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學習任務為驅(qū)動,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測試的分數(shù)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果的一種教學模式。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閱讀課文,互相傳遞和交換信息,較好地發(fā)展了各自的語言交際能力和閱讀能力,是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任務驅(qū)動 優(yōu)化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中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yǎng)學生口頭上、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側(cè)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币簿褪钦f,初中英語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基礎上,要更加側(c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因為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其繼續(xù)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同時,新修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積極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主動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自然地運用所學知識,在使用所學知識做事情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
通過多年的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靈活巧妙地將“任務型”教學運用于閱讀教學中,能較好地優(yōu)化英語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
一、“任務型”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學習任務為驅(qū)動,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測試的分數(shù)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果的一種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其強調(diào)掌握語言大多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的結(jié)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jié)果。英語課堂教學中具有的“變化性互動”所形成的各項活動,即任務。學生通過可以理解的輸入與輸出的交際性互動,來完成教師所設計的各項任務,進而產(chǎn)生語言運用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為學而用,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所以,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積極思考,努力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刺激和誘導功能的任務,這是至關重要的。任務設計好后,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閱讀和完成“任務”,學生通過以完成“任務”過程的交際活動以及任務成果展示的交流活動來促進語言的習得,充分發(fā)揮了各自的主觀能動性。
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完成老師所設計的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助學生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跳讀(scanning)。也稱掃描式閱讀或點式閱讀。其目的是為獲取特定的信息而閱讀,對無關部分可以忽略,適用于完成問答題或選擇題等“任務”。
2.掠讀(skimming)。也稱掃讀或略讀。其目的是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領會主旨,抓住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態(tài)度和傾向性,對文章的其他內(nèi)容可以不求甚解。適用于完成正誤判斷題等“任務”。
3.細讀(close/thorough reading)。其目的是對閱讀材料作深入透徹的了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段落大意、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篇章結(jié)構(gòu)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適用于完成段意概括和故事復述等“任務”。
下面筆者以Go for It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閱讀材料“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為例,談一談教學任務設計。
二、任務型英語閱讀課教學實例及分析
1.教材分析
(1)話題與內(nèi)容
本閱讀課圍繞整個單元的中心話題“etiquette”展開,教育學生助人為樂,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
(2)學習目標
a)認知目標:通過學習本課,學生能理解并學會運用下列單詞和短語:keep down,polite,impolite,in public,allow,break rules,drop litter,pick up,put out等。
b)能力目標:通過閱讀課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及對課文細節(jié)的理解能力,通過改編課文為劇本,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和表演能力。
c)情感目標:通過留意身邊的不良社會公德現(xiàn)象,糾正別人的不良行為,增強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
2.實踐過程
(1)閱讀前任務(Pre-reading task)
Task 1:以Brainstorm導入新課:在閱讀前,筆者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etiquette”,讓學生查字典,了解其讀音和詞義。然后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word ‘etiquette’?”接著,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引導他們說出相關詞(associated words),從而引出新課。
根據(jù)學生說出的相關詞,筆者提出了如下問題:
a.Do you think dropping litter is polite?Why?
b.Can we talk loudly in public?Where may we talk loudly?
c.If someone smokes on the bus,what will you do?
d.What do you think of spitting everywhere?
Task 2:在引導學生簡單回答上述問題后,讓學生看書上的插圖,找出“How many rules of etiquette can you see being broken?”問題的答案。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中。
(2)閱讀時任務(While-reading task)
Task 3: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隨著錄音,快速對課文進行略讀(skimming),然后分小組討論下列陳述(statements)的正誤。
a.Etiquette is the same in every culture or in every situation.(F)
b.It is common that standing very close to the person you are talking with in some Asian countries.(T)
c.Talking loudly in a library,a museum,or a movies theatre is impolite.(T)
d.We should take care to cough or sneeze loudly in public.(F)
e.Some rules of etiquette can often be different,some rules are the same everywhere in the world.(T)
小組討論后,由各小組選代表匯報各自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展示任務成果)。
Task 4: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再一次的掃描式閱讀即跳讀,獲取下列具體問題的答案。
a.What does the word of “etiquette” mean?
b.If someone spit litter on the street,what will you do?
(I will say to him/her,“Would you mind picking it up?”)
c.If someone cuts in front of you in a line,how do you say to him/her?
(Sorry,would you mind joining the line?)
d.If someone smokes on the bus,what suggestion will you give to him/her?
(Excuse me,could you please put out that cigarette?)
Task 5:組織學生分四個小組,對課文進行一次細讀,要求每個小組在細讀全文的基礎上,側(cè)重討論并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在各小組分別作了討論匯報之后,讓學生作如下段落大意選擇:
dParagraph 1 a.We have to be very careful how we criticize people.
b.The way people behav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situations.
bParagraph 2 c.sometimes,rules of etiquette are the same
almost everywhere.
d.Etiquette is a very important idea to understand.
eParagraph 3e.We might want to ask someone to behave
more politely if we see them breaking a rule of etiquette.
cParagraph 4 f.People in China and Europe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etiquette.
(2)閱讀后任務(post-reading task)
Task 6:Group work。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要求學生通過小組活動,組員間開展合作,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將課文改成短劇。然后,要求每個小組進行匯報表演。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盡管有一個小組表演得不是很理想,但學生興趣盎然,整個教室笑聲一片,把整節(jié)課再一次推向高潮。
Task 7:Discussion。What things are always wrong?And what depends on situation or culture?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完成下列表格。
Task 8:Survey。讓學生調(diào)查并一一列舉班上同學中存在的不文明行為。通過同學的調(diào)查,班上最不文明的學生表現(xiàn)出內(nèi)疚,最文明的學生自然就成了同學們學習的榜樣,這樣便較好且較自然地將同學們引到了文明守紀的規(guī)范上來。
Task 9:Homework。要求學生以“I can’t stand it”寫一篇100—150詞的作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閱讀教學中“任務”設計的原則
英語閱讀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叭蝿招汀苯虒W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不僅在運用中學,而且為運用而學。它直接通過學生用英語去完成各項課堂活動即各種真實的學習任務來達到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際的目的?!叭蝿铡蹦苡行ёプW生的“注意”,刺激學生的興奮,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降低學生學習的緊張度,成為學生樂學的“驅(qū)動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把握如下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
任務設計時,“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或主體,讓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通過交際活動和任務成果的交流促進語言的習得。其次,要體現(xiàn)人文精神,任務的設計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明辨是非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再次,所設計的任務要能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2.生活性原則
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應當是真實的、貼近生活的?!叭蝿铡比糍N近生活,就能令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只有當學生感到活動內(nèi)容與其內(nèi)心需求一致時,才會積極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活動中來,這樣,教學內(nèi)容才最容易內(nèi)化。
3.兼顧聽說寫的原則
閱讀教學是在側(cè)重“讀”的前提下,聽、說、寫能力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一定要走出閱讀教學只是讀,而以聽、說、寫無關的思想誤區(qū)。因此,在閱讀教學任務設計時,要兼顧學生聽、說、寫能力的培養(yǎng),各方面的“任務”盡可能都有所體現(xiàn),如上述課例,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都所體現(xiàn)。
4.梯度性原則
閱讀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有梯度。遵循由易至難、由簡到繁、梯度推進的原則。任務設計時,可以把學習難點設置為與之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幾個簡單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一個個簡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達到解決難點的目的。
5.思維性原則
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有啟發(fā)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求異思維,讓學生一定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能摘到蘋果。如果學生不加思考就能完成“任務”,那么學生還用得著去閱讀課文嗎?那就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了。
綜上所述,學生在任務的驅(qū)動下,各自有了強烈的閱讀欲望,其不再只是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他們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互相傳遞和交換信息,較好地發(fā)展了各自的語言交際能力和閱讀能力?!叭蝿招汀苯虒W,通過思考、調(diào)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是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國家課程標準專輯英語課程標準.http://vip.6to23.com/jcdsj/YY/ENG/ENG1.htm.
[2]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
[3]梁儀.初中英語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4]張正東.外語教育學.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