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期開始,本刊推出的新欄目“每期抄錄”與同學們見面了,筆者給同學們推薦了《讀書養(yǎng)氣》、《山茶花》兩篇小文章,不知你抄了沒有。抄書,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這抄錄的妙處,不抄的人是難以理解的,你只要堅持抄下去,時間長了,就會有大的進步。其實,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打好基本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大作家寫文章為什么一揮而就、文思泉涌呢?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博覽群書,多記多背,善于積累。
北宋時,大文豪蘇東坡就是這樣,有一次,有一個叫朱載上的人去找蘇東坡,在客廳里等了很久,不見主人出來。正在不耐煩時,蘇東坡出來了,一見面,蘇東坡便連連道歉說:“剛才我在做功課,抄《漢書》,勞你久等了?!敝燧d上心里奇怪,問:“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學,還用得著親自抄書嗎?”蘇東坡?lián)u了搖頭。謙虛地說:“不,不。我學識還很膚淺,不學習不行啊!這是我第三次抄《漢書》了?!苯又哑饺账摹稘h書》拿給朱載上看。朱載上舉出當中一個字,蘇東坡就能把那個字下面的一段文字背誦出來。一連試了幾次,一個字也沒有背錯。朱栽上又吃驚又佩服,回家后對兒子說:“像蘇東坡這樣天資聰穎、博學高才的人,尚且如此用功,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勤奮讀書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同學們也像中外大作家一樣,博覽群書,善于積累,寫作時也會文思泉涌,一揮而就的。
現(xiàn)在的情形與古代不同了,同學們現(xiàn)在學習的科目多,時間緊,真是又苦又累。如果讓同學們博覽群書,不說別的,光時間就不夠。所以,我們就采取少而精的策略,抽點滴空閑時間。輕輕松松地抄,一次一次無意的重復,會慢慢地記住好多的。
下面遲子建寫的這篇《燈祭》,語氣輕輕的,講述父親做燈的故事,講述女兒對父親的氤氳的思念,字里行間,有親情在緩緩地流。這種親情在筆者心頭縈繞,淚水總是情不自禁地在眼眶中打轉。可憐天下父母心,最是動人女兒情!
來吧,開抄吧。
燈祭
遲子建
第一抄錄段
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我就會得到一盞燈。那燈是不尋常的。 從門外的雪地上撿回一個罐頭瓶,然后將一瓢滾熱的開水倒進瓶里?!芭尽钡囊宦暎康拙鶆虻芈湎聛?,燈罩便誕生了。趕緊用廢棉花將燈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飛旋的灰塵為止。燈的底座是圓形的,木制,有花紋,面積比燈罩要大上一圈,沿邊緣對稱地鉆兩個眼,將鐵絲從一只眼穿過去。然后沿著底座的直徑爬行。再扎入另一個眼中,鐵絲在手的牽引下像眼鏡蛇一樣搖擺著身子朝上伸展,兩個端頭一旦匯合扭結在一起,燈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時候從底座中心再釘透一根釘子。把半截紅燭固定在釘子上。待到夜幕降臨時,輕輕捧起燈罩,“嚓”地點燃蠟燭,斂聲屏氣地落下燈罩,你提著這盞燈就覺得無限風光了。 父親給我做這盞燈總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說做燈罩,他總要撿回五六個瓶子才能做成一個。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無恙地保持原狀,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卻是一只豬肉罐頭瓶子,怎么擦都渾濁,只好棄了。 盡管如此,除夕夜父親總能讓我提上一盞稱心如意的燈。沒有月亮的除夕里,這盞燈就是月亮了。我懷揣著一盒火柴提著燈走東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將燈吹滅,聽人家夸幾句這燈看著有多好,然后再心滿意足地擦根火柴點燃燈去另一家。每每轉回到家里時,蠟燭燒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時父親會笑吟吟地問:“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
“全給丟在路上了?!蔽艺f,“剩下最亮的光趕緊提回家來了。” “還真顧家啊?!备赣H打趣著,我去看那盞燈。那汪蠟燭油上斜著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確是亮麗之極。將死的光芒總是燦爛奪目的。
第二抄錄段 我一年年地長大了,父親不再送燈給我,我已經不是那個提著燈串來串去的小孩子了。我開始在燈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處掛起紅燈,在低處擺上冰燈。 然而父親沒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親去世的當年我們沒有點燈。別人家的院子燈火輝煌,我們家卻黑漆漆的。我坐在暗處想:點燈的時候父親還不回來,看來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著父親送我的燈到路上接他回來啊。爸爸。回家的路這么難找啊? 從此之后,雖然照例要過年,但是我再也沒有接受燈的那種福氣了。
第三抄錄段 一進臘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會來信敘說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說被子拆洗完了,年干糧也蒸完了,各種吃食采買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點回家過節(jié)。所以,不管我身在西安、北京還是哈爾濱,總是千里迢迢地冒著嚴寒朝家奔,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臘月廿六我趕回家中,母親知道這個日子我會回去的。因為臘月廿七我們姐弟要請父親回家過年。 我們就去看父親了。給他獻過煙和酒,又燒(捎)了些錢,已經成家立業(yè)的弟弟就叩頭對父親說:
“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過年去兒子家吧,我家住在——”
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門牌號重復了幾遍,怕他記不住。我又補充說:“離綜合商場很近?!备赣H生前喜歡到綜合商場買皮蛋來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會忘的。 父親的房子上落著雪,周圍都是雪,還有樹,有時從樹林深處傳來鳥鳴。太陽極端明亮。 我們一邊召喚著父親回家過年一邊離開墓地。因為母親住在姐姐家,所以我們都到姐姐家來了。我們都喜歡姐姐家的孩子小虎,他剛過周歲,已經會走路了,非常漂亮。
一進門母親就抱著小虎從里屋出來了。我點著小虎的腦門說:“把你姥爺領回來過年了?!?小虎樂了,他一樂大家也樂了。 當夜小虎哭個不休。該到睡覺的時辰了,他就是不睡。母親關了燈,千般萬般地哄,他卻仍然嘹亮地哭著。直到天亮時,他才稍稍老實起來。 姐夫說:“可能咱爸跟到這兒來了,夜里稀罕小虎了?!?/p>
說得跟真事似的,我們都信了。
父親沒有看過他的外孫。而他生前又是極端喜歡孩子的。我們從墓地回來,紛紛到了姐姐家,他怎么會路過女兒的家門而不入呢?而他一進門就看見了小虎,當然更舍不得離開了。
第四抄錄段
母親決定把父親送到弟弟家去。
早飯后,母親穿戴好后推起自行車,對父親說:“孩子也稀罕過了。跟我到兒子家去過年吧?!?母親哄孩子一般地說:“慢慢跟著走,街上熱鬧,可別東看西看的,把你丟了。我可就不管了?!?/p>
我心想:這回母親要把父親丟了,一定是丟到街上的酒館了。
母親把父親送走的當夜小虎果然睡了個安穩(wěn)覺。第二天早晨起來他把屋子挨個走了一遍,咕嚕著一雙黑瑩瑩的眼睛東看西看的,仿佛在找什么,小虎是不是在想:姥爺?shù)侥膬喝チ?
第五抄錄段 初三過后,父親要被送回去了。我愿意請他回來,而永遠不希望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風濕病,一個人朝回走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正月十五到了。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個落雪的黃昏,我降臨人世了。那時窗外還沒有掛燈。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親便送我一乳名:迎燈。沒想到我迎來了千盞萬盞燈,卻再也迎不來幼時父親送給我的那盞燈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蒼老的賣燈人。那燈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還貼著“?!弊?。我立刻想到了父親,正月十五這一天,父親的院子該有一盞燈的。 我買下了一盞燈。天將黑時,將它送到了父親的墓地。“嚓”地劃根火柴,周圍的夜色就顫動了一下,父親的房子在夜色中顯得華麗醒目,凄切動人。這是我送給父親的第一盞燈。那燈守著他,雖滅猶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