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英語聽力越來越重要,在四級考試中它的比重由原來的20%上升到35%,而聽力一直以來是學生的弱項,如何提高聽力是不少教師探討的課題,查找阻礙學生聽力的原因并教授學生一些必要的技巧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四級 聽力教學
一、引言
在國際來往日益頻繁的今天,英語在我國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但要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能夠聽懂英語是前提,聽、說、讀、寫、譯這幾項基本技能,聽是很重要的一項。2004年大學英語四、六級題型進行了改革,聽力部分是改革的一個重點,出現(xiàn)了形式多樣、難度提高、比重加大的特點。四級聽力原來的分數(shù)比重是20%,而改革后提升到了35%,與閱讀部分的分數(shù)比重相同。從考試形式來講,改革以前首先考10個短對話,然后考三篇短文或一篇復合式聽寫。而改革以后,聽力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話,包括8個短對話(對應的有8個題目);然后是兩篇長對話(對應有7個題);第二部分是三篇短文,一共考10個題目;第三部分是復合式聽力,其中詞匯聽寫由原來的7個增加到8個,句子聽寫則仍舊是3句。復合式聽力成為必考內(nèi)容。四、六級英語考試聽力部分的比重提高,使不少聽力能力較差的學生非常擔心?!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年版)中對三個層次的英語聽力能力提出了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指出:“能聽懂英語授課,能聽懂日常英語談話和一般性題材的講座,能聽懂語速較慢(每分鐘130-150詞)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能運用基本的聽力技巧。”[1](P2)從我對我院近三個學期的期末聽力項成績的統(tǒng)計可以看出,聽力是我院學生的弱項,它大大影響了我院學生四級的通過率,因此,改變學生聽力差的現(xiàn)狀,教授他們一些基本的聽力技巧,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是大學英語教師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據(jù)外語教學法專家W.M.Rivers和M.S.Temperply統(tǒng)計,人們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中,有45%的信息是通過聽來完成的。因此聽力是英語學習的核心課程之一”[2]。“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同樣能被感受到。對任何一個詞的感知都包含兩個方面,即視覺映象和聽覺映象。單靠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的詞,留給大腦的印象是不完整的。由于少了視覺映象,那只能是一種線性的聽覺感應。通過這種渠道學到的英語只會是‘瞎子英語’,就像英語國家那些沒文化的人所知道的一樣。反之,少了聽覺映象的單純的視覺映象同樣是不完整的,那只是一種平面的視覺信息,完全沒有生氣。這樣學來的英語可以被稱之為‘聾子英語’。只有當視覺和聽覺映象二者結合時,輸入大腦皮層的語言信號才會留下深刻的意象”。[3]
二、影響學生聽力能力的因素
造成聽力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現(xiàn)為:
1.對單詞、短語或語句的音感刺激不敏感、不熟悉,反應遲緩;缺乏必要的辨音技巧和單詞發(fā)音的基本規(guī)律和常識;對連讀、弱讀、失去爆破等現(xiàn)象不熟悉。記憶單詞一定要音、形、意三者相結合,平時需多讀、多練和多背誦。但許多學生沒有將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有的學生只顧大聲朗讀單詞,只發(fā)聲卻不動腦。
2.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不標準,影響了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從而導致聽力選擇的錯誤。個別學生發(fā)音帶有明顯的地方口音,發(fā)音不準確導致口語能力低,很自然會影響到聽力的效果。
3.缺乏語言文化背景知識;不少學生抱著極強的功利心理學習英語,他們認為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為就業(yè)創(chuàng)造一個條件,并不是真正為了掌握語言技能而學習英語,因此對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不重視。當然這也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息息相關,有個別教師只注重對單詞、句子及課文的講解,沒有意識到對英美文化的掌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本身。
4.缺乏邏輯思維能力,斷章取義地理解聽音內(nèi)容;不善于運用句法、邏輯、意群劃分等手段來幫助獲取信息。學生把聽力與語法割裂開來,以為聽聽力就是純粹地練聽力,無需與語法掛鉤,實際上讀音是聽的物質(zhì)外殼,每個音素、音節(jié)、詞語、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一連串的語流中會發(fā)生各種變化。聽者要結合一定的語法、語用學知識賦予這些音特定的意義。[3]
5.聽寫能力低下,詞匯量不足,單詞拼寫不熟練,影響聽寫部分的成績。有些學生把精力過分集中在聽個別詞上,忽視了對整個句子的篇章的理解。簡單的單詞短語一連詞成句,即感到莫名其妙。
三、聽力技巧的培養(yǎng)
1.教授語音和語調(diào)的知識
學習一門語言,首先應掌握好它的發(fā)音,只有發(fā)音正確,語調(diào)得體,才能聽懂別人的話。語音知識包括辨音、音變現(xiàn)象(如音的連讀、弱讀、簡化、同化、失去爆破)、重音等。連讀是口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音變現(xiàn)象。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學會正確發(fā)音,掌握單詞發(fā)音的基本規(guī)律和常識,不但有助于提高聽說能力,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語感,提高英語整體水平。
語調(diào)規(guī)律,說話者的語氣和語句的升、平、降調(diào)表明了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注意并分析這些則有助于了解說話人的話語意思,從而正確判斷說話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說話人的意圖和目的。英語中的陳述句、特殊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一般用降調(diào)。升調(diào)常表示疑問、懷疑、不解或不確定,不但常用在一般疑問句中,還用在陳述句、特殊疑問句、婉轉祈使句或反意疑問句中。在四級聽力中,專業(yè)的錄音人為了力求表演得真實,他們絕不會用平淡的語調(diào)表示自己的驚訝,也絕不會把重音放在無關緊要的詞上。重讀的每一處都具有提示作用。因而,從錄音人的表現(xiàn)中就能推測出人物的心理活動、觀點和態(tài)度。重音和語調(diào)是最為重要的線索。
2.測試規(guī)律
近年來的四級聽力考試提問越來越傾向于對對話或段落短文的整體理解,如“What does the man / woman mean/imply/suggest?”“What can be concluded/inferred from this conversation?”等。這類問題不但測試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且測試綜合推理判斷能力和語言感應能力。聽力是一種Paraphrase考試,Paraphrase就是運用同類詞語的替換或句型的變換解釋句或段的意義。在考試中把對話和段落中的句子原封不動地照搬到答案里是不太可能的。絕大多數(shù)題目,要求考生把聽到的原文進行變換和歸納,對應到選項中。所以學生平時應該多掌握一些同義詞組和表達,而且聽聽力時不能只靠個別詞語的重復輕易下結論選答案,而應該從整體上去把握句子和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
3.學會做筆記
不少學生在做聽力的時候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碰到考數(shù)字題、地名、人名等,只憑記憶,往往會選錯。數(shù)字涉及時間、電話號碼、門牌號、貨物的單價、數(shù)量、總計,乃至年齡和速度等,有時還混雜了發(fā)音或拼寫相近的數(shù)字。培養(yǎng)學生做筆記或做記號的習慣很重要,有助于記住所聽內(nèi)容、準確回答問題。
4.注重邏輯推理和規(guī)律
“詞的思維:即邏輯思維,也叫推理思維。是運用抽象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得出命題和規(guī)律。邏輯思維是依賴語言進行的,詞負載著在思維活動中,依賴抽象概念和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因此,人類思維的本質(zhì)特征在于它是以詞為中介的對現(xiàn)實的反映,是多層次概括的信息處理過程”[4]。注意邏輯推理和規(guī)律很重要,一段話或一個段落往往表達一個相對獨立的觀點或敘述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其中表示邏輯關系的關聯(lián)詞語、表達說話者意圖的關鍵詞、用于承上啟下的關鍵句等,對于把握整個對話或段落的中心思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予以充分注意。
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影響學生聽力提高的心理因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聽的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二是過于緊張,沒有良好的心態(tài)。前者是因為學生對聽力重視不夠,對聽力內(nèi)容不感興趣,材料太難或聽音時間太長造成精神疲勞;后者是由于學生對于英語或者聽力有畏懼情緒,擔心聽不懂,先在心理上造成緊張,從而使聽到的信息產(chǎn)生斷層,所聽的全文支離破碎,或者對所聽的材料斷章取義,難以理解全文大意。[2]有些學生自認為沒有可能提高聽力能力,所以打算破罐子破摔,下定決心瞎蒙,而且確實有不少學生在做多項選擇聽力測試中,沒聽懂卻蒙對題的現(xiàn)象,這無形之中助長了某些學生投機取巧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其及時進行鼓勵和啟發(fā),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使其在聽力中獲得樂趣。
五、結語
聽力是一項綜合技能,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在培養(yǎng)聽力的能力的同時應該注意聽力技巧的培養(yǎng),同時還須顧及心理及文化因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高道軍.提高英語聽力策略和技巧[J].電大在線,2003-7-8.
[3]丁翠華.淺談英語聽力的培養(yǎng)[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
[4]認知過程[J].豆丁網(wǎng),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