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索紅細胞在冰凍解凍過程中形態(tài)體積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尋求科學的冰凍解凍程序。方法 通過測定觀察紅細胞在冰凍、解凍洗滌過程中的體積和形態(tài),并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紅細胞的變化規(guī)律。結(jié)果 紅細胞在冰凍解凍過程中體積由大逐漸變小直至恢復正常,形態(tài)由大刺毛細胞或大球形細胞逐漸恢復正常紅細胞的圓盤狀。結(jié)論 隨著紅細胞冰凍解凍過程的順次進行,紅細胞體積和形態(tài)逐漸恢復正常。
[關鍵詞] 紅細胞冰凍; 紅細胞解凍; 細胞體積; 洗滌
[中圖分類號] R19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3-113-02
紅細胞的冰凍保存解決了特殊血型血液和自體血液長期儲存的問題,加入細胞內(nèi)冰凍保護劑甘油后,紅細胞在-80℃條件下可保存10年,臨床使用前要做復蘇、洗滌去除冰凍保護劑的處理[1]。本研究著重于觀察分析紅細胞冰凍解凍過程中各步驟細胞形態(tài)體積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為紅細胞解凍過程中關鍵控制點的操作提供事實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衡水市中心血站Rh陰性紅細胞冰凍保存、Rh陰性冰凍紅細胞解凍后供應臨床各20例。
1.2 工藝流程
1.2.1 紅細胞的冰凍 加入57.1%的甘油,使甘油在紅細胞中的濃度達40%,于-80℃冰箱冰凍保存。
1.2.2 一洗(第一遍洗滌紅細胞) 于38~40℃水浴解凍紅細胞,然后依次加入濃鹽水、羥乙基淀粉,離心棄去上清液。
1.2.3 二洗(第二遍洗滌紅細胞) 依次加入羥乙基淀粉、生理鹽水洗滌,離心棄去上清液。
1.2.4 三洗(第三遍洗滌紅細胞)加入生理鹽水洗滌,離心棄去上清液。
1.2.5 四洗(第四遍洗滌紅細胞) 加入生理鹽水洗滌,離心棄去上清液。
1.2.6 懸浮 紅細胞用生理鹽水懸浮后供應臨床。
1.3 方法
在工藝過程中紅細胞冰凍前、各洗滌過程離心棄去上清液前、生理鹽水懸浮后分別取樣,用顯微鏡和血細胞計數(shù)儀觀察檢測紅細胞形態(tài)體積的動態(tài)變化,各樣本相互對照研究并與正常紅細胞對照研究。
2 結(jié)果
流程各階段取樣,與正常人紅細胞體積(90fL)[2]作對比分析,結(jié)果見表1。將各階段紅細胞體積相互對比觀察,分析細胞大小變化的顯著性差異,結(jié)果見表2,3。
3 討論
紅細胞的冰凍、解凍過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涉及細胞微細結(jié)構的變化、功能的恢復等。通過與正常紅細胞對照分析,紅細胞在加入冰凍保護劑和解凍洗脫甘油過程一洗——三洗后的紅細胞體積都大于正常,四洗和懸浮后的紅細胞體積恢復正常。通過顯微鏡觀察,紅細胞的形態(tài)由加入甘油后的大刺毛細胞或大球形細胞逐漸恢復至圓盤狀。形態(tài)大小的恢復是決定其輸入人體后發(fā)揮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礎。
紅細胞在加入甘油后體積與解凍第一次洗滌后的體積無明顯變化,顯微鏡下,其形態(tài)也無明顯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紅細胞內(nèi)的滲透壓變化很大,但形態(tài)體積基本無變化,說明紅細胞在加入甘油后已處于高度膨脹狀態(tài),所以在甘油的加入過程和解凍時第一次洗滌過程,液體的加入速度一定要慢,并有足夠的平衡時間,促進細胞內(nèi)外滲透壓的平衡,避免造成紅細胞的破裂。一洗——四洗過程中相互之間細胞體積的變化比較顯著,在此過程中紅細胞體積由大逐漸變小,四洗和懸浮后紅細胞之間,體積無明顯差異,說明四洗后紅細胞體積已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 王培華. 輸血技術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68-70.
[2] 全國衛(wèi)生專業(yè)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 2008年全國衛(wèi)生資格考試指導——臨床醫(yī)學檢驗與技術(中級)[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0.
(收稿日期:200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