成敗。本文就合作學習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合作學習 教師 學生 高中 英語 新課程
在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中,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開展語言交流和實踐活動,共同完成課前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队⒄Z課程標準》提出了“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合作學習滿足了這一精神。通過合作學習每位學生都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練習到口語,互相交流意見,彌補了由于班級人數(shù)多,時間有限,提問面窄,教學任務重而無法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的缺陷,達到了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特別是在教師之間,可以采用如下幾種形式:
互動式:以溝通對話為主,交換看法,交流資源,協(xié)商對策等松散合作;研究式:以研究學習為目的,專題討論、聽課評課等組織的活動;互助式:以具體突破某一關鍵問題而跨學科跨年級的合作;媒體式:通過參與平面媒體或網(wǎng)絡平臺參與合作,如博客交流等。
高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十分廣泛,可以是同年級同學科間的合作,也可以是不同年級同學科間的合作或者不同年級不同學科間的合作。本文從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角度分別討論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師之間的合作
教師之間合作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同時還可以互相學習和提高。教師之間的合作多種多樣,如集體備課、共同授課和相互聽課等。
1.集體備課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教學組織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而良好的教學組織要求教師不僅具有一定的語言專業(yè)知識、心理學、教育學等與教學相關的知識,還應具有廣泛的知識面,單靠個人的知識力量有時是不夠的。教師之間通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集集體的智慧,彌補彼此之間知識上的不足。并為師生合作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集體備課提高了備課效率和質量;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使得新教師很快能適應教材,獨當一面;加強了教師之間的業(yè)務和感情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 發(fā)揮教研室的群體優(yōu)勢。
2.共同授課
共同授課使教師能夠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使學生領略到不同教師的風采,為其提供了更寬廣的獲取知識的渠道。
3.相互聽課
相互聽課后教師之間做出反饋,共同探討存在的問題,可保證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這種合作方式也可以變成示范課的形式,每學期抽出幾篇課文由專門的教師來講。通過這種方式的合作,教師之間能及時交流,互相學習,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
二、師生之間的合作
在英語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是組織者、導演兼演員。教師組織者的作用首先表現(xiàn)在宏觀上,即從教學目的出發(fā),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兼顧,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活動,而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一種資源分享的伙伴性師生關系。當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時,不是居高臨下的“給予”,而是與學生一道去探索他們尚未獲取的經(jīng)驗與知識。這樣的民主型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互助互愛的氣氛,保證了學生能夠參與、樂于參與到英語教學中來,教師的作用也就由抽象到具體了。
三、學生之間的合作
學生之間的合作是合作學習手段最根本的精神所在,學生由于在知識水平、個性、英語學習動機、情感因素、社會經(jīng)驗、認知水平、智力水平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它們之間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距,這種差距為他們之間開展合作提供基礎。合作范圍涉及課堂小組活動與課外小組作業(yè)。合作形式多種多樣,如小組討論,辯論、扮演角色等。課內(nèi)小組一般是教師來分,課外可以自由結合。學生分成小組后有利于小組各成員圍繞主題展開討論,盡量用英語的形式發(fā)表各自的看法,收集材料,集思廣益,最后陳述本小組的看法和觀點。為了激發(fā)小組活動,教師要及時記下小組的成績。老師還要對合作學習進行合理地評價。
作者單位:江蘇漣水五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