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娜 張 佳 陳 棟
一名優(yōu)秀全能運動員不應有多個項目低于單項平均成績。均衡性是當今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以全能均衡性的特點和優(yōu)勢取得競賽的勝利是至關重要的。而目前我國的十項全能運動水平較低,與世界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作為田徑的基礎項目應該得到充分發(fā)展。隨著現(xiàn)代訓練理論的發(fā)展,各國體育工作者,對男子十項全能進行了多種途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得出了男子十項全能項目所特有的基本規(guī)律。本文通過收集整理我國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的成績有關資料,利用文獻資料、圖表分析和數理統(tǒng)計的方法,通過與國外相近水平運動員成績因素的比較,找出同等水平的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應具備的各單項成績水平及成績構成比例,從中了解我國運動員存在的哪些優(yōu)勢與不足,為我國十項全能運動員的因素控制訓練提供參考依據。(研究對象為近幾年的國內健將運動員18名和國外8000分左右的運動員19名)。
1.結果與分析
1.1我國十項全能運動員與國外運動員單項成績比較
我國健將運動員的單項得分比例與國外8000分水平運動員成績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我國運動員在三個跑類項目(100米、400米、11O米欄)上占的比例遠遠大于國外運動員相應指標,其它七個項目的比重均小于國外運動員指標。說明我國選手在跑類項目上占據優(yōu)勢。但在各項目發(fā)展的均衡方面較差,單項比例不協(xié)調,特長項和特短項相差顯著。反映了全能運動員單項組合比例的一般規(guī)律。但國外選手的成績比例曲線起伏相對我國較小,說明其相對均衡性較好,是在高水平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有所特長。而我國運動員的相應情況表現(xiàn)較差。
1.2我國運動員與國外運動員同類項目得分比例比較
根據國內外文獻,將十項全能各單項分為四類,即速度類(100米、400米、110米欄)、彈跳類(跳高、跳遠、撐竿跳)、投擲類(鉛球、標槍、鐵餅)和耐力(1500米)。因此,我們按四類組合分別統(tǒng)計中外運動員的類項得分可以看出第一天積分大于第二天積分是運動員的共同規(guī)律,這可能與第二天體力下降太大有關。但二者的百分比值差異較大。我國運動員各類項目占總分的比例與國外運動員相比大小順序是一至的,均按跑、跳、投、耐力順序排列。但第一天和第二天比例相差太大,國外運動員兩天差3.4%,我國運動員兩天相差近5%。反映出我國運動員專項能力較差,技術性較強的項目掌握不穩(wěn)定。提高第二天項目的得分能力是我國運動員的突破點。我國健將與國外8000分運動員相比,跑類占比例較大。超過了國外選手,跳類接近,是符合我國運動員特點的。是正確的:但耐力落后較大是不應該的。加強耐力訓練仍是我國高水平運動員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此外,投擲類項目在總分中的比重非常接近國外選手,說明投擲比例是合適的,應打破傳統(tǒng)上認為我國投擲很弱的錯誤認識,不應一味與國外隊員的絕對值比較,應從全能單項構成比例規(guī)律看問題,在保持適宜單項比例前提下,提高整體均衡性水平是我國全能發(fā)展的關鍵。各單項均衡地發(fā)展是我國當前十項全能訓練的重點方面。
2.結論
2.1我國十項全能運動員三個快跑項目上占的比例大于國外運動員相應水平,說明我國選手在速度項目上占據優(yōu)勢。單項發(fā)展比例不協(xié)調,特長項和特短項差顯著,耐力項目比重太小,是我國運動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2.2第一天積分大于第二天積分是全能運動員的共同規(guī)律。我國運動員各類項目占總分的比例與國外運動員相比大小順序是一至的,均按跑、跳、投、耐力順序排列。但第一天和第二天比例相差太大,反映出我國運動員專項能力較差,技術性較強的項目掌握不穩(wěn)定。
2.3我國運動員與國外運動員相比,單項成績發(fā)展的均衡性較差。在訓練中使各單項均衡發(fā)展是我國十項全能訓練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