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非智力因素是影響當前中專英語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通過總結教學實踐,對通過端正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改善師生關系,重視情感交流等非智力因素來提高中專英語教學實效性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 中專 英語教學 實效性
隨著中職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各個中職學校面臨的競爭也愈發(fā)激烈。中考落榜進中專,這是大部分中專生之路徑。伴隨著中專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對中專學校已沒有多少意義了,因為中專招收的是高中落榜生或初中畢業(yè)生。中專生源的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中專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中專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文化基礎較弱,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對教師的壓力非常大,傳統灌輸式英語教學方式已經不能保證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有必要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中專英語教學水平。
一、端正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
學習動機是影響英語學習的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學生一旦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并發(fā)生作用,就能在學習中產生強烈的興趣與持久力,大大地促進學習。因此,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既是英語教學的手段,又是英語教學的目標和任務。首先,要對學生進行遠景性學習目的教育。如在平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教育,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無論升學、就業(yè)、工作、生活都離不開英語,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從內心深處對英語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責任感;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作為傳遞信息載體之一的英語在國際交往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更應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其次,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努力方向。在教學中要注意思想教育工作與教學工作互相滲透,寓思想教育于教學中,讓他們把學習英語與個人的理想及奮斗目標結合起來。
英語學習必須依靠學生自己的努力,需要學生記住大量的單詞、習語和一些典型的對話及短文等。而剛學英語時,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很濃,樂于學,但隨著內容和難度的增加,一部分學生就覺得困難,認為自己學不好英語,從而對英語從好奇到厭倦,再到恐懼,甚至放棄,逐漸造成兩極分化。意志是人們自覺調節(jié)自身的行為和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學生有了堅強的意志,就會自覺地努力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應不斷磨煉學生的意志,讓他們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如給學生講中外著名學者、科學家刻苦學習的故事,在語音、語調、書寫等方面嚴格要求學生,要求他們認真、按時、一絲不茍地完成英語口、筆頭作業(yè),并定期督促檢查,不斷對他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斷磨煉他們的意志。同時應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有了信心,學習的動力就更大。如通過給學生講往屆學好英語的成功者的例子,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們感到通過努力能實現學習目標,從而對學好英語充滿信心。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興趣是人們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英語越有興趣,學習積極性就越高,自覺性就越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采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環(huán)境,活躍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優(yōu)美的語音、語調感染學生,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去啟發(fā)學生,選用實用、生動、有趣的例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如教唱英語歌曲,讓學生用英語做值日報告、情景會話、做游戲、英文短劇表演和組織英語競賽等;讓學生用學過的詞語或句型表情達意,充分滿足他們的表現及創(chuàng)造的欲望,使他們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持續(xù)飽滿的學習熱情。另外,還可以通過介紹英語背景知識、講英文笑話和國外趣聞等,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培養(yǎng)具備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開拓精神的人才,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其豐富的想象和超前的創(chuàng)造力,尤其要注重提問的藝術,課堂的提問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中專學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特點設置不同種類的問題,如預習性、總結性、評價性、聯想性、發(fā)散性提問,鼓勵學生對問題予以判斷、分析與評價,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應鉆研教材,把握知識要點、難點,所提的問題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發(fā)展規(guī)律,能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應從不同角度設置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提高他們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課堂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系和諧。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fā)出信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因此,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tài)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起“以生為本”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為了建立和諧的課堂,教師要轉換其角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重點、難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既是信息的發(fā)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教學效果較差,所以要把教師的“一言堂”改為“眾言堂”,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流,同時也允許學生之間的交流。小組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比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動形式。當然最佳的交流模式是多方位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個體,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等。
四、重視情感交流,提高教學實效
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情感交流,并善于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么就有利于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tài)、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能很好地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就緊張,學生就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有外部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但更主要的是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交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教師要正確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yōu)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tài)出現在課堂上,那么學生就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反之,教師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發(fā)泄在學生身上,勢必給學生造成難以言狀的心理壓力,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教育沒有了情感,就成了無水之池”。一位教育家曾經如是說。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自信心和上進心。表現在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民主的交流氛圍,對教學應充滿激情,做到情緒飽滿,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向學生傳遞關愛、信任和期望,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對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對因心理障礙造成口語表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簡單的英語說起,由易到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生上進的動力。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則應留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以增強學生間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傊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以鼓勵與表揚為主,用自己熾熱的情感之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輕松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為他們提供說英語的機會,這樣才能影響學生,使其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從而自覺地真正掌握所學內容。
總之,中專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離不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尤以非智力因素起決定作用。在中專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發(fā)學生智力的同時,如能重視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對提高中專英語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3]付彩麗.非智力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理論界,2006,(6).
[4]趙金霞.英語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