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瓊 呂 璇 陳影紅 張 敏 黃國雄
本文以廣州市田徑隊短跑運動員(2男、1女)為研究對象,采用SySmex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K*21N、Rayto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2010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對訓練后一小時內和隔日晨空腹靜脈血樣進行全血分析和血清分析,測得運動員連續(xù)三周末的血紅蛋白、血尿素氮、肌酸激酶、血睪酮四項生化指標對運動負荷進行分析。
1訓練計劃
訓練周期為3周。每星期6個訓練日,訓練計劃。
2訓練監(jiān)測
測試分為三階段.測試時間分別為第一周末、第二周末與第三周末。
2.1第一階段監(jiān)測
本訓練段的負荷量較小。負荷強度吳XX為大。其他隊員為小。三隊員經(jīng)過本段負荷后,身體機能狀況分別處于良好(李XX)和較好(吳XX、呂XX)水平。吳XX適應本段負荷強度的刺激,于其他隊員則無論是負荷量或強度均為偏小。
2.2第二階段監(jiān)測
兩男隊員經(jīng)本段中等及小負荷量和大強度訓練負荷的刺激后顯示:吳XX對負荷強度的安排適應,而負荷量對其則稍偏大,身體機能基本恢復。李XX適應本段訓練負荷,其身體狀況較好。兩男比較,李XX的適應度較吳XX好。女隊員的訓練負荷較大,致使其機能出現(xiàn)下降趨勢,因而本段負荷對其不太適宜。
2.3第三階段監(jiān)測
本段負荷量的安排對吳XX和女隊員偏大,強度適宜,女隊員強度偏大。半周的主動調整訓練負荷量偏大,強度適宜。
3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隊員負荷后機體所顯示的狀況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其形成因素很大程度來自隊員訓練水平的差異以及性別差異。訓練計劃的安排與計劃的實施存在距離,對負荷量的控制與把握未如控制把握負荷強度來得理想。第二、三訓練段的負荷量的積累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恢復是血睪酮下降率較高的動因,也是造成第三訓練段結束后機能水平下降的主因。運動年限短,訓練水平相對較低的運動員負荷后,其應激反應監(jiān)測值雖然未超正常值范圍,但與基礎值比較,在其變化百分率居高的情況下.判斷其變化狀況不能只考慮是否超出正常值.同時更應考慮其變化率的大小以及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從而作出更客觀的判斷。鑒于本專項組運動員訓練水平、年齡層次和性別等不同的特征,今后可考慮把負荷量適宜度進行個體化安排。為了把訓練計劃的安排與計劃實施的距離縮小,對負荷量的把握和控制可借助科技監(jiān)測提高其準確度,有效避免負荷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