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帥
[摘要]課堂氣氛對大學英語教學至關重要,良好的課堂氣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在分析課堂氣氛與教學效果關系的基礎上,提出大學英語課堂氣氛營造的必要性,探討了獲得良好的課堂氣氛與教學效果的三種模式。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氣氛;教學效果
一、引言
大學英語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工具性, 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大學階段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在進入大學階段以后,具有進一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地更加復雜和細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也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根據(jù)筆者多年工作實踐,探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系列途徑。
二、課堂氣氛與教學效果的關系
課堂氣氛是一種社會性心理氣氛, 是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師生共同產(chǎn)生的集體情緒、情感的表現(xiàn), 同時它也反映出教與學的關系。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為集體情緒, 對教學效果的作用很大。由于人的認識過程與情感過程密不可分, 因此積極的課堂氣氛能夠表現(xiàn)師生之間的“相互信賴”、“相互依賴”、“寬容”與“互助”的特點,該類課堂氣氛對教學效果的提高起著促進作用; 消極的課堂氣氛表現(xiàn)為師生之間“控制與服從”、“恐懼與不信任”的特點, 該類課堂氣氛對教學情境與學生情緒造成不適應, 對教學效果起阻礙作用。
三、大學英語課堂氣氛營造的必要性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課堂氣氛是大腦學習中樞與情感中樞發(fā)生聯(lián)系的過程。課堂氣氛的形成與引起師生的某種情緒、情感和知覺、觀念思考等認識過程相互聯(lián)系, 良好的教學情緒能驅(qū)使師生積極的觀察和思考,冷漠而消沉的教學情緒則會使師生大腦的活動能力削弱, 使觀察思考受到抑制。這正是情感興奮與抑制性在課堂氣氛中的體現(xiàn)。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感到茫然和無奈。因為,一方面,由于所教授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英語水平存在巨大差異,這無疑給教師的施教帶來一點的困難;另外,由于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外界壓力驟然減少,造成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科學方法, 直接影響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課堂氣氛。這些都對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帶來了負面影響。
因為課堂氣氛是一種有特殊功能的“信號”。學生接受其刺激后, 就會形成關于該課堂情境的記憶映象, 以后再遇到類似情境發(fā)生, 會喚起相應的情緒體驗, 從而表現(xiàn)出積極或消極的態(tài)度反應,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某一教學集體的課堂氣氛。我們常能見到不少人在談某些知識時, 還常會聯(lián)想起他們的老師是如何講課, 如何表達, 還能以當時愉快的情感體驗有聲有色地再現(xiàn)出原來的課堂氣氛。因此,課堂氣氛對教學效果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良好的大學英語課堂氣氛, 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彼此滿意愉快, 互相信賴, 促進了知識的傳授和接納, 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氣氛體現(xiàn)為教學情境與學生求知心理是否適宜、師生關系是否和諧, 并以情緒、情感的方式表達出來。不難想象, 課堂教學氣氛濃郁, 教學效果就一定良好。
四、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課堂氣氛營造模式
(一)情緒營造模式
情緒渲染營造模式,即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注意調(diào)節(jié)師生之間情感的互動,教師積極應用良好的情緒感染學生。因為,人的情緒和情感具有相互感染作用。如果教師板著面孔走進教室, 步入課堂就很容易與學生拉開很大的距離,會使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畏懼感,從而在情感上與教師產(chǎn)生距離, 這種冷漠的師生關系不僅很難融洽,而且容易造成課堂教學氣氛低沉,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然情緒、情感具有感染作用, 作為社會一員的教師, 就不可能不受來自社會諸方面不良因素的干擾而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這些影響或來自社會不同行業(yè), 或來自領導與被領導方面, 都會使教師產(chǎn)生不良情緒。教師情緒的反常, 不但影響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 而且最終影響到教學效果的提高。 反之,如果教師一走進教室就精神飽滿且面帶微笑, 無論學生是否對教師的這種狀態(tài)有所反應,在至少教師在主觀上已經(jīng)在嘗試與學生接近,這有助于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二)規(guī)律營造模式
大學英師應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根據(jù)學生心理活動規(guī)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這對于有效地控制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大學英語教學有它自身的許多特點。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受教學任務重和學生眾多的影響,很難了解所有所教授的學生,從而無法實施因材施教,影響了課堂氣氛的營造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而實際上,如果教師掌握了學生感覺和知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就可以更好地運用不同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迅速領會語言學習中的規(guī)則,同時樹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根據(jù)筆者教學實踐判斷教師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掌握能夠形成學生課堂反應的規(guī)律效應, 如果伴隨著認識過程, 就會成為影響認識效率的內(nèi)在因素。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并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摸清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心理特征與變化規(guī)律,這有利于教師有效地控制課堂氣氛,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創(chuàng)造十分有利的條件。
(三)游戲營造模式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同于以語法教學和語篇分析為主的中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出發(fā)點。而實際上,大多數(shù)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沿用了中學英語教學的模式,課堂氣氛仍然偏沉重,“教師埋頭苦講”和“學生埋頭苦記”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大多數(shù)學生,經(jīng)歷過大學英語學習后,仍然很難開口將英語“說”出來,這從另一個方面表現(xiàn)出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游戲元素,例如,話劇表演、英文歌曲表演以及繞口令等,用游戲的方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下學習和使用語言。
五、結(jié)束語
語言的學習需要輕松與和諧的課堂氣氛,以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熱情。教師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態(tài)度,而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課堂控制能力的發(fā)揮。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總結(jié)經(jīng)驗,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張錦帆.走向世界英語能力叢書——教學新概念[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3]汪瑾. 淺析大學英語的教學規(guī)律[J].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08,(9).
作者簡介:王帥(1980—),男,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助教,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