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主旨是通過具體、典型、新穎的材料來表現(xiàn)的,因此探究文本,尋找規(guī)律,能很快找到開啟主旨的鑰匙,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何尋找記敘文的主旨呢?
一、捕捉關(guān)鍵句。
關(guān)鍵句在文中是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句子。點旨的文眼、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環(huán)往復的復沓及表達觀點、抒發(fā)情感的議論抒情的句子等都是文章的關(guān)鍵句。
1、文眼:即文章的眼睛。是理解主旨的鑰匙。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高爾基的《海燕》中“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都是。
2、警句:給人以啟示的句子。警句一是含義深刻雋永,二是文字精煉扼要。如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中的“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著渴望擁抱未來的船客,有著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等。
3、復沓:也叫迭用、反復。即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有些文章為表示強調(diào)某種意思、情感,往往使某個句子在課文中出現(xiàn)好幾次,有力地揭示了主旨。如朱自清《背影》中三次出現(xiàn)作者見到背影而流淚的句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薄暗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薄拔易x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p>
4、議論、抒情句子。議論性語句在記敘文中有點明題旨、深化主題的作用。抒情性語句一般在文章中表達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往往與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在記敘文中,尤其是寓言故事,往往有一些議論抒情語句集中表現(xiàn)作者的用意。因此議論、抒情句往往是主旨所在。如《都市精靈》一文的結(jié)尾關(guān)于一個城市中有沒有鳥、魚、獸的議論,深刻提示了文章中心,屬點睛之筆。巍巍的《我的老師》中寫蔡老師批評“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接下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揭示主旨的抒發(fā):“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這些文字的抒發(fā),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師之情,并使師生情升華。
二、探究結(jié)構(gòu)。
1、探究標題:標題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眉目”,能“傳神”。是主旨的體現(xiàn)。起到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體現(xiàn)在題目上,如契柯夫的《變色龍》,題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2、探究首尾:文章的開頭是全篇的序幕,起提綱契領(lǐng)的作用,不少文章開宗明義,開頭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開頭:“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我贊美白楊樹?!敝笔阈匾?,直擊中心。讀這樣的開頭便可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結(jié)尾常起畫龍點睛作用。很多作者把主旨放在文章最后表達。最常見的是卒章顯志,點明主旨。如高爾基《童年的朋友》最后一段的抒情式議論,表達“我”對外祖母的感激,寫出外祖母對“我”一生的重大影響和意義,點明主旨。朱自清的《春》結(jié)尾三段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diào)它的“新”、“美”、“力”,對前文五幅春景圖含義概括,點明了中心。蕭乾的《棗核》結(jié)尾:“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畫龍點睛。點明主旨。
3、探究照應:照應又叫呼應,能使文童結(jié)構(gòu)嚴謹,突出中心,易于把握主旨。如《白楊禮贊》中作者反復歌詠“不平凡”的白楊樹就是如此。宋景孟的《柳葉兒》開頭說“柳葉兒救過我的命”,結(jié)尾寫“……而且,我想告訴人們,它味苦,微澀,但能救人。如果你沒東西吃,它就讓你活下去。”首尾呼應,再次抒寫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點明主旨。
4、探究過渡句: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就像橋梁,像榫頭,又叫接榫句,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lián)結(jié)成一個整體,從而引領(lǐng)讀者理解內(nèi)容,探究主旨。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第9段: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這一段是全文的過渡段,抓住這一段過渡句,可以看出上下文中連著作者對百草園戀戀不舍的心態(tài)和依依惜別的深情以及后來對三味書屋生活反襯的一面。因此主旨就把握了。
三、挖掘文本。
1、找重點語段。在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找出文章的重要語段,反映文章主旨的內(nèi)容是一篇文章具體記敘的主要材料。文章詳寫部分常常是重點語段,是最能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如魏巍《我的老師》詳寫老師為排除我們的小糾紛。突出老師“公正”“慈愛”的特點,表達“我對老師的崇敬、愛戴之情”這一中心。記敘文的主旨,往往與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緊密相關(guān)。抓住重點語段,揣摩其中的人物或事件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如從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揣摩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描寫的語段就能找到文章主旨:表現(xiàn)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真實生活地再現(xiàn)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cè)面。
2、剖析材料。寫人的文章要從剖析人物人手,由“人”及“義”。如:魏巍的《我的老師》,通過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平時到假期的七件事的記敘描寫,表現(xiàn)老師對“我”和同學們的摯愛,抒發(fā)對老師的懷念感激之情。寫事的文章從剖析事件入手,由“事”及“理”。就是通過文章描述的事件,剖析理解它所說明的道理。如程海的《三顆枸杞豆》通過三顆枸杞豆寫三叔一生留給“我”的教訓,三顆枸杞豆對“我”的啟示。于漪的《往事依依》,就是通過追憶看山水畫、談《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往事,由事入理,抒寫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有的文章主旨借人物語言表達出來。如秦文君的《偉人細胞》的主旨就是借爸爸之口“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來揭示文章的主旨的。寫景的文章要從分析情景人手,由“景”及“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了解文章寫的是怎樣一種景物,抒發(fā)的是怎樣一種感情,從而揣摩主旨。如茅盾的《白楊禮贊》就是通過描寫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來贊美抗日根據(jù)地軍民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分析關(guān)系。文章中的材料對表現(xiàn)主旨有一定作用。材料間有一定關(guān)系。因此,分析材料關(guān)系,有助于把握主旨。一是并列關(guān)系。如魏巍《我的老師》,文中的七件事是并列又相互補充的。二是遞進關(guān)系。材料之間是一層進一層的關(guān)系,逐層深入表現(xiàn)主旨。如于漪的《往事依依》,通過追憶五件往事,揭示“由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到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這一中心。這就是由“事”入“理”的遞進。三是對立關(guān)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不同生活的寫照,對比。突出了文章主旨。
以上是介紹尋找主旨句和把握主旨的方法。有些文章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nèi)容主旨的中心句。那就要求我們把有關(guān)要點提煉出來,或辯認語句間相關(guān)性,或抓住具體內(nèi)容的起始、結(jié)尾,牽頭接尾來理解主旨。也要靠我們的領(lǐng)悟能力。善于憑語感捕捉具體內(nèi)容的主要精神。
找到了鑰匙,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