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保障學生每天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時間,把課間操擴展為一門系統(tǒng)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體育鍛煉模式,它是一種新型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體質(zhì)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因此,大力推進大課間體育活動,是當前學校體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原因之一:對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理念的理解存在誤區(qū)
少數(shù)學校仍然將大課間體育活動與以往傳統(tǒng)的課間操混為一談,要求全校學生統(tǒng)一做同一種游戲,還有的學校就是讓學生跑步,或者集體做廣播體操,就作為大課間體育活動,其實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在課間操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學校體育活動形式,是對傳統(tǒng)課間操的繼承和發(fā)展,它比課間操的時間長,時間一般在25~30分鐘,活動內(nèi)容更豐富,很多學校提供了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繩、踢毽等鍛煉項目,讓學生像進“超市”一樣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也可以與教育部推行的“體育、藝術2+1”項目結合起來實施,因地制宜,充分運用學校現(xiàn)有場地、器材,系統(tǒng)地設計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鍛煉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特長,形成本校特色,讓學生在陽光下參與體育鍛煉,體驗體育鍛煉的樂趣。
原因之二:學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校領導對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認為僅是體育教師的事,評比中有些學校僅看到體育教師的組織實施,很少有其他教師參與,其實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共同合作,才會行之有效。在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等幾個方面都要提倡分工合作。
首先,作為學校領導要把握教育方針,統(tǒng)一思想,形成共識,把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學校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活動計劃的制訂和督促實施,落實活動時間、管理人員,明確工作量與工作職責,保障開展活動所需的經(jīng)費。
其次,體育教師要根據(jù)學校活動計劃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方案應根據(jù)學校的場地、器材、體育傳統(tǒng)、特色等具體情況來制定,指導和評價大課間活動,活動方案要有活動內(nèi)容、進退場設計、場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員分工、評價辦法、信息反饋等,尤其對動作難度大的項目要進行個別指導。
第三,班主任應是大課間活動的主要管理者和組織者,主要按學?;顒臃桨敢蠼M織和指導學生有秩序的活動,并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班主任工作是關鍵,只有管理到位才會保證活動質(zhì)量,才不會使大課間活動制度落空。
原因之三:忽視了學生的安全問題
學校體育工作要重視安全管理,更應重視安全教育。要求學校管理部門和體育教師、班主任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教育,活動安全教育,并做到有效的管理。始終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明確職責,管理到位,切忌開展放羊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全校師生每天在同一時間開展的一堂大課間體育活動,其組織復雜而又嚴密,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單桿、雙杠等危險性項目,要有專人保護、幫助,以預防為主,特別在分班活動中大都涉及學生自由活動,其組織管理要求較高,班級任課教師來參與鍛煉、參與管理是最合適的。因為任課教師對自己班級的情況較為熟悉,利于組織指導和安全管理,利于保證活動質(zhì)量。為了提高管理質(zhì)量,應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進行適當?shù)呐嘤?,培訓的主要?nèi)容為活動內(nèi)容的運動技能、練習方法、組織形式、管理要求等。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教學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學校在開學初安排課務時應把大課間活動作為課時量安排給班主任。在明確工作量的同時,也明確了管理和安全職責。學校還應組織人員定期檢查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確保安全使用,以減少和避免校園運動事故的發(fā)生。
當然,在開展過程中學校應根據(jù)季節(jié)以及開展情況及時總結、調(diào)整實施方案,只有適合的才是有效的,持之以恒,建立和完善大課間管理評價制度,制定大課間體育活動評價辦法,把評價標準和要求告知每個師生,并組織人員對每次活動進行檢查、督促,并把臨場指導和安全管理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學期末進行評優(yōu)評先,真正把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載體,促進師生積極投身于強身健體運動,在運動中領略體育的魅力,體會運動的快樂!
(責任編輯劉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