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焦點
要想寫好考場作文,一定要注意擷取生活中鮮活而有分量的素材。如果是現(xiàn)成的材料,一定要深刻挖掘。寫出新意,表達出真摯的感情,這樣才能吸引讀者,尤其是閱卷老師的目光?!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保恍├纤夭?、沒有經過深刻挖掘的材料寫入文章中,很難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誰喜歡平淡無奇的“山景”?誰喜歡平平淡淡、毫無感情的文章?那么,如何才能達到深挖材料、感情真摯的目的呢?
一、善于舊中見新,創(chuàng)設意境。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文章中展示出別人意想不到的材料,但我們中學生處于同一年齡段,同一學歷層次,生活經歷、閱讀范圍相差無幾。在考場上,看到同一題目,同樣的材料,很容易選取相同的材料去寫。如果我們在平凡的材料中加以創(chuàng)設新的意境,就可以達到出新的目的。如一段展示家庭生活的材料,要求考生自擬題目作文。寫“家庭”的文童。大多數考生都要在文中歷數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溫暖與關愛:來自父親的關心,來自母親的疼愛……這未免太膚淺太老套了。一位同學擬定《“半”家》為題作文,開篇先敘述自己家庭的幸福美好,然后轉寫父親因車禍去世,使完整的家成了自己和母親兩個人的“半家”。雖然家不再完整,但自己在這個家中卻享受到了比一個完整的家更多的愛——來自媽媽的無私的愛。這樣一來,材料的深刻性被挖掘出來,對母親的真摯感情也表達出來了。
二、善于把握熱點,關注時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感受到來自社會、來自生活、來自身邊每個人的關愛。自然,我們也會去關心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的諸多熱點事件。2008年,中國南方遭受雪災侵襲、四川汶川遭受地震打擊;我們成功地舉辦奧運會、神舟七號成功飛天……這些熱點問題都值得關注。而在2008年全國各地的中考作文中,這些熱點問題都有所涉及。許多省市的作文題中都出現(xiàn)了“地震”的材料,但一些考生不善于挖掘,只是簡單地描寫一些地震的場面,對地震中涌現(xiàn)出來的英雄人物只字不提,寫出來的文章達不到感人的目的。相反,如果我們深入挖掘,在文章中細致地描述譚千秋老師在地震中保護學生的壯舉,再真切地描寫范美忠老師在地震中的“真情言論”,文章的主題就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再加上適當的語言,感情便容易得到升華,甚至會感動得讀者熱淚盈眶。
一篇命題作文,我們可以在選取材料時深刻挖掘材料的新穎性;一篇半命題作文,我們可以在補充題目時深刻挖掘所選材料的充實性;一篇話題作文,我們可以在構思過程中挖掘材料的真實性;一篇材料作文。我們可以在組織材料時挖掘材料的深刻性。無論如何,要在深刻挖掘的基礎上表達出真摯的感情。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材料,選擇你感悟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汶川地震使太多平凡的教師影像撼動著我們的心靈,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什么叫責任,什么叫人民教師。
記住我們的老師。他們不會不知道桌子底下安全,但寧愿張開雙臂匍匐在桌子上,死死護住桌子下的學生。
記住我們的老師,他們不會不知道砸向后背的磚石和混凝土墻體會奪人生命,卻毅然地選擇了把生的機會留給學生。
記住我們的老師,他們不會不知道自己的親人還在廢墟下,可仍舊夜以繼日不知疲倦地轉移學生。
我們身邊的老師或許沒有這樣驚天動地的壯舉,但他們也在用平凡的行動恪守著教師的職責。
而我們,曾經不理解老師的“嚴苛”,因為課堂上老師一句批評而委屈的哭泣;曾經不懂“師生”二字的真正含義,甚至對老師不厭其煩地講做人的道理不屑一顧、嗤之以鼻;曾經不在意老師的提醒,甚至把當眾頂撞老師當做能耐和勇氣……
可曾記得,你快樂時老師由衷的歡喜;可曾記得,你悲傷時老師溫馨的話語;可曾記得,你成功時老師深切的期許;可曾記得,你失敗時老師真情的鼓勵……
請記住我們的老師!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真情實感。
②文體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出現(xiàn)的地名、校名、人名,請用“××”代替。
●作文導寫
這是一篇典型的材料作文。試題給出了415字的介紹教師事跡的材料。材料的前半部分,具體展示四川汶川地震中教師們的英雄壯舉,后半部分則展示了普通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責任感……所給的材料很容易喚起考生對老師的情感認識,認真閱讀。就可以發(fā)現(xiàn),寫好這篇材料作文要注重對老師責任心、職責的闡釋。
寫作時,可以從記敘的角度人手。寫四川大地震中老師們的英雄壯舉,抒發(fā)對他們的崇敬之情;可以寫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平凡的老師,記述他們對學生的“嚴苛”、記述他們“不厭其煩地講解做人的道理”,也可以選取恰當的事例表現(xiàn)老師“由衷的歡喜”、“溫馨的話語”、“深切的期許”、“真情的鼓勵”……行文中選擇其中一個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也可以從議論的角度寫,可以論述“師者”的責任、“師者”的愛心作用、“師者”平凡行動中所包含的職責意識。
這篇文章,可以在寫作的形式上下功夫,寫成日記、書信、演講稿都應該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表達。
病文
由《范跑跑之歌》引發(fā)的思考
竇一鳴
②作為一名教師,就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會知道桌子底是安全的??墒怯械娜藢幵笍堥_雙臂趴在桌子上,護住桌子下的學生。
③“范跑跑,他跑啊跑啊跑,范跑跑,他跑啊跑啊跑……他沖出教室撒丫子就跑……”近幾天來,網上最流行的歌曲就是《范跑跑之歌》了。欣賞著這首《范跑跑之歌》,會引發(fā)人們的思考。
④誰是“范跑跑”呢?“范跑跑”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最“高尚”的教師形象。有人說,范跑跑名為范美忠,是北京大學的畢業(yè)生,地震發(fā)生時,他在都江堰一所中學任教。地震發(fā)生的那一刻,他第一個沖出教室,扔下了他的學生們,后來,他在網上自稱“只有為了我女兒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親我也會不管的。”這是具有怎樣的責任感的人民教師!
⑤看到范跑跑,我們不難想到——譚千秋,5月12日下午,譚千秋正在教室里上課,講到高潮部分時,教室劇烈地震蕩起來。地震!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叫學生撤離教室……那四個學生沒辦法出去了,譚千秋把他們推到課桌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作為一名教師,他不會不知道桌子底下安全,可是譚老師寧愿趴在桌子上,護住桌子下的學生。當他的尸體被救援人員發(fā)現(xiàn)時,他的腦袋已經深凹下去……
⑥范跑跑啊!國家把教書育人的重任交給了你,責任重于泰山,而你呢?卻視之為鴻毛。這太不應該了吧!你的教師責任感呢?你對母親的孝敬之心呢?你的所作所為怎能對得起教師的稱號?你有沒有看到自己的靈魂?你不怕接受良心的譴責嗎?
⑦而面對生與死時,譚千秋老師選擇了死,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學生生命的延續(xù)。譚老師在危難關頭盡了自己作為教師的職責,他是崇高的、偉大的。
⑧在這兩位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教師的職責。作為教師,在工作中教給學生知識,在學生遇到危險的時候要挺身而出啊!像范跑跑那樣的老師,讓學生們向他學習什么呢?他教出來的學生,遇到危難的時候,都能夠棄學生于教室、棄母親于不顧,那么……
⑨做譚千秋那樣的老師吧!他的精神一定會光耀千秋!
[病文評析]
①標題吸引讀者。
②找準了入題點,從地震中人民教師的表現(xiàn)寫起,突出了中心。
③轉寫網上流傳的歌曲,新穎性較強,但與上文銜接不夠緊密,過渡不夠自然。最后一句為病句。
④設問,交代反面教師形象。從反面深挖材料。這必須靠考生在平時的閱讀和積累。多聽多看新聞、多上網涉獵不無好處。最后一句不夠通順。
⑤由“范跑跑”聯(lián)想到正面教師形象——譚千秋。講述譚千秋老師的事跡,與“范跑跑”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貞}記內容。最后一句話最好獨立成段。
⑥缺少過渡。與“范跑跑”對話,進一步深挖材料。突出教師的責任意識,深化文章中心。
⑦“而”轉折。贊揚譚千秋老師的崇高精神。
⑧對比后,揭示“職責”的具體表現(xiàn)?!霸趯W生遇到危險的時候要挺身而出”語氣不夠強烈,應該表現(xiàn)出遞進的層次感。
⑨畫龍點睛。
[考場得分]
內容18+語言20+結構3+文面4=45分(二類文)
●誤區(qū)警示
文章從整體看,選材恰當,論述深刻。全文圍繞“教師的責任意識”展開充分的論述。先選擇反面的素材。再以正面材料與之對比。通過深入的分析,突出了教師責任意識的重要性。整篇文章論述深刻,深入淺出,批判與贊美中富于感情,易于喚起讀者的共鳴。
文章的最大的問題在于材料的深刻性沒有得到更好體現(xiàn)??忌朐谖耐_篇就表現(xiàn)出自己對材料的深刻理解,但表達出來與下文不能很好銜接。所以可以把開篇段設計為題記,其深刻性赫然即現(xiàn)。在論述過程中,可以先把反面材料列舉充分之后再引入正面材料,否則使文章顯得混亂,層次不夠清晰。
●升格技巧指導
文章必須要注意形式的合理設計。形式上的突出表現(xiàn)可以使材料的深刻性更好地展示出來。
一、開篇設計題記,突出教師的責任意識。
二、行文中,先舉反面的“范跑跑”的真實事例,然后加以具體分析。
三、在犀利的語言之后,引出譚千秋這一優(yōu)秀的教師形象。
這樣的段落安排更能突出文章的深刻性。作者批判什么、贊揚什么,讀者一目了然,更容易讓讀者感受到對比的鮮明、感情的真摯。
●升格作文
由《范跑跑之歌》引發(fā)的思考
竇一鳴
作為一名教師,他不會不知道桌子底下安全。但他寧愿張開雙臂匍匐在桌子上,死死護住桌子下的學生。
——題記
(題記設計能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題——教師的責任意識。)
“范跑跑,他跑啊跑啊跑。范跑跑。他跑啊跑啊跑……他沖出教室撒丫子就跑……”近幾天來,網上最流行的歌曲就是《范跑跑之歌》了。欣賞著這首聽起來可笑又可悲的《范跑跑之歌》,不能不引發(fā)人們的思考。(由《范跑跑之歌》引入,易于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翱尚杀焙x深刻:“可笑”指人物的言行?!翱杀敝溉宋锏钠焚|。)
《范跑跑之歌》中的范跑跑,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最“高尚”的教師形象了。據說,范跑跑的真實姓名為范美忠,他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畢業(yè)生,地震發(fā)生時,他在都江堰光亞中學任教。大地轟鳴的那一刻,他棄幾十名學生于不顧,第一個沖出教室。而后,他又在網上誠實地自稱“只有為了我女兒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親我也會不管的?!边@是具有怎樣的責任感的人民教師。這是多么讓人難以接受的言論!(“范跑跑”的言行描述具體,隨之是犀利的語言,中肯的批判,讓讀者不能不接受文章的觀點。)
范跑跑啊!國家、社會、學校把教書育人的重任交給了你,責任重于泰山,而你卻視之為鴻毛。你的教師責任感在哪里?你對母親的孝敬之心在哪里?你的所作所為怎能對得起教師的稱號?你難道沒有看到自己扭曲的靈魂?你難道不怕接受良心的譴責?(直接與“范跑跑”對話,使批判更直接、更深入。進一步從反面突出教師的責任意識,突出中心。)
由范跑跑,我們不難想到另一個教師形象——譚千秋。5月12日下午,譚千秋正在教室里上課。正講到高潮部分時,教室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地震!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叫學生撤離教室……那四個學生沒辦法出去了,譚千秋立即把他們推到課桌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作為一名教師,他不會不知道桌子底下安全,但他寧愿張開雙臂匍匐在桌子上。死死護住桌子下的學生。當他的尸體被救援人員發(fā)現(xiàn)時,他的腦袋已經深凹下去……(轉寫高尚的教師形象,表現(xiàn)教師高度的責任感。)
在生與死的抉擇中,譚千秋老師選擇了死,他用自己的生命換采了四個年輕生命的延續(xù)。譚千秋老師在危難關頭盡了自己作為教師的職責,沒有人能否認他的崇高,他的偉大。(簡明干脆的對比,言簡意賅的評價。)
多么鮮明的對比!多么迥然不同的教師形象!在這兩位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教師的職責。作為人民教師,既要在平時工作中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在學生遇到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啊!像范跑跑那樣的老師,讓學生們向他學習什么呢?他教出來的學生,遇到危難的時候,都能夠棄學生于不顧、棄母親于不顧,那么……(“既要……還要……”語意遞進,更好地表現(xiàn)出責任感的重要。議論深刻,主題得到升華。)
做就做一個像譚千秋那樣的教師吧!他的精神一定會光耀千秋!
升格點評
修改后的文章可以說是一篇成功的考場議論文。首先說,文章很恰當地運用了材料,真正體現(xiàn)了材料所表達的中心內容——歌頌教師的責任感。并通過題記的形式在文章開篇即表現(xiàn)出來。其次,行文中注意了上下文的連貫性,使文童層次清晰,讀起來瑯瑯上口。第三,語言運用自如,批駁有理有據,贊美有根有據。行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對話式”的第三段文字,這段文字,仿佛考生在與范跑跑面對面對話,而作者的慷慨陳詞仿佛說出了許多中國人的心里話,給人大快人心之感。對于不同人物的評價。語言自然是有選擇的。修改后的文童更善于運用語言,達到了為自己的論證服務的目的。
[升格評分]
內容25+語言24+結構5+文面4=58分(一類文)
芝麻貼士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金幣,把一枚金幣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xiàn)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痹诟赣H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后,阿巴格離開了家鄉(xiāng),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船長。
成功啟示: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