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日語漢字的吳音、漢音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其與中國漢字聲母“d、t、n、l”漢字音的對應關系,以期對中國人理解、掌握日語音讀(吳音漢音),和日本人理解并掌握現(xiàn)代漢語字音有所幫助。
關鍵詞: 日語漢字音 漢語漢字音 對應關系
一
對于中國人來說,日語中的漢字,我們幾乎都認識,但是現(xiàn)代漢字讀音與日語漢字音讀卻差別很大。除了日語語音本身的特點之外,主要是因為日語漢字音讀來源于中國古代漢字讀音。而中國現(xiàn)代漢字讀音則是在古漢語字音的基礎上,經歷了千百年的發(fā)展變遷演變成的現(xiàn)代讀音。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漢語語音的發(fā)展時期與日語漢字主要的音讀方式。
1.漢語音韻體系的時代劃分
漢語音韻史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上古音:周 秦 漢
中古音:魏晉南北朝——宋
中古音前期:魏晉南北朝
中古音后期:隋唐宋
近代音:元明清
現(xiàn)代音:清以后
從漢語音韻史的角度來看,日語的漢字音從漢語的中古音時期開始,不斷受到中國漢語語音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2.日語的借用音(吳音、漢音)
在漢字傳入日本時,由于受到一些歷史和地域因素的影響,一個漢字的音讀往往有好幾種。在現(xiàn)代日語中漢字的音讀主要是吳音與漢音。
吳音是最早傳入日本的漢字音讀法,主要是日本奈良時代以前的遣隋使,也就是日本朝廷派遣到中國的留學生或留學僧,由他們帶回日本的佛教經典或古籍的讀音。所以日本古典著作的《古事記》、《萬葉集》等,都是以吳音念誦的。這些音讀方式流傳到現(xiàn)在,主要是有佛教經典和中醫(yī)術語等的讀音。
漢音主要是奈良末期、平安朝初期的遣唐使或留學生,模仿9世紀到10世紀的長安地區(qū)的發(fā)音而形成的。這些遣唐使認為他們帶回來的發(fā)音才是真正的發(fā)音,所以為了和以前的發(fā)音有所區(qū)別,就把這一時代的讀音叫做漢音?!度毡緯洝肪褪且詽h音書寫的。
二
從語音學的角度來說,語音的變化是系統(tǒng)的,不是雜亂無章的,古漢語字音與現(xiàn)代漢語字音是有著對應關系的,而日語現(xiàn)代音讀又來源于古漢語,因此,現(xiàn)代漢語讀音和現(xiàn)代日語音讀之間雖然差別很大,但我們可以研究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總結出一定的規(guī)律。在現(xiàn)代漢語中,聲母“d、t、n、l”屬于舌尖中音,下面即以“d、t、n、l”為研究重點,具體考察其與日語音讀(吳音、漢音)之間的對應關系。
1.聲母“d”的漢字音
①聲母[d]的漢字,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タ行」、「ダ行」和「ザ行」。
②韻母[-ai,-ui]的韻尾[-i],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イ」。
③韻母[-ao,-iao]的韻尾[-o],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ウ」。
④韻母[-ou]的韻尾[-u],對應的漢音是「-ウ」。
⑤韻母[-an,-ian,-uan,-un]的韻尾[-n],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ン」。
⑥韻母[-ang,-eng,-ong]的韻尾[-ng],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ウ」。
⑦韻母[ing]的韻尾[-ng],對應的吳音是「-ウ」,漢音則是「-イ」。
⑧韻母[-uo,-i,-u],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ク·-ツ·-キ」。
2.聲母“t”的漢字音
①聲母[t]的漢字,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タ行」、「ダ行」和「ザ行」。
②韻母[-ai,-i,-ui,-ui]的韻尾[-i],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イ」。
③韻母[-ao,-iao]的韻尾[-o]は、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ウ」。
④韻母[-ou]的韻尾[-u],對應的漢音是「-ウ」。
⑤韻母[-an,-ian,-uan,-un]的韻尾[-n],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ン」。
⑥韻母[-ang,-eng,-ong]的韻尾[-ng],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ウ」。
⑦韻母[ing]的韻尾[-ng],對應的吳音是「-ウ」,漢音則是「-イ」。
⑧韻母[-uo],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ク·-ツ·-チ」。
3.聲母“n”的漢字音
①聲母[n]的漢字音,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ナ行」、「ガ行」、「ダ行」、「ザ行」和「タ行」。
②韻母[-ai,-ei,-i]的韻尾[-i],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イ」。
③韻母[-ao,-iao]的韻尾[-o],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ウ」。
④韻母[-an,-ian,-uan]的韻尾[-n],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ン」。
⑤韻母[-iang,-eng,-ing,-ong]的韻尾[-ng],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ウ」。
⑥韻母[ing]的韻尾[-ng],對應的吳音是「-ウ」,漢音則是「-イ」。
⑦韻母[-üe,-uo,-i],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ク、-キ」。
4.聲母“l(fā)”的漢字音
①聲母[l]的漢字音,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ラ行」、「ナ行」和「ザ行」。
②韻母[-ai,-ei]的韻尾[-i],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イ」。
③韻母[-ao,-iao]的韻尾[-o],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ウ」。
④韻母[-iu]的韻尾[-u],對應的漢音是「-ウ」。
⑤韻母[-an,-ian,-uan]的韻尾[-n],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ン」。
⑥韻母[-in,-un]的韻尾[-n],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ン」。
⑦韻母[-ang,-iang,-ong,-ing,-ong]的韻尾[-ng],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ウ」。
⑧韻母[ing]的韻尾[-ng],對應的吳音是「-ウ」,漢音則是「-イ」。
⑨韻母[-üe,-uo],對應的吳音、漢音都是「-ク」。
⑩韻母[-ie],對應的吳音是「-チ」,漢音則是「-ツ」。
三
通過以上考察,我們可以看出日語漢字音原本來自中國的漢字音,受到中國語音極大的影響。日語漢字音與漢語漢字音之間存在的對應關系,不僅僅局限于本文所涉及的聲母和韻母,在有關語音的其他方面也有著各自的對應關系。例如撥音、入聲字的漢語和日語的對應關系,等等,都可以對這些領域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對中日兩國漢字的發(fā)音進行研究,總結其規(guī)律性,對中國人理解、掌握日語音讀(吳音漢音)和日本人理解并掌握現(xiàn)代漢語讀音,將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沼本克明.日本漢字音の歴史[M].日本:東京堂出版,昭和61年5月.
[2]藤堂明保.漢語と日本語[M].日本:秀英出版,1992年3月.
[3]成春有.日語漢字音讀研究[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4]金國敏.中日兩國漢字在讀音上的異同[J].赤峰學院學報,2005,(1).
[5]萬久富.中日漢字的讀音比較[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1).
[6]王軍彥.現(xiàn)代漢日漢字讀音對照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