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英 孫曉輝
【摘要】翻譯既是教學內(nèi)容,又是教學手段,貫穿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始終。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踐和體會,從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技能和教師在講解教學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兩方面探討了翻譯教學法的重要意義,闡述了如何將豐富多樣的翻譯教學活動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以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
【關(guān)鍵詞】翻譯教學、大學英語、語言表達
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到大學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打下扎實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提高文化修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建設需要。目前英語教學中較重閱讀和語法講解、聽說訓練,對翻譯技能培養(yǎng)重視不夠,缺乏翻譯技巧的訓練,實際上,翻譯教學是英語教育中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翻譯既是教學內(nèi)容,又是教學手段,貫穿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始終,教師應探索切實有效的途徑,將豐富多樣的翻譯教學活動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在翻譯方面的技能
我們的大學英語課本在詞匯,句型,語言技能等方面有飛躍性的擴大,且采用的都是未經(jīng)改變的原著,在這一語境中,有助于學生對詞語,語言點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在課后練習方面,有大量結(jié)合所學內(nèi)容的練習題,漢翻英練習題都是緊扣課文中新學的短語詞語、語法現(xiàn)象而進行編排的。學生在這大量反復操練中不但復習了所學的內(nèi)容,而且開拓學生思路和視野,熟悉詞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靈活運用,在教師的引導、提示下在實際練習中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使他們感到翻譯并不是很難的事,更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由于中英表達上的差異,這里要注意其習慣表達,要幫助學生熟知這種不同,例如中文中為及物動詞的,譯成英文時則用不及物動詞表達,象“他說話說得很快?!盚e speaks fast. “那男孩彈琴彈得很好?!?The boy plays well. 又如練習平行級的一個句子:你要借多少本書,我就借給你多少本。I can lend you as many book as you want. 原句為兩句譯成英文用as many as合成一個句子,學生會意識到語法學習是譯的基礎,同時可以檢驗詞匯語法學習是否到位。
對于課文中新學到的詞語和語言點,會結(jié)合大量句子進行練習,通過熟悉其在不同語境中的運用來加深理解和記憶。如:“refer to”為查閱,參考的意思,我們來看兩個句子,“當那位教授的課涉及年代、名稱和數(shù)字時,他全憑記憶,從不看講稿?!薄癈oncerning years, names and figures in his lecture, the professor spoke from memory, never referring to his lecture notes.”這里“看”不是look at的意思,顯然分析句義的內(nèi)涵,采用準確詞語,所達到的翻譯效果是不一樣的。“這次開卷考試,允許學生參閱教材,筆記?!薄癟his is an open-book exam, allowing the students to refer to textbooks, notes.” 再如available一詞,“可利用的,可得到的”的意思, “你們學校有可供學生使用的計算機嗎?”“Are there computers available to students at your university?”如果不用available一詞, 就會要么翻的意思不對,要么表達羅嗦。像available, refer to這樣的詞在英語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是很高的,但往往我們漢語思維中很少會想到它來表達,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印象,學會符合英語習慣表達式中常用的詞語。
有關(guān)英譯漢練習可挑出課文章節(jié),要求學生課上或課后筆譯,這些章節(jié)必須是背景知識為他們所熟悉,生詞甚少,句子成分不太復雜且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師可修改或給出范文讓學生找出自己譯的不足之處或長處。翻譯實踐使學生逐漸認識到無需拘泥于原文,只要理解透徹,方法可多種多樣,靈活多變,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直譯和意譯的要領,翻譯技巧的使用,同時感受到理論水平的必要性,反過來再去探討翻譯理論,這不失為一個有效的學習途徑。
2.教師在講解教學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主要用雙語授課,全英文式的只是用于英文程度非常好的學生,一般程度的要雙語交替使用,尤其在解釋課文中較難的章節(jié),句子,詞語時,完全脫離母語思維和釋義,不太現(xiàn)實,特別是英語中那些抽象的,具有深刻而微妙的思想內(nèi)容的詞,教師費勁解釋其概念,學生猶墜五里霧中,絞盡腦汁也弄不清其含義,這會影響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形成學習上的心理障礙。:例如:“I was fascinated by it as much as if it had been a stick of gold.”那只粉筆就象是一條金手杖使我著迷。如:“The Fantastic Spurt of Technology.” 中spurt 英文解釋為:n. a short sudden increase of activity affort or speed; burst,如借助翻譯說明,中文含義“短暫的突然加速”,“突然上升”,學生會容易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是“工業(yè)技術(shù)上不可思議的突飛猛進”,在頭腦中留下一個清晰,明確的概念。
不能否認學生在積累到一定詞匯,語言素材,閱讀達到一定程度時,在讀一篇文章時可逐漸憑語感去理解其意,但是往往在讀語言較難的文章時,通常還是要通過心理翻譯成中文才能理解的。Ours is a profession which traditionally has been guided by a precept that transcends the virtue of uttering the truth for truth's sake. 利用翻譯技巧中定語從句譯成漢語后置并列成分的方法,將其譯為“我們這個職業(yè)傳統(tǒng)上恪守的一個信條,就是為講真話而講真話的美德?!?/p>
教師還應把翻譯技巧在講解中逐漸介紹給學生,由于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提醒學生注意不同詞匯間的內(nèi)含和外延的差別,文體間的差異,詞性轉(zhuǎn)化等等,例如主賓換位法的應用:The word finally came to me. 我終于記起那個詞。譯出來語體不一樣,但意思一致,還符合漢語語言表達。教師如能在教學中把翻譯技巧貫穿在其中進行歸納講解,會使學生受益匪淺。
總之,翻譯教學是一種雙向的語言教學法,除了為了加深對原文的理解,對某些難句用英譯漢的講解方式之外,還應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課文中的語言點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加強兩種語言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翻譯并寫作能力,克服學生眼高手低,學得多,用得少,實際操作運用能力較低的問題,以免陷入一個學的知識不少,但會應用、會發(fā)揮的東西很少的怪圈。這種方法不是完全拋開傳統(tǒng)教學法,而是二者兼顧地加以運用,對教學法做以進一步的嘗試和探討,不繼開創(chuàng)英語教與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翻譯教學法研究及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朱紀賢,《楊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07)
[2]“大學英語教學翻譯和翻譯教學的思考”陳烙清,《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07)
な嶄迦掌: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