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敏
摘要:本文在分析公民道德責任涵義及其存在條件的基礎上,對公民道德責任的主體內在結構和外在實踐內容進行了探討,認為公民道德責任主體結構包括公民道德責任認識、情感、意志、能力和行為,公民道德責任實踐內容包括公民政治道德責任、經濟道德責任、文化道德責任、社會道德責任和生態(tài)道德責任。
關鍵詞:公民道德責任; 主體結構; 實踐內容
中圖分類號:B82-052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公民道德責任問題引起了一些學者的關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諸如吳威威對公民道德責任概念和社會作用進行了研究,[1] 焦國成和趙愛玲等對公民道德責任能力和公民承擔道德責任關系方面展開了探索,[2] 馮娟娟對公民道德責任缺失原因及公民道德責任教育進行了分析。[3] 筆者認為,公民道德責任研究還需要在公民道德責任涵義與條件以及公民道德責任的內在主體結構和外在實踐形式等方面進行深化。
一、公民道德責任的涵義及條件
1.公民道德責任涵義
公民道德責任是從道德責任主體身份角色層面來進行劃分的一種道德責任形態(tài),它是道德責任在公民角色上的體現和展開。因此,公民道德責任既包含了道德責任的一般性特點,又凸顯著公民角色的特殊性意蘊。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對公民道德責任進行統一性的權威界定。學者吳威威對公民道德責任進行了嘗試性探索,認為“公民道德責任,是指公民由其公民資格所賦予的并得到內心認同的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道德義務和道德使命以及對他自身行為后果的善惡的承當?!盵1]可以看出,這種概念分析也主要是將責任和道德責任的涵義做進一步的延伸。即主要從公民角色出發(fā),來思考公民道德責任的涵義,將公民作為道德責任的主體。這樣公民道德責任含義可以從二個層次上來分析:其一,公民道德責任是公民應該做的份內之事;其二,公民道德責任是公民沒有做好份內之事所要承擔的道德責任。這就是說,公民道德責任一方面指公民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在處理公民之間、公民與政府之間、公民與企業(yè)之間、公民與民間組織之間各種關系時所應該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性要求;另一方面指公民在處理這些關系時沒有遵循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性要求并引發(fā)了不良的社會后果所應擔負的道德責任。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道德責任的承擔主體是多樣化的。道德責任的承擔主體可以是公民、政府、企業(yè)和各種非政府組織。與其他道德責任相比而言,公民道德責任具有自身的特點。首先,公民道德責任具有基礎性特點。公民道德責任是其他形態(tài)道德責任存在和實現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無論是政府道德責任、企業(yè)道德責任還是民間組織的道德責任,說到底都是公民道德責任的延伸和拓展。在現代社會中,政府組織、企業(yè)組織和各種非政府組織的一切活動都是依靠人來進行的,也是為了人的需要而展開的。而這些組織中的領導者及普通員工,他們首先都是一個公民。公民道德素質高低和道德責任的狀況直接影響著這些組織的運行狀況,也影響著這些組織承擔道德責任的水平。其次,公民道德責任具有廣泛性特點。公民道德責任是公民基于公民身份資格而必須承擔的道德責任。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國籍來確定公民資格,這種公民資格的普遍化使得國家的每個成員都要承擔道德責任。再次,公民道德責任具有平等性特點。公民作為一個國家的成員身份,公民之間既享有同等的權利,也承擔同等的責任。最后,公民道德責任具有交換性特點。公民道德責任是在公民獨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性人格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責任,這種道德責任的背后是道德權利,也就是說公民道德責任的承擔總是伴隨著公民道德權利的實現。
2.公民道德責任的條件
公民承擔道德責任是有條件的,這種條件體現在多方面。
首先,公民主體地位的廣泛確立成為公民道德責任的重要前提。公民道德責任存在的首要條件是公民主體成員資格的確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公民身份逐漸形成和確立,公民獲得了主體性的地位。這就使公民擺脫了傳統臣民的依賴性和機械服從性,確立起公民個體與國家社會之間嶄新的關系形態(tài)。公民與國家形成了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關系,公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主人。公民主體性地位的確立就意味著公民具有自由意志,公民對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可以進行自主性選擇,他不再屈從于國家政治的強制,也不再屈從于他人的強迫。這就要求公民必須對自己的自主性選擇行為及其產生的后果承擔道德責任。
其次,公民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緊密性和多樣性成為公民道德責任的社會條件。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公民之間的關系,而這種關系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自然等多方面,這就使公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更加多樣、更加緊密,即公民之間形成了一種普遍性的互動和共存關系。每個公民的行為都會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這就決定了每個公民必須對自己和他人承擔道德責任?!胺彩强纤伎嫉娜吮厝粫庾R到自己對他人的義務,一定會承擔自己同他們的聯系;他會研究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弄清自己對決定他本身的幸福的那些存在物的義務”。[4]從實際生活來看,每個公民的生存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其他公民的勞動,也離不開社會的環(huán)境和條件。公民只有積極地承擔道德責任,才能實現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國家社會之間、公民與自然之間的協調共進。
再次,公民權利的廣泛實現成為公民道德責任的必要保證。權利和責任是辯證統一的整體,兩者是互為條件的。沒有離開責任的權利,也沒有離開權利的責任。在傳統社會中,由于社會主體缺乏各種權利,因而主體承擔道德責任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在現代社會,公民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權利和社會權利都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實現。公民可以自由而平等地參與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實踐,并在參與中實現自己的各種權利。這就為公民承擔道德責任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公民權利的實現有利于促進公民責任意識的覺醒,有利于培養(yǎng)自由、平等、理性的公民人格。一個健全的公民主體將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實踐中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道德責任,并在實踐中自覺地承擔起自己的道德責任。
最后,公民承擔道德責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民行為對他人或社會乃至自然界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這就是說,公民道德責任行為的評價不能只從動機上考量,更為關鍵的是從行為造成的后果上來考量。不論這種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只有發(fā)生了行為結果,我們才能說行為者需要從道德意義上承擔特定的責任。從道德履行要件系統來看,道德行為發(fā)生的結果應該是人們承擔道德責任的關鍵。因為,離開了特定的行為結果,我們的道德責任評價就失去了現實基礎。只有特定的行為影響發(fā)生了,我們才能從道德上進行善與惡的評價,公民才有承擔道德責任的客觀條件。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漢斯·約納斯在談到責任的條件時,將因果力量,即影響世界的行為作為道德責任條件的首要因素。
二、公民道德責任的主體結構
公民道德責任的實現是公民道德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責任意志、責任能力和公民道德責任行為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的產物。這多方面的道德要素共同構成了公民道德責任的主體結構。
1.公民道德責任認識
公民道德責任認識指的是公民主體對于自身所要承擔的道德責任是什么以及為什么要承擔特定道德責任的自覺認識和理性反思。在公民道德責任的主體結構中,公民道德責任認知是最為基礎性的要素,是其他各種道德責任要素存在的前提。只有當公民對公民道德責任是什么以及承擔公民道德責任的合理性根據有了理性認識,公民才會自覺地增強履行公民道德責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耙粋€人沒有道德認識,便不會有相應的道德行為,從而也就不會有相應的品德?!盵5]620而公民道德責任圍繞“是什么”與“為什么”來展開的認識,它本身又包含著復雜的內容。公民道德責任認識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公民道德責任認識首先體現為對公民身份角色的自覺體認,這種角色認識在道德承擔主體層面上將公民道德責任與其他形態(tài)角色身份所要承擔的道德責任區(qū)別開來,認識到公民道德責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質。第二,公民道德責任認識體現為公民對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fā)展對公民道德行為規(guī)范要求體系的深刻認同,這種認識促進公民在日常行為中自覺地按照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第三,公民道德責任認識體現在公民從公民自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相互作用中來認識公民道德責任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在必然性的層面深刻認識公民承擔道德責任的必要性。第四,公民道德責任還包括對承擔道德責任實踐進行道德責任分析、判斷和選擇等相關技術性知識的有效領會和靈活運用。
2.公民道德責任情感
公民道德責任情感是公民在道德責任認識基礎上發(fā)生的更進一步的主觀性活動。一般而言,情感發(fā)生于一種需要、欲望和理想?!暗赖虑楦惺侵黧w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在一定的利益關系基礎上,通過主體對世界(人、關系、活動)的體驗和對自身情緒的認識、控制而形成的一種高級感情?!盵6]165道德情感是一種主觀意識活動,它實際上建立在對需要、欲望和利益的判斷基礎上,這種道德情感對于主體道德行為具有強烈的激發(fā)動力。公民道德責任情感是道德情感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反映的是公民對道德責任理性認識基礎上形成的情感認同。這種道德情感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對公民承擔道德責任的好、善和愛的心理體驗,它對于促進公民積極主動地承擔道德責任具有重要的保證作用。公民道德責任情感來源于公民道德責任認識,但是它比公民道德責任認識更加強化了一步?!暗赖虑楦虚_始于道德認識,但并不是有了某種道德認識就一定會有相應的道德情感,只有當道德認識同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理想相結合,才會形成對道德關系、道德行為或道德人格的情緒反映,繼而在這種反應基礎上形成道德情感。”[6]170雖然說,道德責任認識為公民的道德責任行為提供了前提,但是道德責任認識本身只是一種客觀的倫理事實,要促進公民道德責任認識轉化為道德責任行為,道德情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當公民有了道德責任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認同,公民道德責任認識就有了轉化為實踐性效果的主體性動機和力量,同時,這種道德責任情感還會進一步促進道德主體深化道德責任認識。因為,公民道德責任的情感實際上表現出公民對特定道德責任的價值判斷,反映了公民從自我內在心靈深處的自然欲望和追求。
3.公民道德責任意志
公民道德責任意志是在公民道德責任認識和公民道德責任情感基礎上逐步確立起來的,相比而言,公民道德責任意志是一個更為高級的精神活動。“意志,就是自覺確定目的,根據這一目的來支配、選擇、調節(jié)自己行動的心理過程,是知識和情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活動能力,……是要把主觀的東西見之于客觀,把內部的傾向變?yōu)橥獠康幕顒??!盵7]公民道德責任意志比起道德責任認識和情感要更加強烈和堅定,更加具有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意志一方面表現為一種確定目標和行為動機的決斷力,另一方面表現為落實道德目標的執(zhí)行力?!暗赖乱庵究偸侵赶蚋呱械哪繕?,并動員自己的全部品德力量來實現這一目標?!盵6]172道德意志作為一種實踐精神的活動,它是一種力求實現自己目的的一種能量,在它的作用下,不僅道德主體自身會發(fā)生改變,而且道德主體作用的客體世界也會發(fā)生改變?!袄碇堑墓ぷ鲀H在于認識世界是如此,反之,意志的努力即在于使得世界成為應如此。”[8]一般而言,道德意志具有自主性、自決性、自律性和自控性的特點。也正是道德意志的這種特殊品質,使得它成為公民道德責任結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并在公民道德選擇和道德實踐中發(fā)揮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坝械赖乱庵?,一定有道德行為,一定有相應的道德品德;沒有道德意志,一定沒有道德行為,一定沒有相應的道德品德?!盵5]624在道德意志的強烈支撐下,公民道德認識、道德情感才能從主體性內在意識活動轉變?yōu)橥庠谛缘目陀^化行為,實現道德責任從主觀向客觀的飛躍性突破。離開了道德意志的作用,公民道德責任的履行往往會因為各種內在欲望的干擾和各種外在環(huán)境的約束而發(fā)生動搖,尤其是在面臨各種道德沖突時公民就會表現出優(yōu)柔寡斷,甚至會出現自動回避或放棄道德責任的行為選擇。
4.公民道德責任能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能力是人們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能力是保證活動取得成功必備的基本條件,能力是影響活動效果的個性特征的綜合。[9] 從更寬泛意義上來說,能力是主體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它是人們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所必須具備的各種素質的總和。公民道德責任能力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能力,公民道德責任能力不僅包括公民道德認識能力、公民道德責任情感能力、公民道德責任意志鑄造能力,而且包括將這些能力綜合成為一種履行道德責任的現實能力以及完成特定事務所需要的實踐技巧。公民道德責任的實現不僅需要認識、情感和意志,而且需要主體具有履行公民道德責任的能力。只有公民具有了公民道德責任能力,公民道德責任才能真正實現從主體內在的意識活動走向外在的客觀性現實行為。否則,公民道德責任只是一種抽象的主體意識活動。在實踐中,我們經驗地看到僅有善良的道德愿望和道德動機是遠遠不夠,公民完成社會所賦予的份內事務和職責,不僅需要道德責任感和道德認知,而且需要公民具有相應的道德能力。在現實生活實踐中,公民承擔道德責任的狀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公民道德責任認識、選擇、判斷和實踐能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公民道德責任能力和公民道德責任實現程度成正比,公民道德責任能力強的公民履行道德責任的效果要明顯高于公民道德責任能力弱的人。
5.公民道德責任行為
公民道德責任作為一種文化意識活動,它的真正價值體現在公民履行道德責任的行為實踐中。公民道德責任認識、情感、意志和能力塑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公民道德責任行為的自覺發(fā)生,從而促進公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認真履行自己的道德責任,自覺按照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現實要求來約束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不道德行為的發(fā)生。同時,在未能履行好份內事務并引起了不良后果時公民做到積極主動地承擔起相應的道德責任,進行自我責任追究和反思。應該說,在整個公民道德責任的主體結構體系當中,公民道德責任行為是最終的落腳點和目的之所在。離開了公民道德責任的行為實踐,公民道德責任只能停留在抽象理論層面,既不能實現對道德主體的自我改造,又不能實現對社會進行道德化改造。而且,公民道德責任認識、情感、意志和能力的大小只有從公民道德責任行為中才能得到檢驗和評判。
總之,公民道德責任的主體結構是一個多方面要素綜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公民道德責任認識是起點,經過公民道德責任情感、意志和能力,最終到達公民道德責任行為。這個過程從表面上看呈現出一個由淺入深、由內而外的演變,但從本質上看,它們之間又是不斷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公民道德責任的主體結構,共同發(fā)揮著促進公民履行道德責任的社會作用。
三、公民道德責任的實踐內容
公民道德責任不只是一種理論,更是一種實踐。公民道德責任內容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自然等眾多領域。
1.公民政治道德責任
公民政治道德責任反映的是公民在政治活動領域中的道德責任,它是公民道德責任在政治實踐中的展開和運用。公民首先是一個政治法律意義上的社會主體。公民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性、自主性的社會成員,他擁有國家法律所賦予的各種自由和發(fā)展的基本權利,同時公民各種自由和發(fā)展權利的實現與維護,客觀上也需要公民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在公民承擔的責任體系中,公民政治道德責任具有基礎性作用。從現代社會的政治實踐來看,政治生活實踐始終是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組織部分,政治領域的各種活動總是與公民權利息息相關。公民政治道德責任中最為關鍵的是,公民在促進政治民主化方面所具有的理性化政治參與責任。政治民主化在本質上就是實現政治權力的運行要始終圍繞公民的政治權利來展開,真正使來源于公民的權力服務于廣大公民。而這種目標不是自然地實現的,一方面政治的民主化運行依賴于一套科學化的制度體系;另一方面政治民主化運行還依賴于具有相應公民美德的社會主體。只有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形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良性互動結構,政治的民主化才能真正成為一種現實。
2.公民經濟道德責任
公民經濟道德責任,指的是公民在參與經濟實踐活動中所應承擔的道德責任,諸如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遵循市場運行規(guī)則、堅持誠實守信等??梢哉f,公民經濟道德責任體現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層次上,無論是生產還是分配,也無論是分配還是交換與消費,這些領域都需要公民承擔積極的道德責任,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健康有序。在現代社會中,市場經濟成為經濟運行的基本模式。市場經濟的運行增強了公民的自由自主性,極大地解放了公民發(fā)展經濟的活力。同時,市場經濟的運行也相應地突出了公民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道德責任。因為,一方面,在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的條件下,良好市場秩序的維護和創(chuàng)造依賴于公民的道德自覺;另一方面,即使在健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即使市場已經具備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制度規(guī)則系統,這種制度規(guī)則系統的健康有效地運行也需要公民道德責任的積極支撐。從今天中國的現實來看,市場經濟體制在逐步完善過程中,公民經濟道德責任主體意識在逐漸增強。但是,在經濟活動中,假冒偽劣產品盛行,合同欺詐較為普遍,不講誠信的經濟行為經常發(fā)生。這些行為不僅影響和干擾了正常的經濟秩序,也影響了廣大社會公民的健康和安全。這些問題的發(fā)生,可以從經濟制度和體制層面尋找原因,同時可以從公民自身道德素質上來尋找原因。
3.公民文化道德責任
公民文化道德責任,是指公民在參與文化創(chuàng)造和文化消費活動中所要承擔的道德責任。文化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參與文化創(chuàng)造、消費和享受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性活動。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國家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化、復雜化,文化活動也呈現出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復雜化的新氣象。而這種文化活動及其成果已經構成了公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公民一方面享受著文化成果,具有接受文化教育和進行文化消費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面又承擔著維護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發(fā)展文化的重要責任和義務。也正是在公民參與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消費的實踐過程中,公民需要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應該說,公民道德責任本身構成了一定歷史時期文化價值的基礎性內容,它是文化價值的先進性在公民道德領域的反映。公民文化道德責任在更高層次上反映了公民的文化理想和文化自覺。公民對文化道德責任的自覺認識和履行不僅是現代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現代社會成熟公民的內在要求。公民文化道德責任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它不僅表現在公民對自我文化修養(yǎng)的自覺追求,公民在成長的過程中自覺主動地接受社會文化的價值熏陶,促進自己成為一個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社會主體;而且還表現在自覺地參與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建設和維護,自覺地抵制各種不良文化的流行和消費,維護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4.公民社會道德責任
公民社會道德責任是指公民在參與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道德責任,這種道德責任的主體內容是公民維護公共生活空間的自由與有序?,F代社會的發(fā)展,公民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張,公民個人私人空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擠壓。這種現狀就決定了在現代社會中,社會公共領域對于公民的生存和發(fā)展越來越重要,公民離開社會公共領域就很難生活下去。這就決定了社會公共領域成為公民活動的主導性空間,公民自身素質的發(fā)展、生活質量的提高、文化精神的滿足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公民個體參與社會公共領域的能力和技巧,而這又最終取決于社會公共領域本身是否是一個健康有序的、充滿理性資源的載體。而社會公共領域的發(fā)展狀況又直接取決于公民自身的道德素質和公共理性精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公民必須要對社會承擔必要的道德責任。在社會公共領域里,每個公民都是一個自由、平等的參與主體,這種自由和平等權利的實現就需要公共領域本身具有良好的秩序和規(guī)則。每個公民在參與社會公共生活過程中可以自由地實現自己的權利,但前提是他不可以隨意地干擾他人的自由權利。只有公民自覺地認識到自己在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必須承擔特定的道德責任,才能實現社會公共生活領域的良序化、穩(wěn)定化。
5.公民生態(tài)道德責任
公民生態(tài)道德責任指的就是公民在日常的社會生活、生產活動中對保護自然環(huán)境、維護自然生態(tài)平衡方面所應擔負的道德責任。人與自然從來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來源于自然,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必須依賴于自然。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理性能力的不斷提升,人類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似乎可以成為自然的真正主宰,自然在人的作用下似乎成為僅僅是被宰制的對象。而歷史事實反復告誡人們,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自然資源短缺的危機,最終影響和危害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如何維護自然生態(tài)平衡,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矛盾與沖突,這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文化課題。面對這種現實需要,公民對自然的道德責任逐漸成為公民道德責任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公民生態(tài)道德責任從表面上看是公民在與自然發(fā)生關系過程中產生的,但實質上這種生態(tài)道德責任是公民之間道德責任的一種延伸。也就是說公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本質上是公民與公民之間關系的反映。當今時代,公民生態(tài)道德責任的實現需要一種新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要在自然發(fā)展和人類自身發(fā)展之間尋找相互和諧、共向發(fā)展、協調共生的價值匯合點,一方面保證自然按照其自身的內在規(guī)律不斷向前發(fā)展,另一方面保證人類自身的安全、健康、幸福地生存。
公民道德責任的實踐內容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道德責任實踐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共生關系。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公民道德責任內容和限度的訴求是不一樣的,公民道德責任實現的途徑和評價標準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隨著公民實踐范圍和領域的不斷擴展,公民道德責任必然會呈現出多樣性和廣泛性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吳威威. 論公民道德責任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 探索. 2005,(1).
[2]焦國成. 公民道德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7-171. 趙愛玲. 關于公民道德責任入位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2).
[3]馮娟娟. 論公民道德責任的教育需要[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9).
[4]霍爾巴赫. 健全的思想[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66:186-187.
[5]王海明. 新倫理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6]姚新中. 道德活動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7]羅國杰. 倫理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2-353.
[8]黑格爾. 小邏輯[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20.
[9]葛操. 公民社會能力素質研究[M]. 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5.
(責任編輯 慶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