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DHS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DHS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35例。結果 平均隨訪18個月,35例骨折全部愈合,29例髖關節(jié)活動優(yōu)良,5例髖關節(jié)活動中等,1例髖關節(jié)活動差。結論 DHS進行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治療,手術較簡單,穩(wěn)定性好,是臨床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一種合理選擇。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 DHS; 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3-39-02
股骨粗隆間骨折多發(fā)于老年人,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其發(fā)生率有逐漸上升趨勢,隨著內固定技術及圍手術期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學者主張手術治療,臨床上內固定方法較多,但不同術式各有利弊[1,2]。動力髖螺釘(Dynamichip screw,DHS)是目前治療此種骨折理想的內固定材料。筆者自2004年1月~2007年9月采用DHS對35例65歲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進行治療,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5例,其中男性10例 ,女性25例,年齡65~80歲。左側15例 ,右側20例。按Evan標準分型:Ⅱ型11例 ,Ⅲ型18例,Ⅳ型6例。Ⅳ型骨折術中加用防旋拉加力螺釘。傷后至手術時間為3~10d,平均5d。合并高血壓7例 ,糖尿病6例。
1.2 手術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平臥于手術臺上,臀部墊高,股骨大粗隆外側切口,使大粗隆、股骨頸基底部及股骨上段充分暴露。牽引患肢直視下使骨折復位滿意后,于大粗隆下方約 2~3處放置定位角儀,經角度儀貼緊股骨距上方鉆入1枚導針,必要時平行該導針上、下方約1cm處再分別鉆入2枚導針。導針尖端至股骨頭軟骨下方約1~1.5 cm處為宜,據導針進入骨皮質深度,選擇相應的髖螺紋釘,沿導針擴孔并攻絲后擰入髖螺紋釘,拔出導針,將預先選好的角度等于或大于健側頸干角的套筒鋼板套入,如直接套入困難時,可先將套筒鋼板柄朝上,套上髖螺絲釘后,輕輕向前、向下搬即可使柄與股骨干縱軸平行,加壓器加壓使鋼板與骨皮質相貼,密質骨螺絲釘固定鋼板,如伴有小粗隆骨折者,可同時用鋼板最上方螺絲釘固定小粗隆骨折,亦可用鋼絲將小粗隆捆扎原位。擰緊髖螺絲釘尾部加壓螺絲,活動患肢檢查骨折固定可靠,沖洗切口,放置負壓引流管,縫合關閉切口。手術時間1~2h,術后使用抗生素3~7d,視骨折類型及骨質疏松情況,指導功能鍛煉。
1.3 圍手術期的治療管理
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全面檢查,尤其是心肺功能,改善心功能,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控制糖尿病及心肺基礎疾病,予以脛骨結節(jié)骨牽引,加強翻身叩背等護理指導,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深靜脈血栓,預防褥瘡及肺炎。在手術后,應繼續(xù)鞏固這些治療及護理措施。術后慎用止血藥物,并在術后第1d起 ,增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2周,并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等藥。術后48h左右鼓勵患者坐起,并逐漸進行髖、膝關節(jié)被動活動,4周扶拐下地活動,部分負重,4個月完全負重。
2 結果
術后隨訪0.5~3年,平均1.6年。臨床結果采用莫氏優(yōu)、良、中、差評定[3],優(yōu):髖關節(jié)活動正常無疼痛,完全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本組19例54.3%;良:髖關節(jié)活動度達正常80%以上,輕微疼痛,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本組10例28.6%;中:髖關節(jié)活動受限,中度疼痛,影響工作生活,本組5例14.3%;差:髖關節(jié)活動嚴重受限,重度疼痛,內固定失敗,本組1例2.8%,術后優(yōu)良率82.86%。
3 討論
3.1 DHS的生物力學特點
動力髖螺釘(DHS):其優(yōu)點為固定牢固,具有滑動加壓功能。該釘固定不穩(wěn)定轉子間骨折時由于受剪力作用,使套筒與加壓螺釘桿之間產生滑動,有利于骨折間隙加壓,即變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為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加壓力,以利早期負重和愈合。動力髖螺釘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它不但具有靜力性加壓作用,而且具有動力性加壓作用,在骨端吸收壓縮的同時,該釘仍能起到加壓及牢固的內固定作用。因此使用該釘以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動。DHS內固定治療逆粗隆間骨折時,可因剪切應力導致內固定失敗。
3.2 DHS的適應證
DNS適合于大多數股骨粗隆間骨折,即EvansI~IV型,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釘板系統(tǒng)。DHS經過股骨頸的拉力螺釘固定于骨折近端,另一端為板狀固定骨折遠端,具有靜力加壓與動力加壓雙重功能,能保持良好的頸干角,允許早期部分或完全負重治療穩(wěn)定性粗隆間骨折成功率高,DHS是目前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金標準。但對于粉碎性不穩(wěn)定的股骨粗隆間骨折,由于股骨頸后內側骨質缺損,壓應力難以通過股骨距傳導,內植物上應力增大,螺釘切割股骨頭,易導致鋼板疲勞斷裂,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DHS并不適合于所有粗隆間骨折。對骨折累及大粗隆、嚴重粉碎性粗隆下骨折,骨折線位于DHS 進針處時則不適用。對于逆粗隆間骨折,由于骨折近端有向外移位的傾向,而DHS系統(tǒng)又是通過使近端骨塊向外下移位加壓獲得穩(wěn)定的,因此極易導致固定失敗。
3.3 康復訓練時機及方法選擇
DHS結構堅強,能有效承受負重載荷,具備早期負重條件。但負重時間及程度宜根據病人體質、骨質疏松情況、骨折類型、手術內固定情況、后內側骨皮質重建情況等綜合考慮。一般認為,穩(wěn)定性骨折,康復訓練3~10d開始,多數主張1周后開始,并應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特別是小粗隆等后內側骨皮質未得到重建固定的病例。不穩(wěn)定骨折,應適當延長康復訓練時間。Radford等[4]報道124例DHS,110例術后3周就能承重站立。國內學者多數主張4周左右開始扶拐部分負重,直到骨折愈合。蔡迎峰等[5]的200例DHS中,有12例半年后發(fā)生內翻,認為即使X線片有骨痂形成,也要考慮這些骨痂能否承受壓力,以行使股骨上端桁架結構的作用。國內外學者研究證實,CPM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的同時,可加快關節(jié)內滑液循環(huán),減少關節(jié)黏連,抑制關節(jié)周圍炎癥反應;促進手術部位血液循環(huán),減輕疼痛,消除腫脹,促進骨折愈合。張晚生等[6] 研究認為,CPM可使腫脹和疼痛消失提前1周 ,并能大大減少DVT的發(fā)生。本組病例術后3~7d開始使用CPM,僅1例發(fā)生DVT。
總之,DHS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只要掌握好適應證,操作得當,可達到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患者早期康復的目的,為粗隆間骨折提供了一種比較理想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 付梓新,顧開宏,吳榮林,等. 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方法進展[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4):547-548.
[2] 劉文庚. DHS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評價[J].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6,24(2):219-220.
[3] 莫子丹,陳鴻輝,梁偉國,等. 滑動加壓鵝頸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999,5(6):331-332.
[4] 洪加源,練克儉,郭林新,等. Richard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并發(fā)癥 27處原因分析[J]. 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1,16(3):233-234.
[5] 蔡迎峰,陳勝,張維. 股骨小粗隆缺損的生物力學評價及臨床意義[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1,16(3):179.
[6] 張晚生,田樹文. 股骨轉子間骨折兩種鵝頭釘臨床應用比較[J]. 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6,20(4):75-76.
(收稿日期: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