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等職業(yè)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影響著社會的未來。因此,建設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nèi)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建設和諧校園的前提是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本文通過構建和諧班級的必要性分析,提出幾點構建和諧班級的策略。
關鍵詞: 中等職業(yè)學校和諧班級構建策略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這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中等職業(yè)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影響著社會的未來。因此,建設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nèi)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建設和諧校園的前提是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要讓莘莘學子在這里長身體,長知識,開發(fā)潛能,完善人格,愉快地度過生命歷程中最寶貴的年華,為可塑的青春寫下燦爛的一頁,使教師在為學生謀求終身幸福的同時獲得自身的幸福,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
一、構建和諧班級的必要性
1.學生獲得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學生成長、能力發(fā)展日見重要?,F(xiàn)在,實行民主管理是學校成功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而班級建設亦如此,班級建設的成效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的觀念決定學生的發(fā)展,班級建設的關鍵在于教師。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在于教師和學生的雙方促進;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既是學校的管理者,又是學校的被管理者,實現(xiàn)教師在管理他人和接受被管理這二者關系的雙贏,是學校實行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增強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關鍵和決定因素。
2.履行社會承擔責任的基礎
只有不斷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zhì),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不是靠喊口號、畫標語就能解決的問題。教育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學生一旦走出校門就和社會真正接上軌。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文化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使其獲取必要的知識,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現(xiàn)在處于學習階段,班級就是他們活動的小社會,學生在這個小社會的活動能為他們以后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提供更多準備,班級建設對學生今后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yǎng)有極大影響。
3.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基石
教育教學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受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學生接觸的新事物越來越多,學校教育的范圍不斷擴大,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方式難以跟上形勢的發(fā)展,也難以獲得學生的認同。學生家庭背景形形色色,家庭條件千差萬別;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有時間、地域的限制,學生的教育工作主要落在教師身上。班級是學校的小單元,學生和教師是學校的細胞,如何使這些細胞和諧相處、形成合力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因此,我們在班級建設中若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這些心理上、物質(zhì)上的差異,則不可能形成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教育教學工作的效度大打折扣。
二、構建和諧班級的策略
班級是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時間里組織起來的,因此班級合力并不是與班級的成立同時產(chǎn)生的?;ゲ幌嘧R的一群人會聚到一起,逐步地在價值取向上獲得共識,這中間有一個過程。班級精神及合力是在班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從班級教育問題認識的角度來看,我們有著共同的教育價值追求,因此需要研究的是積極班級合力的形成。
1.構建學生合力形成的平臺
班訓是班級明確提出的價值追求,它用最簡煉的語言表達。它在許多學校的班級里,在教室黑板的上方,用來警示、激勵全體班級同學。班訓把教育文化的價值追求,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和班級成員的發(fā)展需要,明確提出來,使得班級成員有明確的進取方向。在現(xiàn)實的班級教育活動中,許多班級的班訓都大同小異,并不能體現(xiàn)班級的特征,因而盡管班級的成員們天天可以看得到,但可能視而不見,或根本不打算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這種班訓是不可能發(fā)揮積極作用的。許多班級情況比較復雜,同一個班級里有的學生家庭可能非常富有,有的學生家庭則可能陷入了困境;有的學生各個方面上進,有的學生則可能是教育有困難的學生。種種復雜的學生情況,使得班主任不能一下子把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所以建立恰當?shù)募钪贫仁欠浅1匾模鳛槿喑蓡T努力奮斗目標提出來,不能只反映部分學生的發(fā)展要求,但也不能不顧及特殊個案。建立班級激勵制度有一個客觀的過程,要與學生協(xié)商,學生不認可的制度,制訂得再好也不會有良好的效果。當然教師的引導作用不能拋棄。
2.培養(yǎng)班級的核心凝聚力
要培養(yǎng)班級的核心凝聚力,一是建立起強有力的班委領導班子。班干部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他們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對錯,在同學中的威信,往往能決定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和風氣。班級中學生有學生的學生緣,學生有學生的語言,借用學生的力量來解決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自覺性是不錯的教育方法。二是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的能力是多樣化的,因此要提供多元的榜樣。榜樣要盡可能地清晰,使其有比較明確的參照體系。樹立的榜樣應通過展示和比較得到突穎而出的對象,因此班級建設的過程中要開展各種學生能力的活動,如學習成績突出者、體育競賽優(yōu)勝者、繪畫歌詠優(yōu)秀者、工作能力強者、行為習慣良好者、道德品質(zhì)良好者、心理品質(zhì)穩(wěn)定者等,都可以作為榜樣。榜樣既可以作為學習模仿對象,又可以作為競爭對手,能極大地提高班級內(nèi)部合力和外部競爭力。三是班級價值觀。按馬斯洛的觀點,只有在生理的需要與安全的需要滿足的情況下,人才會產(chǎn)生更高級的需要。學生在生理的需要與安全的需要滿足后,就會產(chǎn)生社交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學、老師等對其所表現(xiàn)的愛護與關懷、溫暖、信任、友誼等,方會有尊重的需要。學生需要的多樣性,決定有多樣不同的價值追求,這不同的多樣價值追求,都有其合理性。與任何一種價值觀相關的需要的滿足情況會影響人對另外的價值觀的態(tài)度。
3.構建和諧班級的宣傳媒體
這里所說的“班級媒體”是指在班級傳播信息的工具,如班級的板報欄,許多班主任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班級日報”、“班級周報”、“班級日記”等。這些班級媒體如果運用得當,在積極的班級精神的塑造中,就可以發(fā)揮獨特的作用。班級的主導價值取向要經(jīng)過班級成員的“協(xié)商”,還不僅是班級成員們個體間的“協(xié)商”,更重要的是不同文化價值取向之間的“協(xié)商”。如班級的板報、班級日報等見諸文字的東西,受到班組成員們積極關注,可以更迅速地在全班的范圍內(nèi)影響班級成員。因此,班級媒體在班級積極精神的形成中,可以發(fā)揮更好的作用。通過班級媒體對班級精神的宣傳、討論等,可以使班級精神得以穩(wěn)固和豐富。班級媒體在班級塑造中發(fā)揮作用的條件在于人群中始終進行著信息的交流,班級中進行交流的媒體是多種多樣的。如果這些班級日報就是為某種“評比”制作的,那么就難以在班級精神的塑造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班主任在自己的思想上把握班級現(xiàn)實文化與教育文化,還只是其個人的行為,這種個人的行為要變成班級的現(xiàn)實,還必須通過班級每一個成員的整合,運用班級媒體進行積極班級精神的塑造。
4.確立和諧班級的師生感情
“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主要的品質(zhì),就是熱愛兒童”?!皼]有人的感情,就從來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愛源于一種責任,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在工作中,堅持愛的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要建立和諧的班級,情感教育更不可忽視,愛是構建和諧班級的源泉。一是教師熱愛學生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對學生抱有強烈的愛、誠摯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信任和親近,才能營造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良好教育氣氛。渴望得到教師的愛護、關心和尊重,是少年兒童普遍的心理特征。倘若教師把愛生情感“投射”到學生心里,溫暖孩子們的心田,師生間就會有心心相印的體驗。而且,愛應該是雙向的,教師既要讓學生得到愛,又要教會學生會愛。有時教師的幾次咳嗽,引來多位學生的問候,有這樣的師生感情,豈會搞不好班級管理?在學習和生活中,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同學或父母,都應主動地關心他們,那樣才會在班主任需要幫助的時候得到更多的人的關心。二是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學生的愛、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愛,能很好地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愛、對師長的愛、對同學的愛、對集體的愛。特別是在處理后進生方面更是具有神奇的力量。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常把后進生當成“差”生,是“榆木疙瘩”朽木難雕,嚴重傷害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久而久之讓這部分學生成了班中極不和諧的風景。其實,這部分學生同一般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形成某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xiàn):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產(chǎn)生自卑心理,消極沉悶;有的采取疏遠集體,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離校逃學。凡此種種,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而使心靈蒙受創(chuàng)傷,正常成長遭到壓抑。因此,在轉(zhuǎn)化后進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評和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愛心,十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學生喜愛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有個女同學,各科成績都差,內(nèi)向不愛表現(xiàn),我從對她幾次談話中了解到,她認為自己笨,反應慢且智力低,老師、同學會看不起她,平時不愿與同學交往,學習上有困難也不問老師、同學。針對她的情況,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對她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聰明在于勤奮的道理,課堂上有意對她投送親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讓她回答一些較容易的問題,答對了便進行表揚、鼓勵,還安排課余時間耐心地幫她補習基礎知識,使她感受到老師在關心幫助“我”、愛“我”的溫暖;從而恢復自尊心,對老師從戒心變?yōu)橘N心,從疏遠變?yōu)橛H近,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人也變得陽光起來,在班里又聽到了她和同學玩耍時發(fā)出的銀鈴般的笑聲。
總之,建設和諧班級的終極目標,是以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為背景,以黨的政策和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保證,通過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使每一個師生的生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要提倡民主化、人性化的班級管理,要讓每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要吸引家長關心和參與班級建設,參加學生的活動,要改進班級的德育工作。自主和實踐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從而達到知行統(tǒng)一,完善學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