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梅
摘要: 介紹了百子菜的生物學特性,并總結(jié)了百子菜的無公害栽培技術(shù),以期為百子菜的無公害生產(chǎn)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百子菜;生物學特性;無公害;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S647文獻標識碼 : 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20-0146-01
百子菜別名富貴菜、白子草(菜)、白背三七草(菜)、叉花土三七等,為菊科三七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百子菜是近年來人工馴化栽培成功的名優(yōu)特野菜品種,以采收地上部嫩莖葉作產(chǎn)品,每100g鮮莖葉含蛋白質(zhì)1.67g、脂肪0.18g、總酸0.08g、粗纖維0.79g、干物質(zhì)6.60g、還原糖0.35g、VC 11.00mg、氨基酸總量1.51g、鐵0.90mg、鈣91.70mg、鋅0.22mg。百子菜因食法多樣(涼拌、炒食或作湯)、味道鮮美(清爽、質(zhì)脆并具有淡淡清香)、具有一定的醫(yī)學保健功能(性寒、能清熱解毒、消炎降火、止血、涼血、提高人體抵抗力、并可治療急性結(jié)膜炎、小兒高熱、心肺積熱等)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百子菜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等南方地區(qū),近幾年來,山東、江蘇等北方地區(qū)逐漸引種栽培并獲得成功,其產(chǎn)品不但供應(yīng)高級賓館、飯店,還進入了當?shù)爻青l(xiāng)居民的菜籃子,倍受普通消費者青睞,在市場上供不應(yīng)求,已成為農(nóng)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F(xiàn)將百子菜的生物學特性和栽培管理技術(shù)介紹如下。
1生物學特性
1.1植物學特征
百子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栽培可多次采收。植株半直立或斜生,株高一般30~50cm,高的可達150cm。直根系,根系發(fā)達,主根肉質(zhì),側(cè)根較細且多。莖可無限生長、直立、肉質(zhì),基部紫色帶綠,嫩莖淺綠色、絨毛少而短,圓筒形光滑或具5條淺棱,分枝性強。單葉互生,肉質(zhì),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嫩葉淺黃綠色,老葉綠色,葉片長10~21cm、寬4~10cm,先端較尖,邊緣有粗鋸齒,葉面綠色,葉背淺綠色,兩面被白色干膜質(zhì)茸毛,羽狀脈,葉面主脈基部紫色,上部綠色,葉背的葉脈突起,葉柄長約2.0cm,被短茸毛,無托葉。頭狀花序,長約1.5cm,總花梗長約5cm,花金黃色,完全花,兩性花,總苞鐘形,長6~13mm。若不斷采收,植株一般不開花。果實為瘦果,圓柱形,成熟時深褐色,冠毛白色。在廣州只開花,不結(jié)籽。
1.2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百子菜為喜溫植物,適應(yīng)性廣,既耐熱喜濕,又耐寒耐旱。生長適溫為20~30℃,低于15℃時莖葉生長緩慢,成株可忍耐3℃的低溫,-2℃時地上部分凍死,在廣州一般可露地越冬。百子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微酸性至中性(適宜的pH值為5.0~6.5)、土層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zhì)豐富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宜。百子菜對光照要求不嚴格,較耐陰,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生長健壯,但適當遮蔭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2栽培管理技術(shù)
2.1栽培季節(jié)及栽培方式
百子菜抗逆性強,在廣州地區(qū)終年均可種植和采收,在高溫的夏季依然生長良好。在山東、江蘇等地通常在春、秋季育苗定植,夏秋季節(jié)露地種植,在冬季早春溫度低于15℃時生長緩慢,選擇避風溫暖處,并采取保護性設(shè)施(如大棚里再搭塑料薄膜中、小拱棚)保溫有利于植株的生長,并能延長市場供應(yīng)期。
2.2繁殖方法
百子菜的莖節(jié)部位易生不定根,在廣州全年均可扦插繁殖,以春、秋2季為宜,夏季應(yīng)選擇陰涼地段作苗床,或加蓋遮陽網(wǎng)降溫,否則成活率低,冬天選擇避風溫暖處,或搭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溫。山東主要在春季繁殖。育苗宜選用細砂或疏松的砂壤土作床土,從健壯的母株上剪取老熟莖作插條,剪成具有3~5個節(jié)位、帶5~10片葉,約10~15cm長的小段,除去基部葉片,將插條的1/2插入床土,扦插株行距為4cm×10cm。有條件的可覆蓋遮陽網(wǎng),減少插條水分損失。插后保持土壤濕潤和適宜的空氣濕度,以提高成活率。扦插后4~7d,插條即能發(fā)生不定根,12~15d后可移植至大田。春、秋2季直接剪取枝條扦插到大田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3定植
百子菜根系發(fā)達,是一次種植多年多次采收的蔬菜。在生產(chǎn)上選擇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性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有利于增產(chǎn)及提高品質(zhì)。百子菜需肥量大,要求土壤養(yǎng)分供應(yīng)持久,因此,施足基肥是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關(guān)鍵,通常施腐熟的有機肥如雞糞、豬糞、牛糞等30~45t/hm2,有條件的最好增施磷肥、鉀肥和沼渣、生物菌肥等以改良土壤。一般1.4~1.6m包溝起畦栽培,畦高20cm左右,畦面整細呈龜背形,3行植,株距25~30cm,行距40cm,栽植4.50~5.25萬株/hm2。定植后隨即淋透定根水。
2.4田間管理
2.4.1肥水管理。百子菜營養(yǎng)生長期長,在我國南方種植一般能終年生長,因此除了要追施速效肥外,生長期間要及時補施有機肥。定植后,經(jīng)3~4d緩苗,即可薄施復合肥水提苗,15d后可追施腐熟的糞肥水4 500~7 500kg/hm2+尿素少量或復合肥150~225kg/hm2,以后每隔10d追速效肥1次。另外,每個月需增施1次有機肥,可用花生麩粉或腐熟的雞糞加細土施入,也可用正常產(chǎn)氣的沼液50倍液施入,生長后期可葉面噴施尿素或磷酸二氫鉀等肥料。百子菜生長量大,需保持土壤濕潤,必須用坑塘、河溝無污染的水或深井水澆灌,夏季高溫干旱,應(yīng)早晚各淋水1次,中午嚴禁澆水,雨季則要及時排水,防澇漬。
2.4.2中耕除草。植株封行前需進行l(wèi)~2次中耕除草。中耕需在晴天進行。早春氣溫較低,中耕有利于提高地溫;夏季中耕則可保墑,增強土壤的通氣性,促進土壤有機質(zhì)的分解。封行后不宜中耕,但仍要增施有機肥和培土。
2.4.3植株調(diào)整。百子菜生長旺盛,生長后期莖葉交疊,不利于通風及田間操作,亦影響植株的生長,此時應(yīng)將植株距離地面約15cm以上的枝條全部剪除,同時增施有機肥和培土。修剪次數(shù)和修剪時視植株的高度和生長勢而定。當植株枝條過密、過高及生長明顯減弱時,需進行植株調(diào)整。
2.5病蟲害防治
百子菜抗性好,病蟲害少,僅見蚜蟲、斜紋夜蛾、灰霉病等為害,但在土壤板結(jié)、溫度過高、田間積水時植株會出現(xiàn)枯死現(xiàn)象,發(fā)生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的標準使用農(nóng)藥,并最好選擇疏松的土壤栽培,及時排水,有條件可覆蓋遮陽網(wǎng)。
2.6適時采收
在廣州,百子菜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定植后20~30d就能采收嫩莖葉上市。在生長初期,及時采收主莖上的嫩莖葉,保留基部3~4片葉,促使植株側(cè)芽的萌發(fā),迅速封行,以后每次采收嫩梢時保留基葉1~2片。采收幾乎每天都可進行。產(chǎn)品以長10~15cm、約具5~6片葉為佳。嫩莖葉連續(xù)采收后,植株分枝繁茂、矮化叢密,單位面積產(chǎn)量會明顯增加。在肥水充足和采收及時的情況下,一般每年產(chǎn)量可達60.0~112.5t/hm2。
3參考文獻
[1] 楊暹,劉厚誠.白子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shù)[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1998(5):16-17.
[2] 鄭華,葉定池,許方程,等.富貴菜人工栽培技術(shù)[J].中國蔬菜,2004(4):54-55.
[3] 趙世樂,童小榮.富貴菜及其栽培[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2,5(6):36.
[4] 鄭華,許方程,林世錚,等.富貴菜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shù)[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4(5):59-60.