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踐證明,學生思想教育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功與否關系到班風、校風的好壞。實踐證明,用心教這把金鑰匙可以撬開學生思想教育這扇大門,對營造良好班風、培養(yǎng)文明班集體,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關注身心——學生成長的基礎
教師走進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狀況、健康狀況、生活經歷、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及生活環(huán)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級總貌、特點及基本傾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離不開學校,更離不開家庭、社會的教育。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家訪,與學生家長建立互信互輔的合作關系,巧妙地做好家長的工作,多方溝通,喚起家長的責任感和學生的積極性,爭取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一致性教育。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一契機,深入學生,對他們充滿熱情,那么學生便會對他(她)產生心理認同,“親其師,信其道”,教育也便成功了一半。
二、奉獻愛心——學生成長的催化劑
教師要獲得關于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就要事事留心、時時注意、處處發(fā)現。比如,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聽講狀況、情緒表現、答題的正誤和作業(yè)的質量和速度,在課外活動中觀察學生的活動能力、意志品質、個性傾向、人際關系和集體觀念,在家訪中觀察學生的家庭表現、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
如有一位男同學,經常缺課、沉迷于網吧。經全面地了解情況后,我多次主動找他談,通過家訪,與家長配合教育,在長期耐心的教育和幫助下,該學生不再涉足網吧,增強了學習的信心,也提高了學習自覺性。
三、反思己心——學生成長的動力
古人說:“已不正,焉能正人”。教師的言、行、意都直接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學生是教師教育的對象,為了完成育人的重任,教師要不斷學習,以新的知識武裝頭腦。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才能成為學生信得過的朋友,才能得到學生的理解和信任,教師的威信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起來。
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雖有規(guī)律可循,但教育對象千差萬別。教師只有區(qū)別不同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立體思維,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開每一把鎖的鑰匙,提高工作的成功率。
四、心有靈犀——學生成長的伴侶
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與學生溝通,交換意見,解決矛盾,離不開談話,而談話藝術直接關系到思想工作的成效。那么,如何掌握談話的藝術和技巧,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談話效果呢?這就強調心有靈犀——樂服“耐心丸”,巧施“信心湯”。
首先,在找學生談話時,應事先設計好談話的內容和方式。假如你的談話內容空洞無物、滿口說教,那么講再多的話,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在談話時,教師要談出心里話——只有自己先談出心里話,給學生一種貼心,信任的感覺,才能使學生談出心里話。只有在感情相通和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接受老師所講的道理和忠告。
其次,選擇好談話的時機和場合。教師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選擇,切不可強迫學生談話。談話時應注意“三要”: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然的談話氛圍,語言樸實、誠懇;要把握談心的合理程序,如談心的理由、達到的目的;要掌握談心對象的特點和愛好,用委婉的語言,循循善誘,深入學生的心,使學生易于接受,使之有所知、所感、所說,入心入腦。
五、培養(yǎng)自信心——表揚時多滴“愛心露”
真誠的表揚能激發(fā)起學生積極、奮發(fā)與歡樂的激情,使學生更加自強、自信、自愛。
教育實踐證明,大多數學生喜歡教師的表揚和贊美。但表揚必須恰到好處,實事求是,因人而異,及時對學生的努力和長處進行表揚。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目的明確,適度恰當的表揚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能引發(fā)學生的潛能。但如果濫用表揚或表揚不當,往往會事與愿違,因為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驕傲、虛榮的心理,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六、激勵自尊心——批評要切正脈搏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在一生中難免會犯錯誤,特別是青少年,他們正處于人生成長的歷程,不成熟使他們容易犯錯誤。初中階段,學生的自尊心在不斷增強,他們迫切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護。當我們發(fā)現學生犯錯誤時,避免說教式的批評教育方式,運用恰當的語言、時機和環(huán)境,因人因事,靈活多樣地對學生進行批評。
總之,教師只有勤于工作,精于研究,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講究藝術,學生才會向你敞開心扉,爭取進步。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