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幾個方面解析世界陸地氣候分布模式圖,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判斷氣候類型的三種方法,并通過比較法辨析幾種易混淆的氣候類型,旨在讓學生輕松掌握各種氣候類型的分類,達到全面掌握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與判斷的目的。
關鍵詞: 世界氣候類型 分布 判斷
一、世界陸地氣候分布模式圖
氣候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其中太陽輻射和大氣環(huán)流對全球性氣候帶的形成起決定作用,而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對區(qū)域性氣候的形成來說,往往起重要作用。
1.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決定了氣候的熱量帶。由于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緯度上分布不均勻,使地球上的熱量隨緯度的增加而減少,這是造成氣候差異最基本的因素。根據(jù)熱量的差異形成不同的氣候帶:熱帶氣候、亞熱帶氣候、溫帶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極地氣候。
2.大氣環(huán)流
一方面促進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發(fā)生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調(diào)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顯著地影響各地氣候,另一方面不同地區(qū)在不同的環(huán)流形勢下氣候不同。(1)受單一氣壓帶、風帶影響形成的氣候: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冰原氣候(極地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帶)。(2)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干季受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
3.海陸位置
海陸位置主要影響降水量。以溫帶地區(qū)亞歐大陸為例,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大陸內(nèi)部: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4.地形
地形輪廓、山脈走向、地勢高低等對氣候的影響。高原山地氣侯—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脈地勢高,地形起伏大隨著高度增加,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強,風力也大。
5.洋流
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例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澳大利亞西海岸荒漠環(huán)境的形成,西澳大利亞寒流有著一定的作用。
二、幾處特殊的氣候類型
1.四處熱帶雨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北部。遠離赤道,但因為它們都位于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海域有暖流經(jīng)過,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從而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2.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
地處赤道附近應當是熱帶雨林氣候,草原氣候應分布在雨林氣候南北兩側,但是東非高原卻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原因是雖然地處赤道附近,但是因為這里地勢較高,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狀況,形成了氣候涼爽、降水較少的熱帶草原氣候。
3.巴塔哥尼亞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這里東西距海均較近,且處于西風帶范圍內(nèi),但卻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這是因為該地處于山脈東側的背風坡和雨影區(qū),降水稀少。
三、關于氣候類型判斷的方法
1.根據(jù)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
先從緯度位置,確定已知地點位于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氣候(4種):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以及所屬溫度帶;再從海陸位置確定已知地點位于大陸東岸還是西岸;只分布在大陸東岸的氣候(3種):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只分布在大陸西岸的氣候(3種):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后將已知地點落實到全球氣候類型和氣候分布模式圖上,確定其氣候類型。
2.根據(jù)氣候類型的成因判斷氣候類型。
例: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中海氣候;6—9月盛行西南風,10—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熱帶季風氣候。
3.根據(jù)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
四、幾種易混淆的氣候類型
1.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
相同點:都屬于夏雨型氣候和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不同點:①從降水總量上看,熱帶草原氣候降水量(750—1000m)少于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1500—2000mm)。②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熱帶季風降水集中在6—9月,降水有突變現(xiàn)象;熱帶草原氣候雨季大致在5—10月,降水是漸變過程。③降水最多月的雨量不同,熱帶季風氣候超過600mm,而熱帶草原氣候<400mm。④前者月降水量大于200mm的月數(shù)不足3個月,后者有三個月或三個月以上;前者某些月份會出現(xiàn)滴水不降的情況,而后者則沒有這種現(xiàn)象。⑤景觀上:熱帶草原氣候在旱季草原枯黃,其干旱情況類似沙漠,而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就不顯著,仍有一些常綠植物存在。
2.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相同點:都屬于溫帶氣候,降水從總量和分配看,比較類似。
不同點:①最冷月均溫不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0℃以上,冬夏溫差小;溫帶大陸性氣候在0℃以下,冬夏溫差大。②溫帶海洋性氣候各月降水都不多,但各月降水差別很?。粶貛Т箨懶詺夂蚪邓^少,集中于夏季,且內(nèi)部氣候差異顯著,降水不均。③從成因上看,溫帶海洋氣候終年受盛行西風控制,終年濕潤,冬雨較多。冬不冷夏不熱,氣溫年變化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間;溫帶大陸性氣候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變化很大;干旱少雨。④從分布上看,溫帶海洋氣候分布于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的西岸,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的內(nèi)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nèi)部較為典型。
3.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氣候
相同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
不同點:①最冷月均溫不同。亞熱帶季風氣候在0℃以上(冬季溫暖);溫帶季風氣候卻在0℃以下(冬季寒冷)。②降雨量多少不同。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000mm(或>800mm);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000mm(或>800mm)。③雨季長短不同。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長,一般5—9月;溫帶季風氣候雨季短,一般7—8月。
參考文獻:
[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地理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主編張泉.高中全程復習方略世紀金榜地理.延邊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