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法是通過對問題中的數(shù)、式、形等的分離,使問題變得更易于解決的一種思維方法.分離法思想在中學數(shù)學應用中非常廣泛,其本質就是化歸和變換.中學階段加強分離法的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數(shù)學素質,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本文旨在通過對參數(shù)、式、形的分離,探討分離法的解題功能.
一、參數(shù)的分離
參數(shù)問題是近幾年高考、競賽的熱點,解決含參數(shù)問題常用分離法.通過參數(shù)分離,使問題簡化,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目的.
1. 曲線恒過定點的問題
有關含參數(shù)的曲線方程的恒成立問題是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問題.參數(shù)與主變元交錯在一起,目標不明確,將參數(shù)分離出來,可使問題明朗化.
例1 已知2a=3b=1,證明直線ax+by=5恒過定點.
分析:由2a-3b=1,得a=
(3b+1),代入直線方程后分離參數(shù)b,得(x-10)+b(3x+2y)=0,由方程組x-10=03x+2y=0,解得x=10y=-15.
∴方程(x-10)+b(3x+2y)=0表示過兩條直線x-10=0與3x+2y=0的交點(10,-15)的直線系的方程,故直線ax+by=5在2a-3b=1時恒過定點(10,-15).
2. 方程恒有解的問題
分離參數(shù)法源于函數(shù)思想、化歸思想.在含有參數(shù)的方程中,將參數(shù)視為主變元的函數(shù),若能通過適當?shù)暮愕茸冃?,使方程一端化成只含有參?shù)的解析式,而另一端為與參數(shù)無關的主變元函數(shù),函數(shù)關系就由“隱”轉化為“顯”,我們只要能求出主變元函數(shù)的值域,則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便可以確定了.
例2 關于x的方程9x+(4+a)#8226;3x+4=0恒有解,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分析:分離參數(shù)a,得-(4+a)=3x+≥4.
∴ -(4+a)≥4,即a≤-8
當a≤-8時方程恒有解(x=log32時取“=”號).
此例充分體現(xiàn)了分離參數(shù)法的優(yōu)越性,顯然要比“判別式”法簡捷且不易出錯.
3. 不等式恒成立問題
恒成立條件下不等式中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問題、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同時數(shù)學語言抽象,從題目在如何提取可借用的知識模塊往往捉摸不定,難以尋覓.但是若能將參數(shù)分離出來,建立明確的關系,則由下述兩個基本命題便能簡捷地求出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
例3設a<1,b<1,c<1,a、b、c∈R求證ab+bc+ac+1>0.
分析:此題變量較多,條件又比較難用,很多學生會感到難以入手,如果通過構造函數(shù)f(a)=(b+c)a+bc+1的方法分離主元a,再使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求解,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式的分離
式的分離主要包括:整式分離與等式(不等式)的分離二種形式,在不改變題意的前提下,通過對整式、等式(不等式)的分離,會使問題變得更特殊、更簡單.
例4 在銳角△ABC中,求證:sinAsinB+sinC>cosA+cosB+cosC.
分析:此題直接求證較困難,針對結論特點可作如下形式的分離,會使問題得到巧妙、簡潔的證明.
分離一:轉化為證sinA>cosB;
分離二:轉化為證sinA+sinB>cosA+cosB;
分離三:轉化為證sinC>2cosA.
三、形的分離
幾何圖形(規(guī)則的與不規(guī)則的)可通過形的分離,使立體幾何問題平面化,復雜圖形簡單化.其中圖形的分解與降維是最常用的二種分離.教材中球的面積公式和錐體的體積公式就是使用分離法推導出來的.
1. 圖形的分解
把不規(guī)則的、復雜的幾何體分解成規(guī)則的、簡單的幾何加以處理的思維過程稱為圖形的分解.一個圖形的分解方法可能有種種形式,如何合理地選擇分解方法是圖形分解的關鍵.
2. 圖形的降維
圖形的降維就是把圖形從高維到低維的一種思維策略,立體圖形的降維特別要重視一些關健面,如中截面、軸截面、側面展開圖等.
例5 如右圖1,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點E在棱D1D上,截面EAC∥D1B,且面EAC與底面ABCD所成的角為45°,AB=a,求三棱錐B1-EAC的體積.
分析:由如圖1知:V-EAC=S△EAC#8226;B1Q或V=2#8226;V=2#8226;S△EOB#8226;AO.
上面兩種求法都宜把平面圖形BDD1B1分離出來(如圖2),從而轉化為平面幾何來處理.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