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明
摘要 隨著人們思想文化素質的提高,今天的讀者對報紙宣傳的要求比過去”苛刻”得多了。只有輿論導向正確,同時又有可讀性,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才能有效地實現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目的。
關鍵詞 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中圖分類號 G2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09)10-0007-02
“三貼近”即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好的報紙宣傳已不僅僅意味著輿論導向正確,它還意味著必須有較強的可讀性,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即使是嚴肅的主題,也要善于運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去闡發(fā)。只有觀點而沒有事實,只有結論而沒有過程。或只有平面排列而沒有立體展示的報道,讀者是不樂意讀或讀了也不會口服心服的。
1 及時了解社情民意,暢通報紙與讀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渠道
人民群眾是報紙讀者的主體,也是報紙服務的主體。研究讀者才能了解讀者,貼近讀者才能贏得讀者。報紙作為重要輿論陣地,肩負著正確引導輿論的重任。要擔當好這個重任,前提是要讓讀者愿意看你的報紙,喜歡看你的報紙,否則,權威性、指導性都只能是空中樓閣。要讓廣大讀者愿意看、喜歡看,報紙就要增強可讀性。而要增強可讀性,首先就要貼近讀者。貼近讀者,首先要了解讀者,這是報紙貼近讀者的一個前提。關起門來辦報,對讀者的反映不聞不問,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不理不睬,是無法貼近讀者的。
近年來,許多報紙都采取了一系列與讀者加強溝通的措施:開設讀者熱線電話;以讀者來信、來電、來訪為素材,辦內部刊物反映輿情,收集歸納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加強評報員隊伍建設,積極開展評報活動,堅持每月對讀者評報意見進行一次綜合歸納,形成文字下發(fā)編輯部各處室;不定期召開讀者評報員座談會,組織大規(guī)模的讀者問卷調查,在改版前后更是及時收集讀者評報意見等等。通過這些措施,及時了解讀者對報紙的意見和反映,及時了解社情民意。
2 著眼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關注國計民生中的熱點、難點、焦點
從大家關心的角度寫新聞,加強深度報道,做好輿論監(jiān)督,這也是報紙的強勢所在。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熱點,人們普遍關心這些,想知道它的臺前幕后。改革開放以來,深度報道的實踐證明,以與時俱進的政治眼光和決策民主化為基本著眼點,抓住決策層面的大事,把牽動全局的決策用百姓實踐和檢驗后所反映出的話題,加以調查分析報道,這正是報紙的思想性、權威性、導向性的體現,無疑也是報紙深度報道的關注點。綜觀近幾年成功的深度報道,都顯出—個共同特點,就是深度聚焦關注3個貼近點。
一是決策者正在解決問題的著力點,二是實際情況能夠解決問題的要素點,三是老百姓呼聲最強烈的輿論熱點。與這3點共同貼近的新聞事實,報紙要深層挖掘,集中采寫,整合信息,深層分析,并采用系列的、大篇幅等形式形成報道合力,以促進解決問題,這正是報紙深度報道應聚焦的政治視線、應具有的政治品格和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如果說深度報道的感召力是對國計民生的關注,震撼力是針砭時弊和輿論監(jiān)督的抨擊力,那么深度報道的吸引力和魅力就在于它超前的預測力以及對時代心聲的呼喚。
另外,采取事件正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跟蹤式報道,作為 “三貼近”的實現方式,增加了可信度。
3 放下架子,加強新聞的服務性與實用性功能,從而增強親近性,實現與讀者的零距離
報紙言論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報紙編采人員首先在思想上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勢,改變語氣上的那種“灌輸”方式,切實視人民群眾為知心朋友,采取“拉家?!钡姆绞酵罕娬f話。
經驗證明,增加服務性、實用性強的新聞,是提高報紙的貼近性、可讀性的有效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服務性新聞應運而生,對于廣大老百姓來說,有使用價值的服務性信息無疑是他們所感興趣的。在加強服務性上,還要注意使用“相關鏈接”這一手段,將一些重要新聞的背景資料同時刊出,為讀者提供了方便,也使新聞內容更加豐富。
4 強化讀者意識,著力改革工作報道
工作報道是許多報紙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報紙配合黨的中心工作,體現指導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當前和今后,對于許多報紙尤其是黨報來說,工作報道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的工作報道模式,著眼點往往是領導,而不是廣大讀者群眾;著力點往往是表現領導的政績,而不是寫新聞。改革工作報道,首先要改變這種思維定式,要強化讀者意識,通過新聞事實的傳播,讓讀者樂于接受。
工作報道不是不要講指導性,但首先要講新聞性。新聞性與指導性的結合點就是把指導性寓于新聞性之中,其切入點就是接近性。比如,少寫過程、多寫方法,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學有所獲;多寫結果,寫這些結果給群眾帶來的實際利益;多寫點生動新鮮的事實,少寫點枯燥乏味的概念;多講點實事求是,不要搞假、大、空。
5 采用新的報道手法,運用新的報道手段,擴大信息量,多從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關注群眾,胸中有大局,心中有讀者
近年來,報紙改革的一個著力點是廣辟信息源,擴大報道面,滿足讀者知情的需求。在新聞競爭中,獨家新聞的魅力是顯而易見的。在今天新聞媒體林立的形勢下,獨家新聞的價值顯得尤其突出。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讀者對獨家新聞的要求也更高了:不但追求時間效應,同時也追求質量效應。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報紙宣傳不僅要努力搶到新聞的 “第一落點”,同時要努力獲得“第一效應”:報道材料是獨家的,報道視角是獨家的,報道方法也是獨家的。人無我有,就有競爭力。
同時,我們在新聞宣傳中要努力做到增加信息量,擴大報道面;要努力開拓信息傳播渠道,擴大信息傳播范圍,加大信息傳播數量,提高信息傳播水平,及時、準確、廣泛地為兩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服務。
總體來說,報紙新聞工作“三貼近”,就要始終堅持正確的導向,把體現黨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第一線,把目光對準基層,把版面留給群眾。
多用群眾的語言,多聯系群眾身邊的事例,多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多報道有實在內容、有新聞價值的事情。汲取他人之長,克服自己之短,堅持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讀者,辦出報紙的特色,增強生活味,搞好外包裝,力爭用優(yōu)質的精神食糧引起讀者朋友的共鳴,更能讓讀者感到閱讀的快樂。突出新聞性,擴大開放度,這將增大政策信息和時事新聞的容量。
新聞報道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我們需要提倡的。新聞報道不能遠離實際、生活、群眾。只有貼近,才能息息相通。只有貼近,才能更好地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方向。
在具體的新聞宣傳實踐中,我們還要注意:首先,我們的新聞宣傳要做到“三貼近”,但不能去迎合一些群眾的不正確、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失去立場和品位;其次,要做到“三貼近”,但目的是為了引導輿論;最后,要做到“三貼近”,還要講究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