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清
學習積極性是學生的一種重要心理狀態(tài),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影響極大,與學生是否取得學習成功密切相關。具有學習積極性的學生,總是信心十足地去完成他的學業(yè),去戰(zhàn)勝學習中的困難,從而能導致他順利地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那么,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一、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在生物教學中,常常發(fā)現學生有這樣的想法:“生物學不學都一樣,反正都是副科?!背霈F這種思想源自一個嚴肅的問題一生物學習的價值何在?因此,新學期新學生的第一節(jié)課尤為重要,教師應精心備課,設計出精彩的教學方案,啟發(fā)、引導學生,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生物,小到啤酒發(fā)酵用的酒餅、加酶洗衣粉等生物制品,大到人類基因組計劃、目前出現的嚴峻的全球性糧食問題,及為有效解決糧食問題而產生的現代農業(yè)生物技術、轉基因產品等等,這一切無不證明生物知識作用范圍之廣。這樣,把生物教學置于社會生活的背景中,把生物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與學生的經歷體驗聯系起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物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在“科技強國”中自身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明確學習的目的,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愛屋及烏,學生喜歡某個教師會直接導致他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學科。所以,生物教師的工作不應只限于給學生傳授生物知識,還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跟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建立一種朋友式的平等友好關系,以發(fā)揮情感這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引導學生熱愛生物學習。如去年我接手八年級的生物課,發(fā)現其中一個班的大部分學生生物成績很不好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通過與學生打球、上網聊天、一起聽流行音樂等接觸學生,與學生溝通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師生成了好朋友,學生在學習上遇到難題,都會主動請教老師,同學們經常相互討論問題,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從而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良好學習氣氛,班級整體生物成績明顯提高。實踐證明,教師以積極的態(tài)度欣賞接受和喜愛身邊的每一個學生,并注意不失時機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生就能從教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中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熱愛與信任,從而使自己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
三、運用積極評價激勵學生
現在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多數以分數高低來衡量,這樣做由于忽視了學生自身原有的基礎和心理特征,相當多的學生要承受由低分數帶來的心理壓力,很少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體驗成就感,從而失去了學習的信心。為了使教學評價能起到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獲得自我肯定、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作用,應以個人進步程度為評價的主要根據。只要學生努力了,在其原來的起點上獲得進步,哪怕其水平是較低的,進步幅度是微不足道的,都應該得到肯定和積極的鼓勵。例如,上實驗課《飼養(yǎng)和觀察蚯蚓》時,教師提問一位生物成績很差的同學:大雨過后,蚯蚓為什么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她回答:因為大雨過后空氣清新。當時班上的同學哄堂大笑?!巴瑢W們,這位同學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呀!下過雨后,空氣不是清新許多嗎?也許她還沒回答完,你們就笑起來了,下面可能說的是土壤浸水后缺乏空氣,蚯蚓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紛紛爬到地面來,對嗎?”盡管她的回答并不令人滿意,但老師還是鼓勵她肯定她。以后每次考試試卷發(fā)下來,她看到的不再只有冰冷的數字,更多的是一些充滿鼓勵性的話:“你真棒,謝謝你給我?guī)淼捏@喜!”“我為你的進步而感到高興,繼續(xù)努力,相信你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她學習生物的興趣越來越高,成績不斷提高。會考時她從試場出來后,很自信地對老師說:“老師,我肯定得A+?!苯處煵粌H要積極評價學生的變化,而且要引導學生認識、評價自己的進步,體會成功的快樂,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詹姆斯說:“每個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獨特的視、聽、觸以及思維的方式。每個人都能成為富于思想與創(chuàng)造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個成功者。”所以,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長。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能從中挖掘學生的特長、潛能,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滋味,培養(yǎng)各種能力,激發(fā)學習的信心。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別人歧視自己時,自信和勇氣就油然而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激勵他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顒拥男问娇啥喾N多樣,如游戲類(包括角色扮演游戲、競猜游戲、拼圖游戲、填字游戲等,如人體骨骼拼圖和消化系統(tǒng)拼圖、編制食物網、“跟我做”中的生態(tài)球、貓和老鼠、聽聲音比賽、神經調節(jié)系列活動),還有探究實驗、制作類、設計與創(chuàng)作類等。
五、讓學生親身參與社會實踐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進一步親身體會學習生物的重要性,可以把課外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調查了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們結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空氣質量與健康”、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等課程,把學生帶到南流江邊,學生目睹了玉林市近年來環(huán)境治理及植被綠化的改善,切身體會了種子的萌發(fā)對環(huán)境的要求,植被的生長對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通過了解環(huán)境污染,及動植物資源被破壞產生的危害,懂得保護環(huán)境的迫切性和長期性,懂得要從我做起,從小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好習慣。這類活動還有《玉林市食用栽培技術現場考察》、《興業(yè)縣專業(yè)化養(yǎng)殖有關育雛與免疫調查》、《在校學生性別比例調查》、《市污水處理廠水凈化過程考察》等。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樹立起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學生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就能為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編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