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2009年高考詩歌鑒賞題進行了一個大致評價,并對2010屆高三詩歌鑒賞的復習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高考詩歌鑒賞題 評價 共同點 復習對策
一、2009年全國各地高考詩歌鑒賞題選材、命題的共同點
1.詩、詞、曲都有涉及。其中以詩、詞為主,曲占很少比例,只有重慶卷考的是曲??疾榈男问街饕锌陀^題和主觀題,且主觀題占很大比例。只有上海卷和北京卷采用了主客搭配的命題形式,客觀題依然保持低調。
2.選材一般為“頂級詩人”的非代表性作品和非“頂級詩人”的代表性作品,涉及的“大家”只有杜甫、杜牧、白居易、秦觀、辛棄疾、孔尚任等。命題者力避兩點:(1)家喻戶曉的作品不選,以免給猜題押題者提供機會;(2)艱澀冷僻者也不予考慮。
3.在詩歌鑒賞的五個考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中,評價作者觀點態(tài)度考得最少,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涉題最多。因為形象、語言是表層的東西,是對語言、形象的分析,最終要歸結到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方面來。
4.從考查方式上看,比較閱讀在減少。如2007年有5個省市的高考試題采用了比較閱讀的方式;2008年北京、湖北、湖南、廣東等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2009年,比較鑒賞只有湖南卷,且鑒賞的設題難度也在降低。
5.分省命題后,2008年高考的詩歌鑒賞,各省的風格逐漸顯現(xiàn),地域特色比較突出。有的是選材上體現(xiàn)地域特色,如內容或作家與本地區(qū)有關系;有的是在題型風格上體現(xiàn)本省風格。但2009年,這一特色又消失了,減少了押題猜題的可能性。
6.詩歌鑒賞考試趨勢:“門檻”越來越低,鑒賞的難度正變得越來越小。但對關鍵詞語表情達意作用的分析考查依然是命題的重點,將會與表現(xiàn)手法、表達技巧、思想情感等結合在一起綜合考查。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依然會是重中之重,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色題依然獨領風騷。
二、復習對策
1.明確考點。心中要明晰詩歌鑒賞的考點。
(1)鑒賞詩歌的形象,包括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2)鑒賞詩歌的語言,包括詩歌中的“煉字”、語言風格。
(3)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包括抒情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語法功能、結構章法等。
(4)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2.讀懂詩歌。古代詩歌是作者通過語言文字體現(xiàn)出來的,由于年代久遠或是詩歌本身的較為含蓄的特點,因此一般學生在拿到詩歌后不大懂,因而在這一階段里,讀懂是關鍵。因此,教師要巧于揭示規(guī)律,“授之以漁”,讓學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了解了各類詩歌的內在規(guī)律,學生的閱讀分析就有了準繩。
讀懂的方法:“五讀俱全”:①題目入手;②了解作者;③細看注釋(暗示背景);④審讀題干(選項和題解);⑤把握內容(結構和重點詞語)。
主要步驟:推敲題、注,明確主旨。
(1)注意富含著諸多信息的標題。例如,2009年全國卷2《軍城早秋》一詩,可以通過詩題“軍城早秋”來辨別詩的內容;詩題中隱含著作品的情感主旨和內容。詩的題目告訴我們,時間是“早秋”,地點是在“軍城”,表達的內容肯定與“戰(zhàn)爭”有關聯(lián)。因此詩的前兩句通過對夜晚、秋風、漢關、寒云、冷月、西山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圖,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
(2)把握注釋和題解中的隱含信息。注釋是出題人的暗示,是對詩歌的關鍵字詞、時代背景的交待,能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介紹背景,是在暗示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紹作者,是在暗示本詩的寫作風格。詩題有時要對詩歌的內容和寫法進行說明,這是命題者降低難度的措施。我們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注釋和試題中的隱含信息、言外之意。如2009年全國卷Ⅱ中有:[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jié)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通過“注”,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是鎮(zhèn)守邊疆的將領,并且是一位打了勝仗的將領,要表達的情感必然是斗志昂揚,有全殲敵軍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
3.儲蓄“行話”。做好詩歌鑒賞的知識儲備。從詩歌的分類、詩歌中常表達的思想感情、詩歌中的常見意象、詩歌中常用的典故方面進行積累。
例如,讓學生儲備:比喻、借代、用典、擬人等8種修辭方法及其作用;必要的寫作方法,例如描寫(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議論、抒情(抒情方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襯托、抑揚、渲染、象征、對照、以小見大、開門見山等。
而后讓這些方法與古代詩歌的內容相對應。例如,在闡述景、物、人的關系時,一般的術語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物傷懷,情景交融,以情馭景,以景顯情。在闡述詩歌內容涉及古今關系時,一般的術語是:借古傷今,借古諷今,傷古懷己等。在闡述詩歌意境和思想感情時,一般的術語是: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恬淡、雄闊、空靈、風趣、平淡、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在闡述思想感情的表達方式層次時,一般的術語是:開門見山、層層拓展、逐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跌宕起伏、欲揚先抑、前呼后應等。表述詩歌語言特色時,一般的術語是清新、質樸、綺麗、簡練、形象、生動等。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這些表達技巧起了什么表達作用。表達技巧就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時所運用的技巧。它是一個含義很廣泛的概念,所以學生容易混淆,復習時教師要注意的是:表達技巧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二是表現(xiàn)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用典、烘托、襯托、聯(lián)想、想象、虛實相生、動靜結合、欲揚先抑等),三是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對比、設問、反問、雙關等)。
4.規(guī)范答題。分析常見的詩歌鑒賞模式,從而掌握解答方法與步驟??傮w上,從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意境,體會感情。就是在學生閱讀與鑒賞詩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適度地做指導,指導學生了解古詩鑒賞的主要題型和解題技巧主要有兩種做法:
(1)讓學生熟練掌握解題步驟:①知概念;②解內容;③明意象;④抓關鍵(動詞和形容詞);⑤辨主旨(思想情感);⑥熟步驟。
(2)給樣子,學會說“行話”。即學生在開始運用規(guī)律、方法閱讀還處于摸不著頭腦時,需要“師傅領進門”。怎么領?現(xiàn)身說法,用揭示的規(guī)律、提供的方法具體分析,起示范作用,而后再引導學生做同一類型的詩歌,讓學生自己領悟,即俗話說的“修行在個人”了。
總的說來,詩歌鑒賞題的基本思路——要會說三句“話”: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描寫了什么樣的內容,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這首詩寫了什么(景物/事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的技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回答方法:先寫出用的方法,再具體介紹。在具體分析時,要有原文意識,要結合原文相關內容來分析評價,做到點面結合。
總結要點出:①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②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的思想、感情;③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具體步驟:看題目和作者;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有時還得注意名詞前面的修飾語,后面的形容詞),捕捉并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么;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所表達的感情;看注解并反觀詩歌題目,作總體思考。
(3)給規(guī)律,讓學生學會五種解題模式。
形象類:①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③結合文章主旨分析詩人為什么要寫這一形象;④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類: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再現(xiàn)畫面時既要忠于原詩,又要力求語言優(yōu)美。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④分析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哀傷的情懷”是不夠的,還應答出為什么而“哀傷”。
煉字類: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語言風格類:①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②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達技巧類:①明確指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或何種技巧;②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③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運用該手法的好處;④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yōu)美的賞析。
參考文獻:
[1]全國2009年各地19套高考詩歌鑒賞真題.
[2]郭鐵良.優(yōu)秀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中國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