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闡釋
漫步古詩苑。從那些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篇中,感受其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美妙的古詩苑中探勝尋幽,含英咀華,相信定會帶給你絲絲快樂和感動,“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dá)。使文章顯得典雅而意蘊豐厚;引用名句,可以搭建文章框架,可以凸現(xiàn)鮮明個性,可以蘊涵詩意之美……
美文導(dǎo)航
走華夏的智慧
孫雪純
中華歷史,浩浩五千年,哲人蔚起,賢能輩出,有多少輝煌和智慧在這歷史的舞臺上演繹,有多少激動人心的故事在這歷史的長河里再現(xiàn)。這里大澤深山藏龍臥虎,這里英靈豪氣氤氳不散。在異地他鄉(xiāng),哲人智者的小小蕓窗涵蓋了大千世界,文人騷客的短短音符捕捉到天地萬物,偉人政客的故事里照映出人生萬象,這就是華夏的智慧——東方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月到窗前疏影新,風(fēng)行水面自成文,松聲野韻清魂魄。意氣飄然鸞鶴群?!笨鬃佑^流水而領(lǐng)悟“逝者如斯,不舍晝夜”。莊子品秋水而明悟“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佛家因一花一葉而頓悟“世象無常,四大皆空?!痹谶@里,我感受到了智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那一份豁達(dá),懂得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智慧的花朵,往往開放在困苦的枝頭上。在這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憂愁,蘇軾“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哀嘆,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的悲憤,蔣捷“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無奈。在這文人騷客的短短音符里,給予了我們思想的沖擊和心靈的震撼,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軍事與文辭的交融、征服與解脫的交融,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你——華夏的智慧。
這一刻,我們都能心靈感應(yīng),魂夢相連,因為這綿延的智慧賦予了我們同樣的靈秀,同樣的精神!
那么,請走近華夏的智慧。它。猶如雨露甘泉,沁人心脾,滋養(yǎng)性情,濯亮精神,升華境界。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這智慧的大花園,感受它,觸摸它,一起采擷芬芳,帶回我們一片思想的凈土!
章法尋徑
巧妙引用,畫龍點睛
本文最大的亮點是大量引用詩詞名句。引用詩句可以使文章的語言更加優(yōu)美,彰顯文化底蘊,使文章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味。
常見的引用形式有以下兩種:
1 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詩文名句。如文章的標(biāo)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這些地方所處的位置比較突出、醒目,容易引發(fā)讀者的關(guān)注,給他們留下較好的印象。在文章標(biāo)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能讓題目顯得典雅蘊藉,富有文學(xué)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猝讀之功。在文章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lǐng)起全篇,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辟,更能讓閱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yǎng),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dá)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 2 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內(nèi)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詩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多處的引用將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質(zhì)和審美趣味,充實文章的底蘊。例如本文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智慧的花朵,往往開放在困苦的枝頭上。在這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憂愁。蘇軾‘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哀嘆,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的悲憤,蔣捷‘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無奈。在這文人騷客的短短音符里,給予了我們思想的沖擊和心靈的震撼,仿佛也置身于軍事與文辭的交融,征服與解脫的交融,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你——華夏的智慧。”這一大段的引用,讓讀者與作者的心靈產(chǎn)生了碰撞,激起了共鳴的火花,在外在的語言之美中,感受到了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之美。
芝麻貼士
請不要開錯窗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成功啟示: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也許你就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