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英
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其變“怕寫”為“想寫”,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先決條件,更是作文教學應首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文有所“源”
學生怕寫作文的首要原因在于沒有東西可寫,即“文源”干涸。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生活中的各類情感,要讓學生明白作文就是應生活而寫,為興趣而寫,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而寫。一旦有了真切豐富的生活積累,學生作文就不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作文自然會鮮活起來。如寫“我的家鄉(xiāng)”,教師可以設問:“我們對家鄉(xiāng)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是,我們對它真的很了解么?為什么我們的家鄉(xiāng)要叫這個名字呢?橫穿我們家鄉(xiāng)的河流發(fā)源于哪里?我們家鄉(xiāng)有什么資源,我們又是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來發(fā)展的呢?請同學們去訪問調查一下,把調查的情況記下來?!边@樣,學生就會從平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中發(fā)現(xiàn)不平常,探尋生活與表達內心情感的熱情自然會高漲,會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文題當“新”
命題的形式和內容要求也影響到學生的作文興趣。就命題內容而言,一個好的題目能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引發(fā)學生活躍的想象,激起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怎樣的題目才算好題目呢?一是要新穎,不落俗套。那些陳舊的、過時的、千篇一律的東西要盡可能摒棄,或將其換一換角度,學生才會有新鮮感。如變《我的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印象》,改《家鄉(xiāng)發(fā)展概述》為《假如我當鎮(zhèn)長(縣長)》。二是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學生關注的、感興趣的東西對他們才可能有吸引力,他們才會有話可寫,有興趣去寫。如寫《我的兄弟姐妹》、《我與老師的約定》等。三是鼓勵自擬題目。引導、鼓勵學生有材料就寫,不要等到上作文課再來寫作文,寫完后再擬題目也可以。此外,老師要及時評改學生作文,并給予熱情的鼓勵。還可開展“你出題目我來寫”、“我寫作文你擬題”等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四是科學安排作文時間。當前,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越來越重,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堂完成作文或者課堂上動筆、課余完成作文,這樣,學生就不會把作文當成負擔。另外,可提前幾天布置作文題,讓學生構思幾天再寫。
三、文貴于“用”
作文實際上是交際的需要,寫出來的作文最終目的是給人看,是要使用的。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習作創(chuàng)造各種形式的展示機會,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作文在相互交流與自我展示中利用起來,使他們共同分享寫作的成果,感受成功的愉悅。比如,讓學生每個月出一期手抄報,把自己的作文、讀書筆記等編輯刊登出來,在全班進行交換傳閱,并將優(yōu)秀的文章貼于黑板報以示獎勵。另外,每天早自習或課前抽幾分鐘讓寫作優(yōu)秀的學生把自己寫作文時的思路和心得向全班闡述,讓大家互相學習。還可通過舉行征文活動、出優(yōu)秀作文小集、指導學生向報刊雜志投稿、舉辦佳作朗誦展示會等活動,讓學生多層次地享受寫作成功的愉悅。一旦有學生的習作發(fā)表或獲獎,老師還應在班上大力宣傳、表揚。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達到寫以致用的目的,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感受作文帶來的成功與自豪。
四、文重在“練”
一是提倡一題多做、一事多寫。在寫作教學中,要隨時給學生提供一題多做、一事多寫的機會,引導他們的思維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去創(chuàng)新。學生通過此類訓練,可以逐漸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獨辟蹊徑,進而選取最佳角度或最佳觀點(別人不曾想、未能言,而客觀上有必要,主觀上體會又較深的方面),寫成較好的文章。二是讀寫互動,讓學生廣泛閱讀。讓閱讀融入學生的心靈,他們就會產生表達的需要與激情。首先,教師要把閱讀課上得生動有趣。其次,教師自己也要喜歡并堅持閱讀,應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最細向。另外,教師不妨也寫“下水作文”,讓學生從師生交流中體會作文的快樂,產生作文的欲望。三是豐富學生的課內外活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辦小報、出文集、演講辯論、采訪調查、演課本劇……這些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廣闊舞臺,更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不盡的動力。
五、文當?!霸u”
作文評改不僅有“導寫”的作用,而且是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一是激勵性評講。從教師的角度看,合理評判優(yōu)劣至關重要。越是差作文越要尋找其中的閃光點,哪怕一個句子、一個詞語也給予表揚,選材、立意等任何一方面的成功都應給予肯定,這樣做有利于從全局上、整體上調動學生興趣。二是課堂互改、互評。就是指學生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同桌或同學之間互改、互評各自的習作,如評判是否按要求作文,中心是否明確,開頭、過渡、結尾等結構層次是否分明等。在互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規(guī)定具體的時間,讓學生分組互改,然后讓作者在班上朗讀自己的文章,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出文章的結構、語言、選材等方面的優(yōu)缺點。這種方法具有歸納性的特點,全班學生都參與,如果長期堅持,全班的作文整體水平會得到提高。三是讀后感式評改。教師可把作文的評語寫成一篇完整的讀后感或作文短評,短評要分析得細致、準確。學生閱讀教師給自己的評語之后,應能夠知道自己的作文的優(yōu)缺點是什么,從而明白自己如何改正缺點。這種方法既適用于基礎好的學生,又適用于基礎差或較差的各類學生,并且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靈感。
(責編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