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今生態(tài)學已經(jīng)滲透到各個領(lǐng)域。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導致學生依賴性強、不會思考、不會學習,因此,教師要用愛心營造“生態(tài)英語課堂”,具體可從用愛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微笑教學法;課堂拓展多元化幾方面進行。
關(guān)鍵詞: 生態(tài)英語課堂 自信 興趣 微笑教學法 多元化
生態(tài),古代詞義:①顯露美好的姿態(tài)。②生動的意態(tài);現(xiàn)代詞義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狀態(tài)。如今,生態(tài)學已經(jīng)滲透到各個領(lǐng)域,“生態(tài)”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tài)”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好的、和諧的等事物?!吧鷳B(tài)英語課堂”應(yīng)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保護學生自尊,用愛心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走進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基于教師教的學”目前仍然占據(jù)著主要位置,老師神采奕奕、滔滔不絕,學生無精打采、似懂非懂,有少數(shù)學生能學會,但只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怎么評價,學生就怎么評價,學生過于依賴老師,不愛思考,不善質(zhì)疑,不會發(fā)現(xiàn),主體地位得不到顯現(xiàn)。久而久之,學生厭學,教師逼學,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英語課堂質(zhì)量低下?!吧鷳B(tài)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知識的舞臺,也不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電臺,而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媒介。
德國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在《人,詩意地安居》一書中寫道:教研所要求的是“讓學”,他認為稱職的老師要求學生去學的東西首先是學本身,而非旁的什么東西。因此,我們要用愛心營造“生態(tài)英語課堂”。文本是土壤,學生是幼苗,教師只是偶爾穿梭其間,偶爾澆澆水、施施肥、松松土,或者化蝶傳播花粉。把課堂還原給學生,我們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用愛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學生不自信,就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學生的自信建立在老師的尊重、信任之上,建立在師生間的平等和諧之上,嚴厲的呵斥、粗暴的體罰或變相體罰,在生態(tài)課堂上都是要絕對禁止的?!皼]有愛便沒有教育”,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甚至缺點。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小學英語課,學生年齡小,愛玩好動,缺乏自制能力,組織語言、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較差,課堂上出現(xiàn)的缺點和錯誤,教師不要嚴厲地訓斥。要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保護他們的自尊,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盡量多地使用正面激勵,與學生拉近心靈距離,讓學生敢于開口講英語。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敢于開口講英語,為了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班上有一個學生口吃,漢語說不利索,英語課上更是緊閉嘴巴,我多次提問她,她都默不作聲。課下我便找她談心,告訴她口吃沒有先天性的,只要有毅力,注意糾正,一定能變得流利,并教育班里其他學生不能嘲笑同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矯正了口吃,英語說得特棒。
“生態(tài)英語課堂”要求教師心中裝滿形形色色的學生,尊重他們的學習差異,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只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成效才能扎根于學生內(nèi)心深處。在生態(tài)課堂,沒有“學困生”,有的只是正確引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健康高效的生態(tài)英語課堂,應(yīng)該充滿神奇的吸引力。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教育性,二是藝術(shù)性,教師強調(diào)前者忽視后者,課堂就缺少蓬勃生機,教師平鋪直敘,學生消極聽課,創(chuàng)建英語生態(tài)課堂只能是一句空話。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不想方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興奮,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這種狀態(tài)中學習,只能降低學習效果?!比绾闻囵B(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1.運用夸張手法
夸張手法原意是夸大、過甚其辭,夸張手法的特點是詼諧、幽默、直觀、易懂、引人入勝。這些特點非常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好問的特點。生態(tài)原意教學中夸張手法的運用,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如在學習PEP四年級英語下冊“It’s too big.”一句時,我找了一件特大號的上衣穿在學生身上,衣擺過膝,學生一邊揮舞著長袖,一邊夸張地大聲說:“It’s too big.”,哄堂大笑中,知識在腦中的印象也就變得深刻,學生爭相模仿,就連最害羞的學生也大聲談笑起來。
2.讓英語課堂動起來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弊屝W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教室里,一遍遍地重復所學知識,會限制學生的思考。課堂教學中,我運用“眼到、口到、耳到、腦到、肢體到”五到教學法,在教學一年級《新起點英語》時,學到duck,chicken,rabbit等動物類單詞時,我讓全體學生起立,一邊模仿其動作,一邊說:“duck,duck.I see a duck...”每個學生都歡快地參與其間,感受到學習語言的快樂。
3.采用直觀教學法
在教學英文字母和玩具類單詞時,我讓學生帶來了橡皮泥,一邊動口說,一邊動手做。學生動手的過程,也是大腦收集、提煉信息的過程,學生在做做玩玩中也就接受了新知,并體現(xiàn)了學科間的融合。
三、運用微笑教學法
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就是微笑,《做幸福的老師》一書中也曾提到“微笑教學”,微笑著的老師會使學生身心放松、如沐春風。生態(tài)課堂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對一些看起來理所當然、天經(jīng)地義的事物要進行新的審視。我們要學會做讓學生喜愛的老師,打開心扉,拉近距離,微笑比訓斥更能臣服人心。冰心說過:“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香花彌漫……”
四、課堂拓展多元化
每個學生都有優(yōu)點,都有不同尋常之處,生態(tài)英語課堂更要彰顯學生的優(yōu)點,讓其體會成功。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計成了“我能我秀”。比如PEP四年級英語下冊學習天氣時,根據(jù)自身特長,有的學生把所有表示天氣的單詞編成歌曲;有的編成說唱:“rainy,rainy,I like rainy.sunny,sunny.I like sunny...”;有的編成舞蹈,把rainy用舞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有的把天氣畫下來,配上英語文字說明?;顫姸嘧兊男问?,使英語課變得生動美麗。
新課改下,我們要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出發(fā)點,緊緊圍繞回歸孩子天性、愛心搭建成長平臺的新理念,發(fā)揚愛在心中、潤物無聲的風格,構(gòu)建生態(tài)課堂。教育追求的應(yīng)是成長,而不僅僅是成績,對孩子應(yīng)多元評價、多元實踐。冰心說:“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成長?!笔俏覀冏非蟮睦硐虢逃辰纭?/p>
參考文獻:
[1]吳道存.怎樣教好英語.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教育部制.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